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PCR方法扩增出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的VP1基因,继而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pVAX-VP1。再将含有巨细胞启动子CMV的目的基因表达盒连接到穿梭载体pVAX△E3上,筛选出VP1表达盒方向与E3区转录方向一致的重组子,获得转移载体。再经酶切,连接等方法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利用脂质体介导将重组质粒转染DK细胞,转染3次后,细胞出现明显的腺病毒病变。经PCR扩增、测序检测及基因组酶切鉴定,证明该病毒即为重组犬2型腺病毒。命名为CAV2/FMDV。经验证,该重组毒可稳定遗传,其毒价为103.5TCID50/mL。  相似文献   

2.
无菌分离的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ConA体外刺激培养15 h后提取细胞总RNA。以此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到了435 bp的IFN-γ基因。把扩增到的IFN-γ基因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了pMD-IFN435重组质粒。用另一对引物对重组质粒pMD-IFN435内部进行PCR扩增,得到了257 bp(含PstⅠ酶切位点)的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上构建了pMD-IFN257重组质粒。将pMD-IFN257双酶切(PstⅠ SalⅠ)后回收的目的片段与pMD-IFN435双酶切(PstⅠ SalⅠ)后回收的目的片段连接,得到了含有367bp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pMD-IFN367,即内标准DNA模板。以定量后的pMD-IFN367与2倍梯度稀释的pMD-IFN435进行竞争PCR扩增,建立了能够准确、方便定量检测猪IFN-γmRNA的标准竞争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y=0.414x-1.864)。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以伪狂犬病病毒(PRV)Bartha-K61株为载体的反向表达狂犬病病毒(RV)糖蛋白(rgp)的重组活载体疫苗,将EGFP-rgp的表达框克隆入p8-AA载体的Sph Ⅰ/Nde Ⅰ酶切位点处,经酶切鉴定为反向连接,阳性重组子命名为p8AA-EGFP/rgp.在质脂体介导下将该质粒与Bartha-K61共转染PK-15细胞,获得rPRV/EGFP/rgp重组病毒.对纯化后的重组病毒进行RT-PCR、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表明,重组病毒的效价(TCID50)为108.25/mL;外源基因在细胞内得到了有效的表达,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和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RT PCR扩增出鹅Ⅰ型禽副黏病毒GPMV/QY97 1株F蛋白基因的cDNA ,并将F基因cDNA克隆到含CMV启动子的pCI载体上 ,构建这一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 GPMVF ,以此质粒肌肉注射 3周龄非免疫鸡 ,并分别于免疫后第 2、4、6周通过ELISA方法检测抗体水平。结果证明 ,用重组质粒pC GPMVF免疫鸡 ,能刺激机体产生抗Ⅰ型禽副黏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以从内蒙古区分离的 2株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ILTV)株的DNA为模板 ,用设计好的 1对引物对这 2株毒株的 gB基因进行了PCR扩增 ,并对扩增产物分别用BglⅡ、PstⅠ、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结果表明 ,2个分离株均能特异性地扩增出该病毒 gB基因片段 ,片段大小完全一致 ,为 2 .6kb ;扩增产物的酶切图谱与参考株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SDS 蛋白酶K法抽提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四川分离株SAIBWJ的基因组RNA,参照基因库中的N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扩增出了单一的DNA产物。将该产物插入pUC18载体的HindⅢ和BamHⅠ酶切位点,构建了pUC NWJ质粒。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获得的克隆质粒包含了全部N基因。再将N基因亚克隆到pcDNA3.1( )载体的HindⅢ和XhoⅠ酶切位点,构建了IBVSAIBWJN基因的DNA免疫质粒pcDNA NWJ。  相似文献   

7.
用猪睾丸细胞增殖并扩增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国内分离株TH 98,根据基因库中已发表的TGEVS基因cDNA序列 ,利用Oligo软件设计并合成 2对引物 ,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扩增出 2 .3kb和 2 .1kb2个片段 ,即Sa与Sb。将Sa与Sb先后插入到pUC18质粒载体上的EcoRⅠ和PstⅠ多克隆位点上 ,构建了重组质粒pUC S。根据TGEVS基因位点和 pUC18的物理图谱 ,用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及套式PCR方法鉴定、分析 ,证明克隆的pUC S为TGEVS基因。同时对pUC S进行序列测定分析 ,并与来自美国、英国和日本的 5个毒株进行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同源性比较 ,证明了S基因的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检测肉食兽类细小病毒荧光定量PCR方法和探索细小病毒基因组拷贝数与病毒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在肉食兽类细小病毒VP2基因区分别设计了1对保守引物和1条TaqMan-MGB标记的水解探针,通过对貉细小病毒(RDPV)LN10-1株VP2基因上的长度为92bp的保守片段进行PCR扩增,构建标准重组质粒,由已知浓度的重组质粒通过荧光定量PCR体系建立标准曲线,建立了检测肉食兽类细小病毒基因组拷贝数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在3.50×102~3.50×107 copies/μL范围内与Cp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可达0.999),最低检测浓度为35.0copies/μL。通过标准曲线得出RDPVLN10-1株样品的目标片段拷贝数,将拷贝数值与TCID50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组拷贝数值与病毒TCID50值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血凝效价与病毒TCID50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果表明,与用血凝效价测定病毒含量的方法相比,用本试验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得的病毒拷贝数值更能准确地代表活病毒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PCR技术扩增编码水疱性口炎病毒印第安纳型(VSV-Ind)糖蛋白基因的主要抗原表位区,通过引入其两端的EcoRⅠ和XhoⅠ酶切位点,定向插入到pET30c质粒T7启动子下游的多克隆区,构建重组质粒pET30c-vsvG,并转化至宿主菌BL21(DE3)株中。用1 mmol/L IPTG诱导后,SDS-PAGE电泳表明,重组蛋白在大肠埃希氏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经过4 h表达即可达到高峰;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7 ku。重组蛋白含有六聚组氨酸尾,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Ni柱纯化后的蛋白经Western-blotting鉴定,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的NS1基因,通过SalⅠ EcoRⅠ双酶切后把该基因插入到经过同样双酶切的穿梭质粒pDC315中。重组穿梭载体经过双酶切和PCR鉴定后进行测序,序列测定正确。将获得的重组穿梭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质粒共转染293细胞后获得重组腺病毒。PCR鉴定及间接ELISA检测的结果证明所构建的重组腺病毒成功地表达了JEV的NS1。  相似文献   

11.
将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 gB基因插入鸡痘病毒中 ,构建了含有MDV 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 (rFPV ) ,用rFPV、火鸡疱疹病毒 (HVT)冻干疫苗、rFPV HVT二联疫苗分别免疫 1日龄AA肉用雏鸡 ,8日龄攻毒后观察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 ,3种疫苗均诱导了免疫应答 ,免疫保护率分别为 69%、69%和 85 %。该重组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与HVT疫苗的免疫效果相当 ,二者联用具有免疫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立克病病毒致瘤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meq基因、pp38复合体、HSV ICP4的同源体、L开放阅读框(L ORF)、位于BamHⅠ-H片段的基因和病毒类白细胞介素-8(vIL-8)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马立克病病毒感染期间参与肿瘤形成的相关基因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3.
鸭肠炎病毒gB胞浆区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鸭肠炎病毒gB胞浆区的反应原性,以鸭肠炎病毒C-KCE株为模板,扩增了gB胞浆区基因片段,并构建了其原核表达载体pET-32a-gB-N,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Rosetta(DE3)pLysS中,经IPTG诱导,用SDS-PAGE及Western-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反应原性。SDS-PAGE分析表明获得了30ku的融合蛋白,在Western-blot检测中,纯化的融合蛋白可与鸭肠炎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检测伪狂犬病病毒(PRV)潜伏感染及确定病毒潜伏的主要部位,建立了能鉴别PRV野毒株和gE基因缺失疫苗株gE/gB的PCR诊断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 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性好,能用于病毒潜伏感染的检测;同时还确定PRV潜伏感染的主要部位是三叉神经节、扁桃体、嗅球、脑干、脑桥和咽黏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检测表达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糖蛋白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 gB F)的免疫产生期,将60只30日龄SPF鸡随机分为6组,以5d为间隔在试验开始第0、5、10、15、20d时选取10只进行免疫,经翅内侧皮下注射接种1000PFUrFPV gB F,另外的10只作为对照。在第1组免疫后的第25d,将不同日龄免疫组和对照组试验鸡再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和新城疫病毒F48E9株强毒攻击。结果表明,在rFPV gB F免疫接种后第10d时,可以诱发抗gB的抗体,保护免疫鸡抵抗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强毒和新城疫强毒的攻击。由此确定,rFPV gB F免疫产生的时间是接种后第10d。  相似文献   

16.
用京-1株鸡马立克氏病(MD)强毒感染1~10个家系1日龄的BWEL-SPF鸡,观察比较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及病理切片,以此评估该BWEL-SPF鸡群每个家系鸡对京-1株MD强毒的敏感性.结果,1、5、8、9号家系的BWEL-SPF鸡对京-1株MD强毒最敏感;3、4、6、10号家系次之;2、7号家系敏感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对1日龄非免疫鸡分别接种马立克病病毒(MDV)Ⅰ型国际标准强毒GA株、国内标准强毒京1株及Ⅰ型MDV疫苗毒CVI988株后第5d起,用改进的TRAP法和Bandscan软件测定分析、计算感染过程中鸡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自接种MDVⅠ型强毒GA株和京1株后,在鸡尚未出现临床症状和可视病变之前端粒酶就可被检测到,并且随着感染鸡日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分别在20~25日龄时其相对活力达到最高值;接种MDVCVI988后,整个试验期端粒酶活性均呈阴性。试验结果表明,MDVCVI988疫苗株具有较可靠的免疫效果,PBMC端粒酶活性与马立克病的发病进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荧光染料SYBR Green渗入法,通过对real-time 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real-timePCR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定量分析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在重组鸡痘病毒(rFPV-F-VP0)第1、5、10、15、20代次中的表达整合情况。结果表明,建立的标准曲线呈现良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与模板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线性浓度范围内,随着模板量的减少,其对应的Ct值相应增大,0.99<相关系数(r2)<1,0.8<扩增效率(E)<1.2,熔解曲线为单一特征峰型。本试验精确定量了外源基因在重组鸡痘病毒中的表达水平,为阐明重组鸡痘病毒的表达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了O型口蹄疫病毒的主要免疫原VP1基因,将其插入pMD18-T载体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基因片段含有完整的FMDV结构蛋白VP1编码区。根据表达载体pQE-Trisystem的克隆位点序列和该VPl基因片段的末端序列设计了1对表达引物,以重组pMD-T-VP1阳性质粒为模板,扩增获得了VP1基因,通过酶切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QE-Trisystem上。经测序证实,重组表达质粒所含的外源基因VP1编码框正确无误。将重组表达质粒pQE-VP1转化至大肠埃希氏菌M15,通过IPTG诱导促使VP1基因高效表达,SDS- 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大小与预期的结果(26 ku)一致,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2 mmol/L IPTG诱导表达5 h时表达量最高,其中70%-80%的目的蛋白存在于菌体裂解后的上清中,表明外源基因VP1主要以可溶性方式表达。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 2对引物V4L1、V4L2和V4L3、V4L4 ,用RT PCR法对新城疫病毒 (NDV )V4克隆株的L基因进行了分段克隆。用V4L1、V4L2扩增出约 4 .1kb的V 4LA片段 ,用V4L3、V4L4扩增出约 3.5kb的V 4LB片段 ,分别对克隆出的 2个片段进行序列测定 ,并用DNAsis软件比较分析后进行拼接 ,得到长约 7.2kb、包含有NDVV4克隆株L基因全长的核苷酸序列。NDVV4克隆株L基因mRNA全长为 6 70 4bp ,拥有 1个 6 6 15bp的开放阅读框 ,推测其编码的氨基酸数为 22 0 4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 :V4克隆株与HB92V4株L基因的同源性为 99.0 % ,与LaSota、B1、B1T(美国Takaaki分离株 )、BeaudetteC、Clone30、F4 8E9、SF0 2和ZJ1株的同源性为 94 .1%~96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