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绑架勒索犯罪具有犯罪主体相似性、犯罪行为群体性、被绑架对象确定性、发案地点和部位稳定性、犯罪目的单一性、犯罪过程预谋性及作案手段隐蔽性等特点。在前期处置中应坚持人质安全第一、指挥决策高效的原则。要求人质家属积极配合侦查工作;及时开展全面调查,尽快搜集犯罪疑点;坚持秘密侦查与快速反应的有机结合;实行诸警种协同作战,加强区域协作。  相似文献   

2.
绑架勒索犯罪具有犯罪主体相似性、犯罪行为群体性、被绑架对象确定性、发案地点和部位稳定性、犯罪目的单一性、犯罪过程预谋性及作案手段隐蔽性等特点。在前期处置中应坚持人质安全第一、指挥决策高效的原则。要求人质家属积极配合侦查工作;及时开展全面调查,尽快搜集犯罪疑点;坚持秘密侦查与快速反应的有机结合;实行诸警种协同作战,加强区域协作。  相似文献   

3.
论刑事诉讼中的秘密侦查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秘密侦查措施指的是,为了对付危害大且侦破难度高的某些特殊犯罪,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侦查机关针对特定案件的侦查对象,暗中搜集犯罪的证据和情报,以揭露和证实犯罪的一种具有隐蔽性和强制性的侦查措施。秘密侦查措施主要包括三类:技术类侦查措施(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或录相、邮件检查等);诱惑类侦查措施(如机会提供型引诱、虚示购买、控制交付等);派遣秘密调查人员类侦查措施(包括线人、特情、卧底侦查员等)。[1]秘密侦查措施是侦查机关为对付技术化、高隐秘性的犯罪而发展起来的,一般不经当事人知晓而进行秘密调查、秘…  相似文献   

4.
当前绑架勒索案件在犯罪主体、预谋策划、犯罪的智能化,以及选择对象等方面有着较其他类型案件所不同的特点。侦破绑架勒索案件可采取认真分析案情、争取受害人家属的配合、运用多种侦查措施和科技手段等方法,并要坚持确保人质安全第一、统一指挥和严守秘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洗钱犯罪的侦查不仅需要运用常规侦查手段,而且还需要巧妙使用控制下交付、特工行动、电子监控等特殊侦查手段。第117届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对运用控制下交付、电子监视、特工行动这三种特殊侦查措施逐一进行了讨论,分析了使用这些特殊侦查手段调查洗钱犯罪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国内法律依据,缺乏技术人才和现代调查设备等资源,国际合作力度不够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争议,专家们指出,各国应当加快立法步伐,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情报交流,加快研发新技术和新设备,培养训练有素的执法人员等,其结论对我国特殊侦查手段的立法、司法和执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假币犯罪作为金融犯罪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一直是各国政府、警方打击和防范的重要对象。当前我国假币犯罪案件具有发案数量多、涉案金额高、犯罪地域广、跨境犯罪多、制假技术智能化程度高、团伙犯罪多、职业化犯罪明显等特征。对此在侦查中应从调查分析假币的来源及制作特征入手,通过加强侦查基础业务工作、加强侦查区域协作、并案侦查等策略方法实施侦查,突破这类案件。  相似文献   

7.
当前多发性侵财犯罪始终呈现高发态势,团伙性、地缘性犯罪、职业性特征突出,智能化程度高,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跨区域流窜、系列犯罪特征明显。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主要包括规模化打击缺乏,传统侦查手段弱化,协作配合不够,基础信息支撑薄弱等。公安机关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基础信息采集、规模化侦查打击、合成作战、协作办案、深挖犯罪、视频侦查等打击机制,做好大数据分析、宣传教育、技术防范等犯罪预防工作,加强重点人控制、高危车辆控制、阵地控制、寄递渠道控制。  相似文献   

8.
侦查成本与犯罪成本是对立统一的范畴,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侦查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宏现来看,提高犯罪成本、压缩侦查成本有利于降低犯罪率和提高侦查效益;而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简单地提高犯罪成本和压缩侦查成本是片面且不可取的。应该从合理投入侦查成本、降低犯罪率和控制犯罪能量等方面全面开展工作并加强落实,以达到提高侦查效益、减小犯罪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侦查控制意识是侦查措施具体运用时重要的战术意识。尤其是在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犯罪、毒品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以及各类经济犯罪等复杂案件的侦查工作中,如何争取主动、抓住战机,如何有效获取证据、一网打尽,如何减少查缉风险等等,一直是困扰着刑事侦查工作的主要问题。而合理地运用侦查控制原理,有意识地掌握控制的方法和尺度,并在控制下进行侦查或采取相关行动,是做好刑事侦查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网络传销犯罪作为传统传销犯罪的"升级",具有涉众广泛、传播迅速、高度智能和高度隐蔽等特点,相比于传统传销犯罪,网络传销犯罪的社会危害更大,侦办难度也更大。目前,在网络传销犯罪的侦办方面,传统的侦查模式存在着侦查介入过于被动、侦查协作机制不全、侦查取证手段落后和侦查公开把握不好等诸多问题。为有效打击和控制网络传销犯罪,须对传统的侦查模式予以改革,在侦查立案方面,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在侦查协作方面,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在侦查取证方面,变侦技分离为侦技合一;在侦查公开方面,正确处理侦查秘密与侦查公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电信诈骗犯罪是当前我国境内高发的一类诈骗犯罪,具有犯罪主体高度有组织化、犯罪形式多样、使用高科技犯罪工具作案和极强的反侦查手段等特点,对其侦查存在若干难点。在侦查策略上,应当采取建立全国性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协作平台,成立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专业队伍,加强国际和区际合作,抓捕跨境犯罪嫌疑人等方法,才可能有效控制此类犯罪的蔓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确定侦查方向的事由包括基础事由和具体事由。通过犯罪活动的基本规律能够确定犯罪的种类,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从而确定侦查方向。通过犯罪心理活动能够推断出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作案目的从而确定侦查方向。通过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特征,推断案件性质,总结案件特征从而确定侦查方向。通过了解调查访问对象,评断调查访问获得的材料确定侦查方向。通过作案手段可以推断出犯罪嫌疑人的职业特点、身体状况、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等特征从而确定侦查方向。通过确定犯罪动机以及对犯罪动机进行甄别可以确定侦查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刑事司法改革倾向于对侦查权的程序性控制,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方式、职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侦查机关必须从坚持侦查法治原则,完善警察法体系;优化侦查权配置,适度扩大警察自由裁量权;提高业务素质,丰富侦查手段;重视法制部门建设,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构建一个科学的侦查权体系以平衡国家调查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控制下交付,是指法律授权的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对正在发生的涉及给付毒品等违禁品或者财物的犯罪活动,依照规定对犯罪活动进行监控以查明案件真相、查缉犯罪嫌疑人的技术侦查措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犯罪情况的不断变化,控制下交付适用的范围必须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结合当前及今后犯罪侦查的实践需要不断扩展。适用控制下交付的侦查措施,不仅要遵从合法性、有效性、策略性、协同性、操作性、保密性等原则,还要遵从重罪原则和时限原则。  相似文献   

15.
"人质型"犯罪主要有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两种.司法实践中,针对"人质型"犯罪,应分清犯罪的此罪与彼罪;犯罪主观目的;犯罪的既遂与未遂及共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暴力犯罪案件中,侦查机关对酌定量刑情节的把握程度对犯罪人的命运有非常大的影响。我国单轨制侦查制度的特点和侦查终结证明标准的不完整性决定了侦查机关应该注意对酌定量刑情节的侦查。侦查人员要注意对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犯罪的手段、对象,犯罪的时间和地点,犯罪的结果,犯罪嫌疑人的犯前、犯后表现等酌定量刑情节的调查,并用证据加以固定。  相似文献   

17.
时间是犯罪的要素,因此也是智能犯罪者耍弄伎俩实施犯罪或蒙蔽侦查机关的重点。清醒地认识这些伎俩并在侦查时采取适当之策非常必要。在当前,犯罪在时间上的常见伎俩是:不仅指使他人犯罪避开直接犯罪时间而且指使他人当"替身";不仅存在时间上的假证、而且采用调改时间指示键、假去外地返回犯罪等伎俩;不仅间隙短时作案,而且当面用极短时间实施犯罪而不使人发觉;采用一些智能性伎俩拖延犯罪被发现时间;分离犯罪和危害出现时间、犯罪时间无规律、共犯分割作案时间等。对这些伎俩的一般侦查对策是:反面设想、细化调查;侦查实验、验证时间;从其它作案条件着手;秘密侦查获取犯罪证据;对嫌疑人或证人测谎。  相似文献   

18.
对拐卖人口犯罪侦查模式的研究主要是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按照国际上的通用标准。拐卖人口犯罪侦查的模式分为回应型、主动型、扰乱型三种。平行财务调查模式是拐卖犯罪侦查的一种有效模式。由案到人与由人到案是我国侦查模式的传统分类,由人到案模式是拐卖犯罪侦查的发展方向。各种拐卖犯罪侦查中模式分别有不同的针对性,采取什么模式应注意对具体侦查情势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9.
秘密侦查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严峻的犯罪态势使传统侦查模式不能适应犯罪控制的需要 ,秘密侦查制度的法治化势在必行。秘密侦查的立法依据在于其诉讼功能和防卫功能中所体现的基本价值。应以国外秘密侦查模式为借鉴 ,从立法上解决我国秘密侦查制度中秘密侦查案件范围、对象、时间期限、审批程序、结果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实证调查表明,我国在贿赂犯罪侦查实践中,形成了初查阶段将被调查人作为证人询问以突破口供的模式,多数被调查人在立案前做出供述,取得了较好的侦查效果,成为侦破该类犯罪的主要模式之一。其内在成因在于法定讯问时间短,缺乏有效长期控制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手段,以及实践中对立案的严格控制。然而,其面临滥用询问证人程序、控制被调查人人身自由时间过长、疲劳审讯等合法性质疑。实践中有必要完善该模式,包括严格限制询问时间,询问证人只是为讯问突破口供提供线索而不是直接为了突破口供,同时,应保障证人供述的自愿性、调整立案标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