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态势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培训中能辅助有声语言更准确、更形象、更直观地表达培训师的意图和情感,对提高培训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和独特的魅力。运用好无声语言有助于促进培训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张国荣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5):98-99
无声语言(又叫人体语言或体态语)是通过对交际对象的动作、姿势、体态、表情等的研究、找出其规律,从而达到成功破译对方所要传达信息的目的。目前,无声语言的研究成果在表演、教学、演讲等领域应用地较为广泛。公安机关在制作讯问笔录时也有所涉及,但尚未提到应有的高度上来加以认识和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3.
郝唯茂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15(5):79-80
无声语言比有声语言多而深刻.讯问中的无声语言是侦查员通过手势、眼神和面部表情等姿态向犯罪嫌疑人传递信息的媒介,它可以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威慑力,可以为审讯赢得时间和战机,在提高审讯效率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用有声的语言进行教学外 ,还要注重无声的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无声的语言主要包括目光语、表情语、手势语、距离语和服饰语等 相似文献
5.
赵璐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5):164-165
经济全球化使商务英语成为广大成人和在校学生学习的热点。本文从研究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着重阐述了非语言交流在商务英语课堂中的作用,说明了非语言交流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嘉彧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7(1):54-56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课堂语言与播音语言在某些方面有其相通性。如能将这种相通性得以展现,便可有效美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7.
黄震云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58(2):46-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自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以来,经过了多次修正,显得更加成熟与完善。但修订主要在律条上,而在某些文字、语义上似仍可斟酌。本文有一些思考和建议,计5款36条。 相似文献
8.
李顺万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27(1):125-129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观察是对象的直接感知,是中性可靠的,描述观察事实的命题与观察对象是同构的;建立在经验知觉基础之上的观察渗透理论颠覆了逻辑经验主义观察中立观,认为具有光学特征的图象和具有概念特征的语言是构成观察不可少的要素,语言在观察中的作用就是把观察中的图象与观察者背景知识连接做出陈述,从而使观察具有意义。研究观察语言,特别是特殊语境中的语言,是避免重复鉴定的逻辑方法。 相似文献
9.
马月秋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7(1):49-52
多语共存是语言生态的基础,多语共存有利于各语言的生存和发展,语言生态实质上就是文化生态,语言生态的失衡将会破坏文化生态的平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语言格局复杂,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意识,珍爱我们的母语,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维护语言文化生态的多元性;认真调查研究外语教育的现状和实际需求,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政策,最终形成一个语言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0.
金燕娜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4(1):33-37
“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在我国,被称为“听课”,在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种种举措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设备,在教室等从事教学活动的场所中,对处于自然教学状态下的人、物、或事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并加以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具有评价教师和学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两大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沉默权与中国的刑事诉讼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真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4):16-22
从沉默权与如实回答,沉默权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关系之辨析,探讨我国是否应当确立沉默权制度的理由及在现行法下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侯燕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5):142-143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一直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如何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是许多教师、专家和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在此,以当前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在C语言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强调以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程设计为辅助,使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论沉默权的程序保障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璎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1):90-93
从人权保障以及人类司法走向文明、民主的角度来看,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已成为必然。由于沉默权直接威胁到“公权力”的实施,因而极易受到司法人员的侵犯。因此,对沉默权的程序保障应当与确立沉默权制度本身一样重要。本文从现有国外立法入手,借鉴国外经验,认为应当在我国确立“告知规则、放弃规则、排除规则以及律师参与规则”以确保沉默权真正成为嫌疑人、被告人“行为中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沉默权就是犯罪嫌凝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对司法机关和审讯人员的讯问保持沉默的权利。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其宪法或者刑事诉讼法中确立了沉默权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承认被追诉人享有沉默权、确立沉默权制度已是历史的必然。其确立的时机和条件均已成熟。我们应当尽快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 ,再结合国外的立法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井军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1(4):87-90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特有的对来自官方的提问拒绝回答或者保持沉默的权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修改《刑事诉讼法》和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前后,这一问题曾经引起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讨论,但时至今日,沉默权在刑事诉讼中的定位依然模糊。本文在总结学界观点的同时提出若干构想,故曰“再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依法治国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念的不断深入,根据客观形势要求,刑事诉讼法应当进一步实现民主化和公正地确保被追诉者的诉讼权利。刑事诉讼民主化、科学化已是世界性潮流,保障被追诉者的诉讼权利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是否应当确立沉默权的问题已引起法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沉默权的概念、起源、发展、理论基础以及我国确立该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作了阐述,提出了设立沉默权原则的立法模式以及修改刑事诉讼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媒体外语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小萍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16(6):89-9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外语教学具有主体性与主导性、多样化与个别化统一,自主性与协作性、情景性与互动性、高效性与实时性相融合的特点和教学演示、个别指导、练习与测验、网络合作、远程教学、教学模拟等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多媒体外语课件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实效性、情景性、学习者中心、交互性、艺术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施亚芬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2,4(2):46-49
为提高刑事司法文明程度,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尽快确立受刑事追诉人享有沉默权。但仅仅有沉默权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使沉默权从“书面中的法律”成为“行为中的法律”。鉴于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我国法律在赋予沉默权的同时,可以从完善讯问程序和刑事证据制度两个方面保障沉默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于范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1,13(5):58-60
刑事诉讼中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有利有弊.总起来讲,在我国建立相对沉默权制度很有必要.这种沉默权有三方面内容一是采取鼓励、支持犯罪嫌疑人坦白交待、如实陈述的措施;二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不享有沉默权;三是沉默权应当运用于整个刑事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