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策顾问     
我国内地城镇拆迁税收政策出台——拆迁补偿款可免个税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4月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出台城镇房屋拆迁有关税收政策。通知规定,对被拆迁人按照国家有关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取得的拆迁补偿款,免征个人所得税。对拆迁居民因拆迁重新购置住房的,对购房成交价格中相当于拆迁补偿款的部分免征契税,成交价格超过拆迁补偿款的,对超过部分征收契税。 (新京)  相似文献   

2.
依法解决城镇房屋拆迁问题不仅有利于保证国家城市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城镇房屋拆迁问题的实质是依法规范国家公用征收权.《物权法》(草案)从物权保护的角度规定了国家征收权行使的前提条件和确定补偿标准的原则等内容,但现行规定仍存在局限性.本文将在探讨城镇房屋拆迁问题实质的基础上,分析《物权法》(草案)中的相关规定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依法解决城镇房屋拆迁问题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袁震 《学习论坛》2008,24(5):66-70
我国城市土地物权制度的特殊结构决定了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只能单独或者组合采取政府主导型拆迁模式、协商型拆迁模式或者折衷型拆迁模式.原<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混淆了政府主导型拆迁模式与协商型拆迁模式中的基本法律关系,激化了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必须予以修改.我国未来的城市房屋拆迁立法应当在兼采政府主导型拆迁模式、协商型拆迁以及折中型拆迁模式的基础上,对政府主导型拆迁模式作出注重性规定.  相似文献   

4.
王树平 《求实》2006,(Z1):108-109
城市房屋拆迁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古今中外,早已有之。但对它的法律属性的认识却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它是民事行为,有的认为它是国家行为,有的又认为它是民事行为和国家行为兼而有之。而本文认为:一、城市房屋拆迁的本质是征收,非经法定程序并给予合理补偿不得进行。城市房屋拆迁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对此,我国《宪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规划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后文中如不明确注明,均简称《条例》)均无明确规定。但从城市房屋拆迁活动涉及到的两个标的来看,一是土地(又可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收回、…  相似文献   

5.
房屋拆迁是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对私人房屋所有权进行干涉的行为。世界各国对房屋拆迁都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其中的目的性条件为“社会公共利益,”只有符合公共利益,拆迁行为才是合法。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对拆迁的目的性条件规定不明确,因此,在现实中,经常出现政府滥用拆迁权,侵害被拆迁人的合法权利的现象。因此,我们应确立社会公共利益作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行为的目的性条件。  相似文献   

6.
要闻     
住房拆迁要进行合理补偿安置 近日,国土部全文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征地房屋拆迁的补偿安置问题。《通知》明确,住房拆迁要进行合理补偿安置。各地每2至3年要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征地补偿水平:应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费,要直接支付给农民个人;拆迁补偿既要考虑被拆迁的房屋,还要考虑被征收的宅基地;  相似文献   

7.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房屋拆迁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政府在其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政府角色存在错位、缺位、越位问题,即行政权力运用不当、行政程序不公开、行政权强行介入民事关系。为此,必须对政府角色进行合理定位,政府应做合理拆迁规模的制订者、人民利益的保护者、市场效率的促进者与监管者、公私利益的协调者、公开保障措施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8.
城镇拆迁中的"非零和博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学军 《求实》2005,2(1):51-54
拆迁政策的价值基点是保证城市化的顺利进行,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城镇拆迁中盲目扩大拆迁规模,人为降低补偿安置标准,滥用行政权力,违法违规强制拆迁而诱发了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形成了"零和博弈"的怪圈.走出怪圈,创造"非零和博弈"的局面,需要在拆迁的"三个环节"采取不同的政策行为;并严格区分"两种利益"的拆迁,界定政府的不同角色.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的性质为行政征收,政府为征收主体,涉及土地所有权、用益物权等五类法律关系.应依据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法律关系的本质,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具体而言,应加快中央统一立法步伐,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明确政府拆迁的主体地位,取消政府行政裁决权,严格规范拆迁程序,完善集体土地征收的补偿制度,规定权利补偿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0.
湖南嘉禾的违法违规拆迁事件,在中央的干预下终于有了一个阶段性的结果.嘉禾县委书记、县长双双辞职,湖南省委也作出明确表示,"吸取嘉禾事件教训,加强城镇房屋拆迁管理"(<人民日报>6月6日二版).  相似文献   

11.
正一、基本建设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一些地方政府及管理部门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少数地方在部署基本建设项目时,根本不谈文物保护问题。在我省贵州,针对城镇改造、房屋开发、工业园区等招商项目,政府往往会出面进行协调,指示土地、城建、规划等相关部门简化手续,为城市建设和外商投资开设绿色通道。政府却极少主动提出文物调查和勘探,城镇建设和投资商征地施工时,多数建设项目考古工作  相似文献   

12.
某市某区在城市土地拆迁过程中,发生了这样一起案件:该区政府针对准备拆迁区域的400余户被拆迁人以通知的形式发布了《拆迁办法》,要求该区域内的居民按照该《办法》规定的拆迁期限、拆迁补偿数额的观定,签定拆迁协议。后在政府机关的强制逼迫手段之。  相似文献   

13.
某县准备上马一个水电站建设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给予库区移民一定的经济补偿和就业方面的政策优惠,但由于当地政府制定的移民认定标准宽泛,对移民人口申报审查不够严密,使库区移民从实际的一万人“合法”地“升”到一万两千人,政府平白无故地增加了两千名移民的安置费用。无独有偶。某地县政府发出一个个拆迁通知,由于通知中条款不够细致、完备,拆迁户为了多得拆迁补偿款,县城内几天之中就增加了几万平方米房子,有的拆迁户挑灯连夜加盖楼层,有的连猪圈都加贴了釉面砖进行“装修”,以取得尽可能多的补偿金。这样一番折腾下来,县里要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使得原本集中于城市中的房屋拆迁问题逐步向城郊拓展,城郊村的拆迁改造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式,由此也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成为当前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诱因.因此,为理顺城郊房屋拆迁秩序,维护我国社会稳定,迫切需要我们就相关法律的建立和完善进行分析探讨.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在参阅必要文献的基础上,主要采用逻辑分析和归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郊农民房屋拆迁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1993年我与父亲签订分家协议,并按下手印,约定其中一套房屋归我。1997年,房屋所在地进行拆迁改造,我分得的房屋被拆迁,得到楼房一处。房屋拆迁时我已经出嫁,所以一切拆迁事  相似文献   

16.
信息广角     
《支部生活》2005,(6):32-33
我国拟在三年内完成煤矿安全措施,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全面展开,云南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国家助学贷款出新举措支边学生贷款本息国家还,建立城镇房屋拆迁公示和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邻水县规划实施西部新城建设。2014年,西部新城启动汽车站新建和中医院搬迁项目,城南镇文星村部分村(居)民小组被纳入征地拆迁范围。如火如荼的房屋拆迁正在进行,而一群"土拨鼠"则蠢蠢欲动,精心编织他们的"拆富梦"……沆瀣一气共谋"拆富梦"为顺利完成拆迁任务,2014年初,邻水县、镇两级从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成立工作小组。其中,房屋丈量测绘组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党员》2009,(12):F0003-F0003
溉澜溪片区拆迁是江北区危州房改造的重点工程,也是重庆市同期拆迁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该片区濒临长江,南接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北靠寸滩港,征地拆迁上地而积3000多亩,拆迁城市房屋面积47万平方米,拆迁总户数9602户,其中城市7417户,农村2135户,机天企事业单位50户,拆迁人口3.5万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征地与拆迁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历程.然而这一过程中凸现的许多问题却不得不让我们高度重视:有的地方政府将征地作为财政创收的来源,低价征地高价卖给开发商;有的地方政府组成所谓拆迁先锋队,进行强行拆迁,甚至中间渗透进黑恶势力,出现殴打恐吓等行为,引起拆迁户的严重不满.  相似文献   

20.
一、《物权法》视野下的房屋拆迁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物权法》对于拆迁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物权法》第42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根据这一规定,城市房屋拆迁属于国家征收行为的一种。既然属于征收,就要符合征收规定的条件,根据我国《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由此得出征收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首先征收的主体是国家,其次征收的目的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物权法》中规定的房屋拆迁制度与我国《宪法》的相关规定完全吻合,但却与我国原有的房屋拆迁制度截然不同。二、《物权法》实施前的房屋拆迁制度在《物权法》出台以前,我国原有的房屋拆迁制度主要指的是2001年国务院通过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在这一条例中房屋拆迁目的与拆迁主体的规定与《物权法》的规定相悖。1.拆迁目的规定的缺失。《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3条规定,城市房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旧区改造和生态环境改善,保护文物古迹。这个条件十分宽松,实质上只要符合城市规划基本上就可以拆迁,因为几乎所有的拆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