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吴显华  欧阳凤莲 《前沿》2012,(7):107-10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慈善事业政策经历了"整顿—禁锢—正名—倡导"的曲折变迁过程,慈善事业政策变迁具有随着国家形势和政策环境的变化而变迁的特点,国家意识形态和经济社会形势变化是推动慈善事业政策变迁的重要原因。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就必须进一步优化我国慈善事业政策:政府必须逐步放松对慈善组织的管制;重新定位政府在发展慈善事业中的角色,政府与慈善组织之间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慈善事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必须结合实情和遵循政策变迁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竺乾威 《求索》2023,(4):106-111
政府职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能的设置、职能的重心以及职能的行使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的治理绩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数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采取了许多创新举措。未来需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在其基本职能基础上扮演不同角色,以适应国家治理之需。  相似文献   

3.
郡县治,则天下治。这一自中国建立郡县制度以来治国理政的金科玉律,深刻揭示了县领导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在我国现行体制中,县委书记是个很重要的角色。党的方针政策要依托这个环节去落实,许多工作要依托这个环节去具体操作。从纵向看,县委书记既是行政区域内的决策者,又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  相似文献   

4.
张毅强 《人民论坛》2012,(14):32-33
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转轨从宏观上指引着公共卫生政策体系前后相继的变迁过程。"新医改"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契合了"包容性增长"战略,代表着我国公共卫生政策的重大变迁。目前,我们仍需在包容性增长战略的指引下深入探讨新旧公共卫生政策范式转换的各种机制问题和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平金 《求索》2012,(10):35-37
本文利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制度变迁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对数据的平稳性、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研究显示:制度变迁是经济波动的单向原因,我国东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制度影响相对较大。据此,文章最后就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了实施差异化制度变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宪法及其所蕴涵着的民主法制价值显示着人类对自身尊严的深刻理解和制约国家权力的制度化努力。因此,自现代民族国家确立以来,人类社会都力图通过宪法及其变迁,建构国家层面的民主政治制度框架,协调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冲突并形成和巩固社会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什么是国家治理,如何做好国家治理"新的时代命题进行了大量探索。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治理的成功关键之一就在于广大农村社会的活力与生机。历史表明,在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有一类不可忽视的群体——农村积极分子,他们的命运与国家政治生态保持了高度一致: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分子政治下的"新生",集体化时代全能政府下的"没落"到改革开放初期猝不及防的"迷失",再到新世纪以来,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路径中的"回归",彰显了农村社会与国家基层治理行为的深刻互动关系。纵观农村积极分子命运变迁的历史轨迹,只有在党真正落实"群众路线"的实践中,才能实现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统一,真正夯实党的执政之基。  相似文献   

8.
侯选明  李青 《人大研究》2006,(11):41-44
改革开放以来,体制内的分权通过市场经济而迅速扩展开来,为我国政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使我国的政治形态[2]和治理机制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迁,国家与社会出现了新的互动[3],社会公共力量在逐步成长。本文从当代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试对当前基层人大建设存在的问题予以讨论。一、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基层人大:困境与转变1.乡村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与难题纵观近现代以来乡村社会治理的变迁[4],可以发现:我国的乡村社会治理是国家政权对农村社会的治理,主要是通过国家(基层)政权建设、依靠国家权力的强化和向下延伸来进行的,其结果是…  相似文献   

9.
户籍制度自1958年正式确立了基本框架以来,伴随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迁而经历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保障和推动了劳动力的有序流动,逐渐显示出了中国的人口红利,在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户籍制度改革以来,户籍背后密切绑定的诸多社会福利为社会多方诟病,相关的政策调整也难以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借鉴政策网络分析框架,深入分析后发现,政策社群的权力转移、府际网络政策权威性渐长、议题网络参与水平有限以及各政策网络间的关系变化合理解释了户籍制度改革中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并且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户籍政策变迁过程中的政策主体间互动关系,为下一步户籍政策设计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雄  杨瑾 《长白学刊》2011,(2):73-77
基于对现有法制的反思和社会新问题的积极回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福利国家社会保险的立法价值重心逐渐从以给付行为满足生存权的保障转向促进劳动就业权的实现,社会保险立法的价值理念经历了从"国家福利"向"工作福利"的重大转变.<社会保险法>在彰显促进就业价值导向的同时,应当积极借鉴西方福利国家当前社会保险立法转变的有...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a brie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a and East Europe in terms of their stark differences in approaching economic reform and social welfare. Perhaps China has the benefit of learning, from the 1989 Tiananmen Incident, of the undesirable social costs incurred by economic reform. Henceforth, it has adopted a pragmatic and gradualist approach towards economic reform.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findings of an attitude survey in Shanghai, which by and large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gradualist approach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ward economic reform and social welfare. The survey finds that the Chinese in Shanghai positively rate economic reform in light of the benefits that it has brought about, but they are also aware of the large income disparities caused as a result. In the light of the evidence,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China's economic reform has not transformed people's beliefs to be in line with the market system. The Chinese are still, in general, in favor of a large role for the state in welfare and they themselves are not willing to shoulder heavier welfare responsibility. In the concluding section, the article explains this mixed pattern of public perceptions and pinpoints the likely developmental trend of China's welfare system.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会保障的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乡村政治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必然选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推行 ,进一步深化了农村改革 ,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推动了乡村政治的发展 ,为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的实现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美欧债务危机背景下,公共福利制度遭遇阻滞社会发展的瓶颈,这种困境凸显在各国政府面前,引起社会各界的探索与反思。从学术角度来看,既要挖掘公共福利制度困境的理论诠释与缺陷,又要探索公共福利制度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分析路径。从实践角度来分析,既要剖析妥善解决公共福利制度困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又要反思公共福利制度困境带来的逆向公正问题。归根结底,公共福利制度的改革势不可挡,公共组织、企业与社会组织都应该成为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建立政府、市场与社会合作共担社会福利责任的机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Within the area of health and social welfare the Danish state has recently made a new approach to prevention and problem-solving. The goal was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social inventions on a local and citizen-oriented level through public funds. In this paper we will focus on a special program called “Social Development Program” (SUM), running from 1988 until the end of 1991. The program can be seen as a new trend in Danish welfare policy turning from an almost solely welfare state policy to a welfare society policy involving municipalities,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and the users themselves. Another trend is the emergence of a voluntary initiative started on a citizen basis-self-help groups. They have had great impact on the way of viewing the preventive capacity and the helping ability among lay people.  相似文献   

15.
妇女与福利:女性主义福利理论评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福利理论的思想渊源、代表性人物、国家角色、市场作用、家庭功能、社会观念,以及女性主义者对福利与福利国家态度等方面,全面评介女性主义的福利理论。女性主义福利理论说明,妇女与福利是当代社会涉及面广和影响大的核心社会政策议题。更为重要的是,女性主义福利理论为我们理解妇女与福利议题提供了独特和有用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Linda Wong 《当代中国》2004,13(38):151-171
The pursuit of social justice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public policy in China under socialism. The embrace of market reforms and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 has radically transformed China's redistribution regime as well as distorted old commitments to social justice. This paper reviews China's attempt to realize the goal of social justice, including its changing rhetoric, strategies and actions. I shall first set out the historical context by adducing the salience of development and justice in the period before and after the market reforms. This will be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state reform discourse in justifying market reforms and their function in development and human welfare. An evaluation of social and redistribution polici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including the intellectual and public debates on efficiency and equity, will be presented. In the final section, recent critiques on the market and worries associated with China's entry into the WTO will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北方福利供热一直是比较敏感的社会问题,它一方面涉及到北方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另一方面也关涉到社会福利公平分配。而以往的福利供热政策是以家庭为单位,并且常常落实到男人身上。那么,在福利供热制度改革中,如何看待这种“男女不同对待”的政策?这种政策背后所隐藏的潜规则是什么?如何实现福利制度改革和社会公平重建的双赢?本文尝试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中国"的正式提出使得我国法治改革不再停留在国家和政府层面,而拓展到社会之中,提倡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建设将法治改革落位到社会层面,使得社会个体获得应有的尊重,这是一种法治的回归。单靠自上而下的模式已经难以实现法治中国,因此需要借助一种批判竞争式民主的理念改革——协商性民主,从而建立一种基于平等、公开的博弈平台,实现公民真正的当家作主,推行属于广大民众的法治社会,并在"法治中国"的建设中得以贯彻。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历程和目标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所得税作为现行税制中唯一能通过累进税制实现纵向公平的税种,在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选择中被寄予厚望,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自1980年随着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的颁布而正式确立以来,经历了不断调整完善的改革过程。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调节收入分配、改善民众福利、促进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但与社会转型相适应,个人所得税依然面临着改革的压力。兼顾公平和效率、兼顾经济规律与社会文化、兼顾流量与存量的职能调节、兼顾短期与长期调节是改革的原则,为此,需要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管理,增加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透明度,建立居民个人信息共享系统和个人所得税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制度体系直至建立完全意义上的综合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配套完善自然人税收制度和管理,完善税制设计。  相似文献   

20.
监管型国家的崛起是20世纪人类重要的制度创新,美国是这一领域的典范。探讨监管型国家制度变迁的动力、特征和内在矛盾,对于解决我国食品药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安全生产等现实问题具有启示意义。本文以制度主义为视角,分析了影响美国政府监管产生和三阶段发展的因素,归纳出监管体系演变的主要特征:市场机制是内生动力,法治建设是约束力,社会进步是外在拉力,同时探讨了监管失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