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穆公任贤     
边鸿基 《求贤》2010,(3):54-54
春秋时,秦穆公是秦国有作为的明君.在秦穆公五年.晋献公用计灭掉了虞、虢二国.并俘获了虞国之君和大臣百里奚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奚从秦国逃跑到楚国,被楚国农夫抓到。  相似文献   

2.
庄辛喻谏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7,(11):45-45
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庄辛见楚襄王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十分担忧国家危亡,于是对楚襄王说:“大王过着毫无节制的生活,荒废政事,这样下去会使楚国变得很危险的。”楚襄王说:“先生是老糊涂了,还是预感到楚国将遭不测?”庄辛说:“臣是从您的行为预感到不祥的后果,假使您一意弧行,楚国必亡!请大王准许臣到赵国避难,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恨一个人,窃听 在古代,最早玩出点技术水平的窃听发生在战国时期。秦惠王有个弟弟叫樗里疾,非常聪明,外号“智囊”,在秦惠王面前很得宠。可好景不长,纵横家公孙衍到了秦国,秦惠王对他着了迷,信任日隆,这让樗里疾感到地位受到了威胁,于是便打起了窃听的主意。  相似文献   

4.
叶剑英原名宜伟,字沧白,其始祖源于河南叶县,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叶公沈诸梁。叶姓子孙也和其他各姓汉人一样,由于诸多原因,一步一步从中原地区逐渐向南迁徙,叶公的95世孙映玉(谱名五郎公),生于南宋末年,  相似文献   

5.
汉代刘向的《说苑》中记载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的故事。田忌由于同相国邹忌闹矛盾,就离开了齐国逃到了楚国。  相似文献   

6.
李平 《求贤》2010,(10):47-47
蔺相如为我国古代战国时期赵国一良相,司马迁《史记》中对其有重重一笔描写。蔺原本是一个门客.因在秦赵两国间以城换璧、渑池会等几个重大事件中,作为赵王的随从人员,凭借非凡的胆量与谋略.当场揭穿秦国阴谋。并当众斥责、羞辱不可一世、有着虎狼之心的秦王.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和赵国利益。回国后被赵王拜为“上卿”.职位比大将军廉颇还要高。  相似文献   

7.
正恨一个人,窃听在古代,最早玩出点技术水平的窃听发生在战国时期。秦惠王有个弟弟叫樗里疾,非常聪明,外号"智囊",在秦惠王面前很得宠。可好景不长,纵横家公孙衍到了秦国,秦惠王对他着了迷,信任日隆,这让樗里疾感到地位受到了威胁,于是便打起了窃听的主意。樗里疾凭着对王宫地形熟悉的优势,命人悄悄地挖了一条地道,直通到秦王宫殿的密室下面,每当秦王单独召见公孙衍的时候,他就潜入地道,藏在密室下窃听他们的谈话。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小熟读兵书,口若悬河,自认为是一个带兵的将才。可知子莫如父,其父赵奢却认为儿子只会夸夸其谈,难当带兵打仗大任。在越国与秦国的长平之战中,赵括替代老将廉颇担当主帅。他果然一味照搬兵书,结果赵军惨败,赵括自己也被秦军乱箭射死,最终落了个空谈误国的千古骂名。  相似文献   

9.
六国之相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9,(11):53-53
战国时天下纷争,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与秦国争霸主,“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成为当时各国逐鹿中原不竭的动力。在这场推动天下大势的纷争中,一位年轻的策士——苏秦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期咸阳附近有个郑公,靠先父之资买了个官职。此人游手好闲,不务政事,平日里养着蜜蜂和苍蝇玩耍。于是,有贤者进言道":郑公,蜜蜂乃益虫也,绿头苍蝇病患之媒,你焉能偏爱它乎?"郑公却说:"蜜蜂封斋的感悟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235年某日,洛阳文信侯官邸,秦国原丞相吕不韦喝下毒酒,悄然死去。他明白,秦王赢政盯上了自己,大限已到,与其被人押赴刑场,还不如自行了断,保住一点面子。  相似文献   

12.
1996年3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乌盟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马盟的脱贫问题。会上,乌盟盟委书记韩振祥向与会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乌盟农村牧区现有贫困人口66万,所辖11个旗县市中,有6个国贫县,3个区贫县,43%的乡(苏木)属贫困乡。1995年,乌盟农牧民人均收入仅为863元,部分特困村人均收入不足ZOO元。还是在这一年,当时光流淌了8个月之后,韩振祥同志又向前来检查工作的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一行提供了以下数据:乌盟1996年粮食产量达到24.3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66万贫困人口中,有16.2万人实现稳定脱贫,全盟农牧民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13.
大医喻政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2):46-46
扁鹊是战国时的名医.遍游名地,临床各科无所不精。史料记载,他是中医脉学的倡导人。一次,他来到秦国,此时秦武王面上生一肉瘤,很是痛苦,听说扁鹊到了秦国,急忙唤人去请。扁鹊见武王后说:“大王的肉瘤应及时割除,如果不割除必将危及性命。”秦武王点头称是,连忙说:“敝国有名医数人,均不如先生医术,先生之论实在高明,请先生择日医治。”  相似文献   

14.
尊虎获龙     
夏爱华 《求贤》2011,(10):53-53
燕昭王是战国时期雄才大略的君王.他招贤纳士的风范,名垂青史。昭王的父亲燕王哙在与齐国的争战中战死,昭王继位时国政是一个烂摊子.尽管他雄心勃勃,想振兴燕国,报父之仇,但国力衰微,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5.
贤比玉贵     
聂作平 《求贤》2012,(2):53-53
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定公与权臣赵简子一起设宴招待楚国使者王孙圉。山珍海味、声乐歌舞,宾主举杯,场面奢华。  相似文献   

16.
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就说过:“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对工作怀有敬畏之心,是各项事业成功的基础:怠慢轻视自己的工作,是导致事业失败的关键。战国时期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直至赵国灭亡。此类误国之鉴,发人深省。“为政者,贵在行”,做事情、干工作,如果缺少了落实的观念,任何严格的制度、缜密的计划、创新的思路,都只能是一纸空文,不会最终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贤子谏父     
刘振宇 《求贤》2010,(12):51-51
孟尝君田文是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以贤明练达著称于世。父亲田婴是齐国的宰相。田文是田婴之妾所生,生日正是五月五日,依风俗,这天生的男孩会克父。于是田婴吩咐将这个孩子扔掉,但生母却偷偷把儿子养大。  相似文献   

18.
楚青,原名詹永珠,参加新四军后,为防止家人受到牵连,改名为楚青。提起改名的事,楚青曾回忆说:“这个姓还是粟裕给起的呢!那天他在纸上写了一二十个姓,让我挑,我认为‘王’姓、‘李’姓什么的,太多,就没有选,看到这个‘楚’字,觉得上口,就选做自己的姓了。为此,粟裕还开玩笑地说,小詹啊,你上当了,我的家乡湖南属楚国,你就是我们家乡的人了。”  相似文献   

19.
“如约”     
李伟 《党建文汇》2013,(11):53-53
熊心在被扯起反秦大旗的项梁找来做皇帝之前,一直默默无闻地以给人放羊为生。他是战国时楚怀王熊槐的孙子,有着正统的皇家血统,但在楚国灭亡之后,他所能做的就是逃命。  相似文献   

20.
学者与仕者     
《党建》2013,(6):31-31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出自战国时期荀子的《荀子·大略》,意思是做学问的人不必都去做官,而为官者必须要学习。学以修身、学以资政、学以经世,两千多年来一直被视作入仕从政者的立身干事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