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60年前,1644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场轰轰烈烈、叱咤风云、席卷了大半个国度,且把大明王朝推翻了的李自成农民起义胜利了;可是进入北京以后,起义军一些首领因为胜利而骄傲起来,生活腐化,进行宗派斗争,以致这次起义于次年陷于失败。60年前,1944年春上,重庆《解放日报》连续4天刊出了郭沫若的长篇史论《甲申300年祭》,总结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历史经验和教训。毛泽东同志读后加以热烈的肯定和赞扬,之后不久,他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学习和时局》的报告,其中指出:“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  相似文献   

2.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马踏幽燕、定鼎京城”.领导起义军摧毁了腐朽的明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农民起义政权“大顺朝”。但是山海关一战,李白成败给了吴三桂和清军联军,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后败亡。在毛泽东的心中.李自成是一个英雄人物,更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照着他成长.照着他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3.
1944年是朱明王朝灭亡三百周年,也是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洽好又逢甲申,《新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准备发表纪念文章、时在重庆的郭沫若闻讯后.积自己多年对明史的研究心得,写成了《甲申三百年祭》这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章,在当年3月19日的《新华日报》上刊出,连载4日。  相似文献   

4.
正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孔子《孟子·告天下》中有一篇很知名的文章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中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通过6个经过  相似文献   

5.
霞飞 《党史博采》2011,(3):10-14
“李自成是代表农民利益的” 毛泽东知道李自成,是他少年时代在韶山上私塾时,那时毛泽东在“正课”之外,喜欢看“杂书”。在毛泽东爱看的“杂书”里,就有关于李白成的书籍。及至年纪稍大些,毛泽东接触的关于李自成的书籍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于中国历史知识的精通是举世公认的.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喜欢引经据典、谈古论今,用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来阐明最深刻的道理,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就是这样一位被毛泽东经常用来评点、引为论据的历史人物.毛泽东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情势下对于李自成的评点,总能够结合当时的实际条件和面临任务,赋予独到见解和丰富内涵,给人以焕然一新、豁然开朗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北平的建筑群,是以帝王宫殿紫禁城为中心的,它象征着封建皇权的无上权威。从清代起,位于紫禁城西面的中南海便成为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民国期间,中南海也曾被不少达官贵人选为自己的官府。所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南海”三个字也是政治权力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汪金友 《前线》2009,(10):76-76
1949年3月23日,当中共中央首长的车队就要离开西柏坡、开往北平城的时候,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对大家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我们是进京‘赶考’嘛!”几个领导听了都笑起来,周恩来副主席说“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抬头望着眼前崎岖不平的山路,坚定地表示:“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相似文献   

9.
正"决不当李自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关头,毛泽东多次告诫全党同志,要吸取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失败教训,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赶考路上持久奋斗,不断交出让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彰显了毛泽东不忘初心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  相似文献   

10.
1949年3月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定都北平:“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41岁的李自成是农七师一二四团十八连职工,他在种植上大胆、有股闯劲,因此大家都叫他闯王。2010年种植的900多亩棉花纯收入150万元。从2008年开始,职工在种植上自主经营,李自成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就开始大显身手,收入逐年递增。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月,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至1月21日,蒋介石在一片质疑声中无奈宣布下野,并有文告称:“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其职权。”而在这一时期上台的李宗仁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象征“罢了,和蒋介石共事多年,他深谙蒋介石“虚让实控”的政治伎俩。于是,李宗仁后来借口体恙就医,远走美国。5年后(即1954年),李宗仁被蒋介石免去副总统职务,成为一介平民。  相似文献   

13.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0,(8):F0002-F0002,F0003
毛泽东同志是1948年5月26日来到西柏坡的。从那时起到1949年3月,他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史月刊》2014,(3):39-39
正今年是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发表70周年。70年过去,我们国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文章所涉之事,也已过去300多年。但对有关内容的讨论,似乎并未随时光流逝而淡化,情况还有点相反。原因何在?一个屡讲不衰的话题在当下中国,"不当李自成"无疑是我们党内一个屡讲不衰的话题。不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为人们所热议,而且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个问题也越来越频繁地被提及。这个话题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  相似文献   

15.
冷溶 《党的文献》2012,(5):23-26
西柏坡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同志抵达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党中央在这里工作了将近两年时问。  相似文献   

16.
唐春元 《学习导报》2013,(19):40-41
有人作过统计,毛泽东一生登天安门城楼的次数总共有40多次。但第一次是什么时间,却往往被人忽视,大多数人以为是1949年lO月1日的开国大典。其实,毛泽东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是1949年7月7日晚上——  相似文献   

17.
"两个务必"是社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 1949年3月,在中国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相似文献   

18.
官场待漂洗     
【编辑留言】1949年3月,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时说,我们是进京赶考啊!胡锦涛在今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全党正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从解决懒政开始,杜绝盲政、混政、蛮政和霸政。是62岁的共和国和全体人民的最大愿景。第二次大考,来了!  相似文献   

19.
1949年,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当毛泽东一行到达颐和园休息时,却看不到游人。原来中央社会部考虑到北平刚解放,城里城外的特务很多,就把无关人员清理了出去。毛泽东生气地说:“你把水全都排干了,你要保护的那个鱼还讲什么安全?鱼离开了水,就要被渴死!”  相似文献   

20.
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面对数十万高呼“毛主席万岁”的游行群众,毛泽东主席不断地向游行队伍招手致意,并用浓浓的湖南乡土口音高呼:“人民万岁”“人民万岁”寥寥4个字,却浓缩了伟人毕生的追求和实践,其蕴含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让人回味、令人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