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口转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在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和人口总量,而取决于人口的结构,并且“人口红利”现象就像一个机会,只有抓住并加以很好地利用,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转变为真正的现实“红利”,它本身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增长。但“红利”往往与“债务”相对应,与“人口红利”相对应的“人口负债”就是不断加速的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我们要科学推动收获“人1:7红利”,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赣州市经济保持着“稳中趋好、好中趋快”的良好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和周边四省八市,在全省排位大幅前移。如何保持赣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四届四次全会提出要“着力释放和用好国家政策红利、资源禀赋红利、改革开放红利、人口红利和城镇化红利,全面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努力创造一个‘黄金发展期”’。一、释放和用好国家政策红利,扩大投资支撑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杉 《前线》2023,(11):13-16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人口发展出现转折性变化,进入从享受人口数量红利走向创造人口质量红利的新阶段,人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人民美好生活的新供给、新需求、新动能不断涌现。新时代共创美好生活以供给和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为支撑,以美好生活产业升级和企业价值链重构为依托,构建中央层面宏观指导、地方政府有效主导、个人家庭主观能动的总体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3,(9):4-5
获取改革红利,方向首先要对。“红利”来源于制度创新,要靠开放促改革。开放本身也可以带来很大红利。  相似文献   

5.
《改革是最大红利》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内容简介]《改革是最大红利》鲜明地定位于通过改革推进中国全面发展的主题,从“凝聚改革共识”“推进全面发展”“改革惠及民生”“改革红利专家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阐释。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改革的阐释,也可看到当前中国社会关注的重大改革问题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国情     
高层 李克强:体制的改革包含着巨大的潜力 去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务院副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之后他义频繁提及“改革红利”,人民网评论为“观点正在变为更加清晰的路径”。曾有地方负责人“诉苦”说,西部边境地区的一些建设项目,需要千里迢迢跑到中央汇报审批。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24):54-54
过去30年,我国经济的辉煌除了得益于“人口红利”“土地红利”“资源红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得益于通过改革产生的“制度红利”。下一个十年的经济改革重点应该是政府自身行政体制改革,金融、土地等要素市场改革和城镇化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8.
2012年儿月,李克强同志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这一论断甫一提出,旋即引起社会共鸣,如何理解改革红利这一概念,改革红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释放改革红利等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该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9.
“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这是马克思的名言。马克思认为,生产与消费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一条铁路,如果没有通车,不被磨损,不被消费,它只能是可能性的铁路”,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也决定生产,“生产为消费创造作为外在对象的材料,而消费为生产创造作为内在对象、作为目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对"知假买假"者索赔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对“知假买假”索赔;有的地方法院予以支持,有的地方法院则不予支持。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消费权益保护法》中的有关“消费”基本法律特征的规定,使人们对“知假买假”的“消费”身份产生歧义。所以,应尽快修改《消法》,以明确“消费”的身份。“知假买假”作为“消费”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而“卖假”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理应受到法律的制度。支持“知假买假”索赔可以刺激和鼓励广大消费与不法销售作斗争,制栽和惩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行为人,从而有效地遏制生产、售销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通过强化对消费的保护,维护消费权益,最终还可以起到净化市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唯 《当代贵州》2023,(3):60-61
<正>2022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重大举措,让奋进在“强省会”行动中的贵阳贵安闻令而动。一年来,贵阳贵安围绕贵州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战略定位,努力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推动“强省会”“强三农”的强大动能,奋力谱写新时代“强省会”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职务消费”是指各级领导干部因其所任职务而享受的相关待遇及费用支出。近年来,“职务消费”在企业的经费支出中呈上升趋势,有些费用开支明显违反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影响了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引起我们各级组织的注意和思考。一、当前企业“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职务消费”存在违反原则和政策规定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范围无界定。哪些属于正常的“职务消费”,哪些是违反政策的,缺乏明确的界定,容易造成鱼目混珠,是非难辨的局面。比如领导因公用车和因私用车如何区别,领导家属用车以及招待领导客人的开支…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政     
<正>我省计划发放政府消费券6亿元近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充分结合我省四季消费特点,制定《全省促消费活动工作方案》,确定以“春惠生活、夏慧消费、秋荟优品、冬汇龙江”为主题,以“约惠龙江”为口号,计划今年全年发放政府消费券6亿元,开展贯穿全年的促消费系列活动。其中,“春惠生活”突出“老字号”和“五一焕新”等主题,开展“老字号的春天”“五五焕新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夏慧消费”以美食文化为主题,  相似文献   

14.
高波 《廉政瞭望》2014,(20):43-43
十八大之后,中央以改革和反腐为着力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强势变革,经济转型升级、政治系统重启和社会空气净化交互进行,带来过滤发展水分、查杀贪腐病毒和净化舆论环境等战果,反腐改变中国政治生态和经济社会景观之际,产生了五大红利。改革红利:为城镇化买保险深化改革,需要加快处置腐败这笔最大负资产。反腐正为深化改革带来“破冰锤效应”。以查办中石油窝案为典型,一批国企蛀虫被清理,流失的国资归还公账,限薪令、节支令相继出炉。反腐也给城镇化这项巨大工程买了“大额保险”。同时,纪检体制改革加速.收获了更加严明的“纪律部队”。  相似文献   

15.
冰雪是吉林省宝贵而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发展资源。吉林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精神,乘北京冬奥会东风,厚植冰雪优势,释放冰雪红利,变“冷资源”为“热产业”,努力走好冰雪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沈和 《唯实》2013,(8):24-28
当前,中央作出的“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大战略部署,正在迅速转化为基层的实际行动。但是,对于如何扎实有效落实这一战略部署,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把握方向,突出重点,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统筹谋划更加清晰、更可操作、更为可行的发展思路和关键举措,增创新型城镇化红利与改革红利的叠加优势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林洁 《唯实》2008,(1):49-52
治理公务消费是控制政府行政成本的关键点之一。通过对形形色色的公务消费的现象透视,从观念、文化、制度、监督、法律几方面深入分析了公务消费奢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靠观念“立”、文化“疏”、制度“导”、监督“防”、法律“制”来规范和改革公务消费。  相似文献   

18.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要以“做大蛋糕”夯实富裕基础,又要以“分好蛋糕”公平共享发展红利。随着数字技术的嵌入与应用,数字治理日益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工具。以数字赋权夯实富裕底数、以数字平权共享数字红利是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部门结构壁垒的“智”“治”分离、数字技术供给滞缓、公众数字应用能力孱弱等数字化赋权障碍,以及社会空间的“数字鸿沟”、组织系统的“数据壁垒”等数字化平权漏洞,是数字化增进共同富裕的治理难题。共同富裕应兼顾“共同”之“舵”和“富裕”之“桨”的两维,以“平权”为“赋权”共同富裕的数字化发展,一方面,从数字“用户运行”自治、推进数据开放的区域联盟、锚定“反数据歧视”的价值平衡等数字平权工具提升共同富裕的成色;另一方面,则从“智”“治”互嵌的结构优化、普惠与可及的数字红利场景应用、公民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培育等数字红利赋权共同富裕的增量。  相似文献   

19.
王宁 《新视野》2023,(5):64-73
中国当下的国货消费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折射了社会结构的不同方面。为了深化对国货消费的认识,有必要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对国货消费现象进行分析。从全球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国货消费可以区分为“冲突国”有涉的国货消费和“冲突国”无涉的国货消费。与此同时,国货消费有四个不同的维度:政治的、社会(社会心理)的、文化(时尚、国潮、习俗)的和经济(经济传统主义)的维度。这些维度彼此有联系,但也存在区别。人们选择哪一个维度的国货消费,与社会阶层结构有某种联系。从国货消费现象可以看出,消费是一种认同施行,而认同施行涉及认同梯级、认同光谱和认同成本,可以成为消费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范式。  相似文献   

20.
李志刚 《党课》2013,(18):102-104
“三公消费”,指公务员从事公务活动时所产生的差旅费、公车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三种消费。“三公消费”不独为当下的热词,更早在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而且历代王朝为规范“三公消费”、杜绝铺张浪费花了不少气力,但收效却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