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管理的实质,是按照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现代管理手段为基础,组织和运筹各项科技活动,从而能在时间与空间上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地完成预定的科技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科技管理与一般管理的对象不同,它是对科学技术这样一种人类特殊的知识生产和社会活动的管理,因此,科技管理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注重实用理性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特点和基本原则.在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知识的范围确定,技术活动的经验传统,科技文化的传承等都与之有着密切联系.实用理性是中国古代科技走向辉煌的重要原因,但同时它也是古代科学技术未能迈进现代之门的主要原因.从社会和历史的维度,对中国古代科技活动中的实用理性原则进行分析与批判,对于我们建设现代科技文明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存华  朱亚军 《学理论》2012,(19):85-8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促进经济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升综合国力和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科技水平的提高与科技创新的发展是衡量企业的发展前景与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开展又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因此,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投融资环境,系统地研究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问题,对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针对如何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以江苏省为例,根据1990年到2010年间的相关数据和实例,通过实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发明、新创造、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异常迅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形势下,如何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要求,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是摆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前一个新的课题。一、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必须充分认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着的严峻挑战(一)面临着适应科技发展的挑战。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关系的调整、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碰撞,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思想问题,都是极为深刻而复杂的。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跟上…  相似文献   

5.
《求知》2006,(4):42-42,44
1.政府调控有力。美国是小政府大社会。从表面上看,美国政府似乎不怎么管科技方面的事情,科技创新的工作似乎都是企业和大学在做,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形成了一套与“三权分立”的政体相适应的科技管理机制。虽然联邦政府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全国科学技术活动的组织、协调与规划,但是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系统都在不同程度地参与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和科技工作的管理。通过有效的调控,联邦政府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着美国的科技创新不断向前。  相似文献   

6.
吴国平 《党政论坛》2008,(17):47-48
企代科技意识,是指企业家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它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和企业的作用日益增强而逐步形成并确立起来的。从现代科技进步的历史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实际来看,现阶段我国的企业领导必须努力加强和树立起以下科技意识。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企业在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基本上还处于雏形阶段,在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人才管理等方面还有较大的问题,影响并制约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因此,探索农业科技企业运行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对策与建议,对推动农业科技企业的成长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丹尼尔·贝尔的科技治国论思想深入地探讨了发达工业社会中科技对政治的影响.从经济技术进步对社会政治的结构和决策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这一角度,透视发达工业社会发展的趋向.认为在后工业社会里,科学技术与政治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科技专家仿佛成为后工业社会中的统治者.但事实上,真正的统治者还是政治家,政治决策乃是社会的主要决策,知识对于权力来说在实质上仍是一个从属性因素.贝尔对科技治国论者只关注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批判.这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爱国  荣燕  张岩 《理论探索》2006,3(4):113-114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三代领导集体率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根据社会以及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需要,他们对我国的科技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提出了众多关于科技的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而独具特色的科学技术理论。这是一个思想宝库,对我们今后的科技工作来说,具有很好的指引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三"大把科技发展和教育事业一起放首位.这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里所说的"放在首要位置",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科技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问题.二是正因  相似文献   

11.
企业家的现代科技意识,是指企业家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它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和企业的作用日益增强而逐步形成并确立起来的.从现代科技进步的历史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实际来看,现阶段我国的企业领导必须努力加强和树立起以下科技意识.  相似文献   

12.
正1、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概念和内涵1.1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概念从系统理论、管理工程的理论看,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由两大类活动构成,一是管理性活动,包括决策、资源配置、管理与制度建设等活动;二是实体性活动,包括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活动。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就是由参与这些活动的行为主体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机体,是一个企业中与科技创新活动及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科技思想对我国科技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科技取得的成就是与邓小平同志在发展科学技术过程中的高瞻远瞩和他关于科技思想的前瞻性分不开的。邓小平科技思想前瞻性主要表现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后勤保障,科学发展;高新技术为先导,持续发展几个方面。邓小平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指导方针一直指引着我国的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技信息界的查新工作始于八十年代中期。十几年来已有相当一部分科技信息机构配备了查新工作专用计算机设备,开通了国际联机检索终端。在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信息查新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愈来愈受到重视,查新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展。它为政府规划政策,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为行政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查新工作已经成了决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它并非是一般的随机性的信息、数据和资料工作,而是能对经济现象做出准确、全面反映和深入揭示的工具。无论是在宏观经济管理还是微观经济活动中,它能对行政决策起着很好的参考和咨询作用,为行政决策科学化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公众对科技风险的认知关系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而公众与不同社会主体往往对科技风险的认知程度和结果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公众与科技专家的认知差异、公众与"专家-企业"共同体的认知差异、公众与政府的认知差异。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科学技术的不同相关主体在科技风险认知中各自的不同特点和利益目标。厘清认知差异及其成因有利于构建科技风险认知差异规避机制,以促进科技战略的实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驱动和引领力量,科技发展水平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尺。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科技事业以其特有的维度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底蕴,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根基。必须坚持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努力多出“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标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抉择。科技强国建设既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又具有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彰显了新时代科技事业的典型特征和实践要求。新征程上,我们需要以科技强国建设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科技意识是一种建立在科学技术实践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反映着科学技术实践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实践本身的特点、程序、规律和精神气质。科技意识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三个层次有机组成。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活动中更为本质的内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其精神内涵更加清晰和凸现。  相似文献   

18.
当代科技发展的协同化趋势日益呈现,协同创新正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形式.诸多重大科技创新不再是单一主体的活动,而必须由多个创新主体参与、协同,这已是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构建覆盖各类主体的创新网络、促进不同主体的协同创新,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科技政策、完善科技管理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培育企业精神必须紧紧围绕发展生产的活动进行 ,为促进生产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而发展生产是培育企业精神的目的 ,如果脱离了经济工作谈企业精神是毫无意义的。本文就培育企业精神与发展生产的关系进行探讨。一、发展生产是企业精神的基础发展生产的内容就是生产规模从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在企业则是围绕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以及企业管理活动过程进行发展生产的。这是企业职工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个企业的存在和发展 ,就必须铺设新摊子 ,扩大其建设规模 ,发展科技 ,搞好教育 ,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0.
韩宇 《各界》2008,17(7)
介绍监理企业在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工作体会,把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