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陈甲取 《党课》2014,(2):71-71
一位经商的朋友跟我抱怨说:“我太忙了,每天忙不完的生意、做不完的工作,我没时间看书、旅游,也很久没给自己放假了,就连答应跟老婆度假,都因为忙碌而一再推迟。”  相似文献   

2.
病情标志     
《党员文摘》2007,(9):37-37
局长因病住院,医生很快确诊他患了肝癌。局长家人隐瞒病情,安慰他说:“你的病情不很严重,很快就能出院了……”局长却叹道:“你们别骗我了,我知道自己已惠了绝症。”家人面面相觑,不知因何泄密。局长又苦笑着说:“过去我打个喷嚏都有人来给我送礼,这次住院却没一个人来看望我,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相似文献   

3.
在某省计划委员会农业处的党支部民主生活会上,科员小王正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给处长提意见:“马处长不如刘主任关心我,我有实际困难,处里领导非要我下基层挂职锻炼;而我跟刘主任谈,却能关心我,考虑了我的情况,让我留在委里不下去。”听到小王的发言,马处长心里很火,一句话没说。会后,找到刘主任谈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宋静 《新湘评论》2014,(4):53-53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我给老爸打电话嘱咐他,热了就开会儿空调,别怕浪费电,顺便问他有没有哈需要的,我好给他买了寄过去。 老爸一如往常般地回道:“不用买啊,我啥都不缺的。”后来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似的,问了一句:“明(我老公的名字)在你旁边吧?”我说:“没啊,咋了?”“你婆婆呢?”“也没有啊!爸,你想说哈说就行啊!”老爸这才“放心”地说道:“要不,你给我买个皮带吧?我这皮带用了七八年了,不大好用了!”我赶忙答应下来:“没问题,这两天就给你买了寄过去啊!爸,你需要啥直接给我说就行的,别管他们在不在我旁边。我孝敬自己老爸,谁也不敢有意见Ⅱ阿!再说了他们也不是那种人啊,你以后可不准跟自己女儿这么见外了啊!”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20,(3):117-117
“王栋,你父亲给你写了一封信!”1月28日一早,宁河区板桥镇田庄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栋的母亲拄着拐杖来到村防控点。“你这几天也没回家,你父亲没看到你,怕你在关键时刻不在岗位,没做好工作,特地写了一封信,让我给你送来。”王栋的母亲说。  相似文献   

6.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19):78-78
口味 “我们家小孩喜欢吮手指,怎么都改不过来,没办法,一狠心我买了点辣椒油给抹到指头上。” “后来改过来没有?”“嗨!别提了,这孩子现在非川菜不吃!” 死因 一朋友见我抽烟越来越多,关切地说:“把烟戒了吧!没好处,我叔抽了20多年,结果年前死了……”  相似文献   

7.
“唉,我起初也是想给大家发点儿福利,提高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我觉得没有把钱装进自己的兜里,应该不算犯错误,没意识到问题这么严重。”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街道远洋自然社区原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宋立珍在收到处分决定后追悔莫及。让宋立珍如此悔恨的,要从一封举报信说起……一个冬日的早晨, 大红门街道纪工委收到了一封反映远洋自然社区居委会滥发补贴,设立“账外账”的举报信。  相似文献   

8.
家庭背景不同找工作冷暖不均 来自苏北农村的曲文。2005年毕业于南京某大学新闻系,因为老师的介绍和自己实习时的出色表现,他留在了一家电视台新创办的频道做节目后期制作。在家人看来,能留在省城工作相当不错。曲文却不这么认为:“我只是一个打工的.没合同,没保险,即使出差时出了车祸,台里也不会负任何责任。”  相似文献   

9.
我今年82岁,原名叫舒世忠,1991年退休,我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舒了。以“了”为名,有三层含义:一是一辈子没做什么事,退休了;二是一事无成,完了;  相似文献   

10.
一个理发师挂出这样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于是有人问他:“您自己的头发由谁理呢?”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11.
离开家时,老婆给拿了十几个苹果。她知道我不喜欢吃水果,咬几口便丢剩一边,一只梨能吃两三天,还得人催促。这次下乡五一就回来。不过七、八天,寻思怎么也够了。可是我到嘎查第三天,很多牧民自动赶来,帮我们安家收拾屋子,我把苹果连塑料袋都给了他们,自己没吃一口。我心里明白,这是人家对我们的认同,加倍的回报就要到来。蒙古牧民身上,长期以来活跃着一种精神,我想用“共有观念”四字来表述。用“公有”则必然想到还有“私有”,这对一个不太区分公私的民族,界定是不那么准确的。他的意思是我的,就是你的;你的,也就是我的。不太讲究也不太区别…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亲张云生,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1966年被调到北京,给林彪当了四年的秘书,在“九一三”事件发生前10个月,他因同叶群有矛盾,自动要求调离“林办”,回到了老家东北工作。30多年后的今天,他回忆起当年在毛家湾给林彪当秘书这段往事,还是感慨不已…… “你给林彪当秘书没感到后悔吗?”作为女儿,我曾很好奇地问他。 他笑了,侃侃说道: “我并不感到  相似文献   

13.
我叫高树义,1993年,我从老家山东省鱼台县到北京打工,做的是废品回收工作。一晃儿18年过去了,我也在北京扎下了“根儿”。说实话,我现在不觉得自己是个外地人。前一段,听说北京在评选“北京精神”,我觉得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包容”。在我居住的地方——门头沟城子兴民社区,那些老街坊们给了我家的温暖;打工的这18年,是北京的包...  相似文献   

14.
蔡建军 《前线》2014,(8):117-117
最近,笔者常听到一些秘书抱怨:“领导学习一篇讲话,我就得给他写一篇心得体会;领导是不学不行,我是不写不行”;“熬了两天两夜,领导还不满意,嫌不深刻、没新意,让重写”……有个朋友戏言,这是领导整风,“整疯”秘书。  相似文献   

15.
《廉政瞭望》2010,(23):30-31
“你见过我这样没房没车,不敢生病,老了也不靠谱的中产么?” “有房我也不是中产,我有压得喘不过气的房贷和永远都涨不上去的工资。” “有房有车我就中产么?我天天都在焦虑,我精神上严重不中产。”  相似文献   

16.
耕耘与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1997年调到公司纪委的。当时妻子对我说:“都什么时代了,还去搞纪检工作,得罪人的差事,搞没搞错?”我不明白搞错没搞错,反正领导一句“组织上经过认真考虑,你适合干纪检工作”就让我感动不已——有什么比得上得到组织上认真考虑后的肯定。就这样,我从一名企业报记者“投笔从戎” 成了纪律检查工作者。 过去当记者,主要是歌颂别人,人家也高兴,因而工作比较顺利;而纪检工作,职责所在,主要任务是查处违法违纪的人和事,有时真是费力不讨好。从事纪检工作5年来,忘不了在工作中遇到的刁难、冷脸、威胁和被调查人员利用同个别领导人的特殊关系以权发难的经历。对被调查人的不配合和威胁,我不会动摇和妥协;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2,(15):77-77
局长住院,很快确诊为肝癌。家人安慰他:“你的病不重,很快就能出院了……”局长叹道:“我知道自己患了绝症,过去我打个喷嚏都有人来看我,这次住院却没一个人来看望,这还不说明问题吗?”  相似文献   

18.
正"导师的项目,肯定得做啊——不然你最后能拿出什么成果来毕业?"回想起自己3年的研究生生涯,李鸣仍然觉得心有余悸——他差点就被延期毕业,而且"不知何时是个头"。李鸣是国内一所一流大学生物专业的研究生。"我研一之前完全没想到,读研就成了不断给导师做项目,还做的是和自己最终的毕业论文方向不太相关的东西。感觉昕有的精力都拿来给别人做嫁衣了。"导师觉得他"东西做得不错",想让他延期毕业。3年来李鸣头一次对导师说"不"。最终,导师拗不过李鸣,让他毕业了。然而在这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18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东方之子》“部长访谈”节目,那次接受采访的是卫生部长张文康。他给我留下的较为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他“不当‘面团官”’的说法。他说:“我说不当‘面团官’,就是我要通过调查研究,有自己的主见,包括我的讲话稿、写的文章,我都要有自己的主见。我不会是秘书写什么我就念什么的官。”“领导”毕竟是“领航导向”的人物。作为一个地方、一个行业、一个部门的领导者,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总结工作靠秘书理头绪,部署工作靠秘书出思路,开会讲话靠秘书写讲稿,这倒使秘书得到全面的…  相似文献   

20.
马军 《学习月刊》2013,(2):116-116
读完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导师”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著作《幸福的方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泰勒,本沙哈尔说的:“帮助别人越多,自己就越开心:自己越开心,就越容易去帮助别人。为别人带来幸福,就是帮助自己带来意义与快乐。”“快乐+意义”,这正是作者作为著名积极心理学导师所倡导的幸福。从人的思想境界上讲,这也应该是最高层次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