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风儿吹落一片叶,北京又迎来了一个天高云淡的金秋。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的代表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在这次大赛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冠军的殊荣,更收获了来自五湖四海、海峡两岸各个高校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真诚的沟通让我们的心拉得更近。特别是与台湾同学的亲密接触和深入交流,更让我永生难忘。  相似文献   

2.
《两岸关系》2023,(9):8-9
<正>2021年、2022年,江苏省台办分别围绕“智汇长三角共享新机遇”“筑梦长三角青年共发展”主题,连续两年在常州市举办长三角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海峡两岸137个青创项目报名,其中获奖项目62个,27个获奖项目落户长三角。2023年8月,大赛正式升格为由国台办经济局、江苏省台办和常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与前两届相比,本次大赛规模更大、影响更广、活动形式和内容更丰富务实。自赛事报名启动以来,两岸青年报名踊跃,最终入围的近一半项目来自台湾。  相似文献   

3.
刘彦 《台声》2011,(6):82-83
5月22日,武林盛典迎大运暨第三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传统武术交流大赛颁奖晚会在锦绣中华举行,共颁发了弘扬武术纪念奖、弘扬武术大奖、杰出武术推广奖、第三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传统武术交流大赛4个赛区冠军和武术贡献奖等5大项奖。  相似文献   

4.
骆杰 《时事报告》2010,(1):76-77
8.7%,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这个数字,让2009年中国经济”保八”之战完美落子收官。经济:保八增信心2009年虽是中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但我们不仅收获了财富,更收获了信心。  相似文献   

5.
《台声》2020,(19)
正9月26日,第三届海峡两岸暨港澳无人机航拍创作大赛颁奖典礼在深圳主会场举办,北京分会场以及全国各地参赛选手同步线上参与。全国台联副会长白天亮出席北京分会场并为获奖团队颁奖。本届大赛主题为"家",面临疫情特殊时期,凸显"家"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更彰显海峡两岸暨港澳游子共同的声音。经过评委会顶尖艺术及航拍大师们的"线上"专业评审,本次大赛共决出了包括金奖、银奖、铜奖、网络人气奖、传媒关注奖等5项团队奖和最佳编剧、  相似文献   

6.
《台声》2020,(18)
正8月20日至22日,2020第四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地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总决赛。大赛由爱音斯坦FM联合星空卫视、都市广播FM92.1共同主办。本次大赛是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百家媒体与知名传播机构共同参与的年度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全民诵读赛事。此次大赛受到了海峡两岸诵读爱好者的积极响应,主办方组织了40多场海选活动,其中包括了10场线上比赛。受疫情影响,有些赛区无法组织线下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4月10日,第九届海峡两岸美食文化高峰论坛暨首届环太平洋国际厨艺大赛在台湾花莲开幕,来自海峡两岸以及美国等20多个城市的餐饮企业经营者与厨艺达人济济一堂,围绕餐饮市场大数据分析、以茶入菜、餐饮营销策略,以及米其林之路等议题进行探讨。论坛主席、美食评论家梁幼祥表示,海峡两岸美食文化高峰论坛为海峡两岸餐饮界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平台,每年轮流在大陆和台湾的城市举行,让两岸餐饮同行  相似文献   

8.
郭静静 《两岸关系》2005,(10):49-50
很小的时候,我们在语文课本上就读到,台湾是我国的宝岛,风光秀丽,物产丰富,那美丽的日月潭、迷人的阿里山从小就成为我们心中的向往……今年8月,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邀请大陆的六所大学前往台湾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我们经过层层的选拔终于也争取到了这次宝贵的机会。7月30日到8月10日,我们在10天的时间里从台北到台中再到台湾的最南端垦丁,参观了许多个景点,品尝了许多的风味小吃,但是在这10天里,让我印象更深刻的还是那些热情的台湾青年朋友们,他们才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9.
正尊敬的各位校委、亲爱的各位同学:我代表一组16名同学汇报历时一周的学习培训体会,接受这项任务倍感荣幸,同时也有些忐忑,因为8分钟的时间,我不能全景呈现我们的学习收获,只能浓缩精华。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汇报我们学习体会的精华版,与大家共同分享!一、课堂教学让我们道术兼得,收获丰厚首先,对"道"感悟和认识,让我们心灵震撼,并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当我们在各个专题课上一次次捕捉到各位授课教师身上折射出的高度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时候,当我们深深地感受他们身上的脚踏实地、知行合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实事求是、进德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绵延在海峡两岸的承传之中。当我们走进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园的时候,可以看到许多台湾学子与其它省份的学生同窗相伴,亲密无间地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祖先遗产的传人12年前,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台湾同胞终于跨过滔滔海峡,实现了长达40年的返乡梦。当时就有台湾学子慕名投奔南京中医药大学,希望入校就读。经有关部门批准,这所大学新生招收中增加了台湾学生名额。从此,海峡两岸同学走进一个课堂也就成了现实。~年又一年,一届接一届。而今台湾学生的就读早不是新闻,老师和同学习以为常。在教学楼前…  相似文献   

11.
<正>11月16日,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南平武夷山开幕,两岸以茶续缘,共合作、促发展亮点频频。本届茶博会上,台湾馆内设置127个展位,共有110家企业参展,创历史新高。此外,闽台(南平)经贸合作对接会、海峡两岸小茶人大赛、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海峡两岸茶人围棋队际赛等活动,更丰富了两岸交流的形式和内涵。一个平台,拓思路促共进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6,(7):39-39
火红的五月,幸福的笑脸,以“海峡两岸少儿手拉手”为主题的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联欢会今天下午在市台联七楼活动室举行。市台联副会长钟萍主持了联欢会。会上首先对近两年在校荣获“三好学生”或“单项优秀生”称号的29名在宁小台胞和台商小朋友给予表彰,同时还为22名参加第六届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的获奖小台胞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拉萨路小学张雨倩同学和南京东方中英文学校高彤同学分别代表获奖同学和台湾小朋友发言,她们都表示要再接再厉,争取再次站在表彰会的领奖台上。两地的小朋友还精心准备了精彩的文艺节目,乐器合奏、独唱…  相似文献   

13.
王艳丽 《世纪行》2007,(8):95-95
“通过参观全市经济发展成就,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襄樊,对襄樊发展前景更有信心。”襄樊市政协6月下旬开展的“市政协委员看襄樊”活动让市政协委员们收获不少、感慨不少。  相似文献   

14.
2009年7月23日,“讲·述——2009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特展以“讲·述”为主题,涵义十分深刻。“讲述”是传递、对话和沟通,不仅是艺术家用各自的艺术形式向观众讲述他们的感受,也是海峡两岸用当代艺术语言进行的一次深度交流。这次特展先后在台中和北京举办,不仅让两岸民众得以分享当代艺术之美,也让两岸民众对彼此的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有更深的认知和体会。特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许多新颖独特的艺术语言。用心去解读,相信你会有不小的收获。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坛》2013,(6):13-14
在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里,有一群来自福建几所高校的研究生志愿者,他们所学专业各不相同,但都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陈宜安,认识了终身教育,并自愿成为促进会的志愿者。当志愿者没有物质回报,但他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理想,收获了人生的重要经历。志愿者们与陈宜安相处,对她有着更深刻更丰富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  相似文献   

16.
生活如浩瀚的大海,我们每个人只有投身于大海,才能是绽放的一朵浪花,否则,只是等待干涸的一滴水珠。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才能使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也才能使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有所深入、有所提炼,思想政治课教学才会前景美好,充满生机。我们认识世界就是从认识自己的家庭开始的,从家里我们可以吮吸到受用终身的养料。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学生自己的家庭生活,特别富于感染力,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积极对待挫折”时,老师让同学说…  相似文献   

17.
8月,第三届浙江省“火炬杯”创新创业大赛再次鸣锣开赛。近干家企业报名角逐,场内现场路演评审,场外观众微信票选,让大赛盛况空前。获奖企业不仪能收获百万大赛奖金,还能享受到政府对科创企业的众多政策红利。  相似文献   

18.
<正>7月16日晚,台湾高雄驳二艺术社区人声鼎沸,高朋满座。第六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实体建构大赛决赛颁奖仪式在此隆重举行。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的作品《Removable》拔得头筹,获得金奖殊荣。大学生实体建构大赛开赛以来,来自海峡两岸15所高校的大学生们,已经在驳二艺术社区紧张搭建了两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拉一把二胡鸣歧夫妻双双获奖的喜悦,遮也遮不住。月上中旬,中央音乐学院的严洁敏、东方欧舞团的赵戈这对伉俪走了一趟台湾,参加“民族器乐协奏大赛──二胡决赛”,摘取了第一名和第三名的桂冠。谈到这次台湾之行,严洁敏、赵戈都表示非常顺利:“海峡两岸的人...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各位校委、亲爱的各位同学: 我代表一组16名同学汇报历时一周的学习培训体会,接受这项任务倍感荣幸,同时也有些忐忑,因为8分钟的时间,我不能全景呈现我们的学习收获,只能浓缩精华。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汇报我们学习体会的精华版,与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