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4月25日至29日,中共中央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协办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发布10周年纪念活动在南京举行。活动包括"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发布10周年图片展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中共中央台办主任张志军、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以  相似文献   

2.
张文生 《两岸关系》2011,(11):15-17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就提出“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相似文献   

3.
<正>2005年4月29日,国共两党领导人在北京举行会谈并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次会谈掀开国共两党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引领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受到两岸同胞广泛认同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弹指一挥间,今天,我们举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发布10周年纪念活动,回顾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走过的不平凡历程,认真总结经验,有利于更好地开辟两岸关系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5,(10)
<正>5月3日,由中共中央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和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浦东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和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俞正声代表中共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说,10年前,在两岸关系紧张动荡时刻,国共两党为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毅然决然实现和解,共同迈出历史性一步。国共两党领导人提出要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  相似文献   

5.
章念驰 《台声》2014,(4):47-48
<正>台湾问题的由来源于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海峡两岸因此分隔数十年。然而从2008年以来,两岸出现了自1949年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这是被两岸及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原因,即在于两岸"大三通"的实现及两岸双方都接受"九二共识",前者是交流的基础,后者是政治的基础,没有这两个基础,也就不会有现今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连战率团参访大陆,国共两党领导人签署"和平发展五项共同愿景",正式确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路。2008年中国国民党在岛内重新执政,"五项共同愿景"因而从两党共识有了两岸共识的意义。在"五项共同愿景"之下,同年两岸正式实行"全面大三通",两岸关系呈现出  相似文献   

6.
<正>2005年4月,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来访。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主席在北京举行会谈,会后发表新闻公报,其中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国共两党迈出的这历史性一步,是两党关系史上的大事,揭开了两党关系新的一页,奠定了国共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2,(6):1-1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当地时间9月7日上午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胡锦涛强调国共两党领导人2005年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提出的主张,大多都已得到实现两党选择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方向是正确的,前蓄是光明的。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向前迈进,不断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孙冬雪 《两岸关系》2012,(8):8-11,2
7月28日至29日,由中共中央台办海研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于素有冰城美誉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深化和平发展,造福两岸民众"为主题,主要围绕"和平发展回顾与前瞻"、"深化经贸合作"、"扩大文教交流"三个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7,(17)
<正>中国国民党8月20日举行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并通过新政策纲领。针对新政策纲领中涉及两岸关系的内容,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当日应询表示,2005年,国共两党达成两岸和平发展五项共同愿景,确立了双方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两党交流互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取得了丰硕成果。安峰山表示,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复杂严峻,我们愿与国民党在坚持  相似文献   

10.
10月中旬,中国国民党召开第十八次党员代表大会。马英九就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就职演讲中,积极评价一年多来两岸关系取得的进展,明确表示要继续把国共两党领导人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列入政纲,并肯定同共交流平台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值得珍惜”,表示将继续举办“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并扩大各界参与,以凝聚两岸和平发展的共识。马英九还表示,国民党在推动两岸教育与文化交流方面可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国民党通过的政策纲领纳入了要继续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条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8月19日致电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暨马英九主席,祝贺中国国民党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贺电全文如下: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暨马英九主席:值此贵党召开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之际,谨致祝贺!贵我两党于今年4月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反映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开启  相似文献   

12.
《统一论坛》2007,(3):1-1
2007年4月28日,由中共中央台办海研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分别发表了演讲。  相似文献   

13.
《两岸关系》2012,(9):2-F0002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当地时间9月7日上午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胡锦涛强调国共两党领导人2005年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提出主张,  相似文献   

14.
<正>"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擘划两岸关系发展方向"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郑重宣示了国共两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和诚意,确立了国共两党交往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两党共同体认到:——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相似文献   

15.
<正>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2005年,正是台海局势紧张动荡、两岸关系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为维护台海和平、增进同胞福祉,国共两党毅然决然实现和解,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应时而生。10年来,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始终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以汇聚民意、政策先导为己任,以关注民生、服务民众为宗  相似文献   

16.
<正>2005年4月29日,国共两党领导人在北京举行会谈并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推动两党关系和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确定了国共两党的共同政治基础,提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描绘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美好蓝图。"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代表两岸人民争取和平发展的最大利益和深切心愿。2008年5月马英九上台执政  相似文献   

17.
<正>5月3日,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俞正声指出,"台独"分裂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仍然是台海和平稳定最大的威胁,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任重道远。5月3日,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朱立伦积极评价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强调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希望未来两岸交流能在"九二共  相似文献   

18.
<正>惠风和畅,花木扶疏,黄浦江畔高楼林立,欣欣向荣。5月3日,两岸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将云集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有关方面共同举办的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2015年是国共两党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10周年,由两党领导人倡议举办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恰好迎来第十届盛会,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将亲自率团来沪与会,使得本届论坛尤受关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始创于2006年,至今已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9.
信息播报     
◆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研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与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共同承办的两岸经贸论坛,于2006年4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和闭幕式。论坛通过了共同建议。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受权宣布和通报了大陆方面将进一步采取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4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前来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台湾各界人士。他指出,求和平、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8月19日致电连战,祝贺他荣任中国国民党荣誉党主席。贺电全文如下: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连战先生:值此先生荣任中国国民党荣誉党主席之际,谨致诚挚祝贺!先生自领导中国国民党以来,为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贡献良多。今年4月,先生率中国国民党代表团应邀来访,与我党进行交流与对话,举世瞩目。我们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