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15年来,关于县域政治的讨论主要有三大研究视角:一是从政治能动者的视角沿着整体主义、个体主义、战略性群体视角三条研究进路讨论县域地方官员与制度的互动关系;二是从结构的视角出发,讨论当前县政改革的价值取向、县级政权的结构性困境以及改革的具体方案;三是从过程的视角出发,一是沿着现代国家构建的进路,以小见大,把县作为国家的微型版,进而揭示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内在逻辑,二是沿着县域治理过程的进路讨论县级政府与市场、社会互动的统合治理模式。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县域治理理论是中国国家治理理论体系的一个最具原创性的理论生发点,为此要规范术语表达,重视基础性理论研究;加强田野调查,立足中国经验;最后推动县域政治在全球、全国范围的比较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财政困难、权力困局、行为困惑集中反应了中西部地区以行政权主导经济发展的发展型政府面临的治理困境。政府权力与市场机制关系的扭曲,运动式治理违背市场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县级政府职能残缺,乡级政府职能碎片化,是造成困境的根本原因。广西一些县级政府为摆脱困境所做的改革尝试,是在既有体制下为回应市场、社会和公众的要求所做的公共服务创新,无论是土地流转、科技下乡,还是农事服务进村、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都体现了更多的分权、更多的民主、更多的公众参与和公共服务,更多地顺应市场规律的特征,它也预示着县政改革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以来形成了反腐和整风肃纪的高压态势,然而地方政府却庸政懒政现象突出。懒政不仅表现为官员的不作为,而且体现于普通公务员的日常工作状态之中,表现为消极、推诿和拖踏。基于中部D县的田野调查,本文发现县域治理中的懒政问题与基层公务员收入变化相关。基层公务员懒政不仅影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影响基层日常治理秩序。因此,如何在整风肃纪的同时发挥好公务员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官僚体制的有效运转是一个值得广泛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CiteSpace软件对CSSCI期刊论文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我国地方治理研究的主题有地方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现代化、地方政府与社会关系、地方治理变革实践四类。未来地方治理的研究应该聚焦于地方部门治理的精准化、地方间协作治理的常态化和中国地方治理经验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30年的县域改革,大致可划分为两个大阶段,四个小阶段;县域改革的共同特征主要有改革主体的自觉性、运行的目的性、内容的综合性、形式的多样性、方法的科学性等;县域改革发展的经验主要有牢记根本点、启动动力源、找准出发点、瞄准着力点、孕育生长点、领导是关键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县域治理体系存在于整个皇权帝制时代,有着两千多年连贯的历史。考察历史上的县域治理体系,能够为今天的乡村治理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中国传统的县域治理体系是按照皇权统治逻辑,伴随着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即皇权统治体系的构建而产生的,是其末端组成部分。县衙及其派出机构和准官方组织以及充斥于其中的县级长官、杂职官、所属员吏、差役和乡里精英,构成了县域治理体系。这套体系主要依靠县级官府对散户的控制和掠夺机制以及县级官府与乡里精英的支持—回报机制来开展县域治理。传统县域治理体系从属于皇权统治体系,其构建逻辑是错误的,很难被看成是一种治理体系,这是今天需要引以为戒的。如果去除统治的目的和功能,传统县域治理体系以县级官府为中心来治理乡村并灵活设置多样化的派出机构,这种体系构造值得今天吸收借鉴。不过,传统时代的所谓乡村自治基本属于想象,加之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早已发生巨变,因此于今没有多少启发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县域集成改革既是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在地方的破题之举,也是提升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创新路径。作为江苏省首个县级集成改革试点,江阴的集成改革推动构建了政务服务、基层治理、社会救助、生活服务等县域治理新体系,体现了治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思维、制度化与程序化规范、信息化与智能化方向、创造性与创新性精神,为推进地方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实践路径,积累了试点经验,对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格化治理是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但网格技术治理体系在进入社区社会时陷入悬浮困境,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行政主导的网格员选拔方式使网格员与社区居民的关联性减弱,信息上报为主导的行政任务挤占了网格员回应社区事务的空间,上级政府意志为主导的监督考核方式替代了群众意见。这就使得网格化管理过程中的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规则与社区居民主体、社区实际需求、社区群众意见没有关联,导致技术治理悬浮。为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县域社会的“半熟人”属性,重视东中西部城市经济发展与治理需求的区域差异,并将技术治理充分融入社区自治。  相似文献   

9.
县级行政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县域治理关系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运用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县域治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两项改革”后,四川省在乡(镇)、村(社区)数量上实现了优化调整,并围绕以规划引领发展布局、以产业带动区域经济,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生活生产需求,优化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结构,营造村(社区)新的社会认同,积极探索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实践路径。崇州市在“两项改革”过程中将全域划定为“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城市中央活力区、大青城古镇文旅产业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五大片区”,以空间布局的结构优化支撑全域功能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分析了“两项改革”后村(社区)发展与治理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多元主体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规范和发展与“两项改革”后村(社区)建设相符合的社区组织,持续推进“两项改革”后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丰富完善“两项改革”后村(社区)建设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1.
由于特殊的体制安排,民族自治州的地方治理基本等同于县域治理。我国的十个藏族自治州涵盖了四省藏区的绝大部分区域,在政治地位上不同于西藏自治区,在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沿革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又与中、东部的民族地区有诸多不同,上述因素构成了藏族自治州县域治理的地理环境约束、宗教文化约束和体制约束,如要打破这些约束,就需要在行政区划、权力结构及政府职能方面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才能促进这些地区的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从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地方治理的主题也随之发生变化。呈现出鲜明的转型特征: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地方治理更多地体现为农村社区化中基层政权能力建设;在城市基层政权方面,地方治理表现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社会力量的发育;在政府间关系方面,城市群与区域发展需求将协同治理提升到新高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治理必然是在农村、城市及其二者关系的变革中前行,这是个利益格局重塑的过程,关键在于将治理理念转化为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到的1 591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描绘并诠释国内数字政府研究知识图谱,总结我国数字政府研究现状及趋势。从时间维度上看,国内数字政府研究实现了从电子政务到数字政府治理,再到大数据赋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阶段性转变,呈现出较为完整且连贯的递进式研究脉络。研究者认为技术将引起政府治理变革,这一点已达成共识,但目前研究较侧重从技术赋能角度概述数字政府对政府治理所产生的影响,并未切实地以政府治理中的“治理”为研究重心,导致数字政府研究始终缺乏理论层面的深度创新。此外,研究主题要向数据治理及政府治理现代化转型,以顺应政府治理的发展趋势,实现我国数字政府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县域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场域,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的基本方向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成了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素。浙江以矛调中心建设为牵引的县域社会治理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是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可以从价值、主体、方法、规则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社区治理作为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可分为“社区”技术化、“社区”多样化以及“社区”本体化三大阶段。不可否认的是,在不同的社会条件、社会需求和历史背景下,治理制度和实践行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流变,但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社区”在我国城市治理体系中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明晰。因此,应当对当下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审视,并在中国本土的发展语境中寻找新的治理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党建引领是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特色,也是其得以实现的关键保障。从价值共创理论视角来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质是把众多分散的行动者整合进一个开放稳定的基层治理生态系统,共同创造可共享的价值。在当前基层治理过程中,各地深入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形成了网格党建、红色物业、党群服务中心、党建联建、党群志愿服务等主要实践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基层治理困境,展现出了价值共创的效应。展望未来,应当朝着“可持续的价值共创”目标,从“情境—平台—手段”三个方面入手持续建设基层治理生态系统,即以总体性价值塑造共同价值观念,以建设性空间制造交往基础设施,以治理型组织构造能动资源体系,进而支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社区党建引领作用发挥的目的和本质在于实现社区治理的高质量发展。文章以2000—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218篇核心期刊文献为依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基本情况与热点话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和展望。文章认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应立足于当前治理现状与治理效能提升之间的差距,深入探讨党建激活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活力的内在机制,构建起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内容体系与评价体系;基于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内在机制、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提出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在基层协商治理中的参与可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探索期和发展期。从初显功能的探讨到协商理念的深入,从公共服务的供给到基层矛盾的化解,从参与价值肯定到协商模式总结,三个阶段不同维度的演变展现了社会组织在基层协商治理中的生机。与此同时,理论界出现了对于社会组织参与的理性反思,为基层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镜鉴。  相似文献   

19.
国内跨界水污染治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界治理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以CNKI收录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跨界水污染治理研究的合作网络、发展趋势、热点、研究主题等内容进行梳理。结果表明: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呈现出分散化的特点,合作团队不稳定,作者发文频次较低,尚未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高产作者;研究力量以高校机构为主,机构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沿海发达地区,呈现出沿海向内陆递减的态势;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内容更加精细化、多元化,开始向微观研究、实践研究演进,协同治理、府际合作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研究问题包括环境政策、珠三角、流域管理体制、机制构建、水污染治理、跨界环境污染、协调机制、科层机制、激励策略共八大类,可归纳为机制和治理对策研究、治理主体研究、污染防治与治理实践研究共三大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加快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县级群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需要结合时代特点进一步明确其治理参与定位。结合整体性治理理论,县级群团组织治理参与要发挥多维枢纽作用,做到“沟通条块、贯通内外、兼顾城乡”。通过对J市共青团组织治理参与的分析发现,其存在治理参与意识缺乏、对青年引领作用不强、对城乡提供服务精准性有限等问题。要树立整体性思维理念、强化引领作用、加快资源整合,以进一步明确并调整群团组织的治理参与定位,拓展其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