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2017,(9)
<正>环境保护合作和环境治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今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讲到"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将设立生态环保大数据服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资源枯竭和能源短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持续恶化等现状,人类不得不以道德理性再度考量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兼顾了人与自然长期依存发展的双重需要,既实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又实现了人的自由发展需要,将人类回归到自然的道德血缘关系中,这种处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已经得到了全球发展的价值认同。因此,认同和建构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对于我国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发展,网络化生存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以其固有的开放、平等、自由、互动和包容等特性,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人们的社会行为和交往方式,拓展了协商民主的公共空间,改变了协商民主的参与模式,优化了协商民主的控制结构,最终实现了互联网技术与协商民主的完美契合,形成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协商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4.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人满足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这是一种既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又实现人类与其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和谐,使子孙后代能够安居乐业、得以永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类历史上曾长时期以人力、畜力和柴草等可再生能源为动力及燃料,直到19世纪中叶,煤炭逐渐取代柴草等传统能源,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机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能源结构体系的重大转变,它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其后,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用日趋增加,到20世纪中叶,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已超过了煤炭,成为主要能源,实现了能源体系的第二次转变,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重要作用。世界能源结构开始新的转变目前,世界能源结构正开始经历一次新的转变,即由矿物燃料向干净的可再生能源体系的过渡。起始于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当时石油价格的飞涨向世界能源结构提出了一次严峻的挑战,它表明支持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经济繁荣的石油并不是可以廉价、无节制消费的能源。接着,80年代全球环境问题向世界能源结构提出了又一次挑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因素有一半以上来自于世界能源的消费体系,它每年除向大气层排放210亿吨的二氧化碳之外,还大量排放其它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造成全球区域性的酸雨危害也是来源于矿物能源的消费,矿物燃料燃烧产生和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形成广泛的环境酸化。因此,70年  相似文献   

6.
吕健华 《理论视野》2007,(12):36-38
20世纪70到90年代,人类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从争议达到共识经历了20年之久。从这个过程中,人类不仅认识到生态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也认识到科技进步能够不断发现新的能源与资源,但在每一个特定的人类社会阶段,能源与资源危机总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从而激励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观的立足点.在生态文明的新时期,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的建构,标志着人类道德的进步和完善,是新时代人类处理环境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当前只有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复杂挑战,国际社会围绕着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机制进行着斡旋与博弈.日本试图在具有技术和制度优势的环境能源领域发挥领导力,在国际上开展气候外交,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与合作,在国内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以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  相似文献   

9.
煤炭作为中国长期依赖的第一能源,在整个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实现煤炭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保证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自从西方工业革命完成以来,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正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及生存,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新审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力求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因此,积极倡导低碳人生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思想中挖掘倡导低碳人生观的理论依据和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1.
张茉楠 《求知》2014,(10):27-29
<正>未来十年,中国将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工业化将进入后期阶段,城镇化率也将达到60%,能源资源约束的强化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总体而言,未来十年全球能源资源需求增长的趋势性放缓、新供给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消费增长重心的转移将给中国能源资源的获取带来新的机遇,但中国也不可忽视全球能源资源的潜在竞争性风险。在全球资源供给偏紧和环境约束强化的背景下,制定中国能源资源全球化战略,不仅是中国利用全球  相似文献   

12.
人类要追求可持续发展之路,就要求人口数量、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都要与环境维持一种协调、平衡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折射出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强调了人在征服自然的同时,兼顾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当代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如何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论述中,本文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失衡、人与社会的不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最后根据论述的结果就如何构建新时期和谐的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是基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掘取已近极限,人类自身已濒临生存危机。它要求人们重新认识生态自然对人类的存在价值,将生态自然系统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时空予以善待,建构一种人类与自然环境制衡的新文明模式,求得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在新时空中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近几年来,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论证和探讨,拓宽了研究视野。笔者以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人的行为模式,它必须依赖于有着一定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人的行为去实现,而人总是有着特定的人格。也就是说,现代人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4.
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人类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球规划,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通过了《21世纪议程》,使持续发展这一模式实现了国际间政府层次的共识。环发大会后,中国政府即着手编写《中国21世纪》。因此,这次大会就成为人类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传统观念上的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增长为主要指标,以工业化为基本内容的经济增长的发展观(以形而上学人类中心主义为思想基础,认为自然环境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存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人口膨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空前加大,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忧虑和不安。了解和认识全球资源态势,研究与资源开发相关的全球环境问题,对于实现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侨园》202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发出的最强音,是在后疫情时代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西方国家逆全球化下的中国选择,它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全面复苏提供了创新理念。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了充分的互动,是"一带一路"倡议全面落地的推动与助力。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新经济形态,产业结构是人类作用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主要环节,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能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是以实现能源节约和减少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生态化的动态过程,实现能源节约和低碳排放是低碳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特征.低碳技术是产业低碳发展、结构实现低碳优化的重要支撑,市场和政府是产业结构低碳优化的内外部动力,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进步以及低碳化的生产方式是低碳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的实现途径.健全市场机制、加强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加强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的宣传是低碳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得以实现的制度、政策及运行保障.  相似文献   

18.
资本的全球空间布展为人类带来了“以时间消灭空间”的新体验,其背后的负面溢出效应却是全球空间剥夺加剧,人类社会空间呈现同质性和断裂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聚焦全球空间布展不平衡这一危机,突出强烈的人类情怀和空间意蕴,旨在破除空间中抽象力量对人的支配、超越“中心—边缘”的全球空间结构、构建基于合作共赢的差异性空间和实现人类社会空间的均衡持续发展,是重塑全球空间正义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未来要实现全球空间正义,就必须持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坚持共商共建、互利共赢、绿色发展、求同存异,构筑凸显正义、适合人类生存的民主空间、发展空间、生态空间、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19.
新能源发电     
随着我国对能源问题的日益重视,节能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清洁能源必然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清洁能源将会为广大群众提供稳定、优良、没有污染的服务,未来我们将会在蓝天、白云、青草的美好环境中生活,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20.
<正>互联网的兴起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把当今的中国社会带入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门槛的降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虚拟世界正在和真实生活不断融合,互联网不仅作为人类交流的媒介而兴起,而且正逐步成为人们真实的生活空间(陈刚,2011:37-38)。以"90后"为主的大学生正是成长于这样一种网络快速普及的环境中,是不折不扣的"网络原住民"一代,他们沉浸在互联网带来的全球文化和消费潮流之中,是网络参与的最活跃人群。无刻不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