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与欲     
叶灵 《前线》2014,(5):118-118
据史料记载,宋朝时期官员的俸禄很高,实行的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高薪养廉”政策。根据高薪养廉拥趸者的逻辑,在高薪的保障下,宋朝应该是最清廉的朝代。可历史却给我们开了个玩笑,宋朝恰恰是最腐败的朝代之一。宋代李新在《上皇帝万言书》中说:“廉吏十一,贪吏十九”,可见当时贪官之多。  相似文献   

2.
《党风党纪月刊》2002,(5):33-33
封建时代,凡是皇帝的指示和命令,都被称作“圣旨”。“圣”指皇帝,“旨”即旨意,“圣旨”就是皇帝的旨意。在具体应用和形成文字时,分为“制”、“诏”、“敕”、“谕”、“诰命”、“敕命”等种类,有着严格的区别.不可随便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3.
快乐大叔 《党课》2009,(9):95-97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里面的“老大”,有句形容一个人有权有势的老话,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一人之下”的“一人”最初指的就是皇帝。皇帝是真正的万人之上,所谓的“九五之尊”。皇帝说一不二,皇帝还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即便错了,也就错了,难道有人还要跟皇帝较真吗?不过,皇帝也有没辙的时候,咱先不说历史上那些被“垂帘听政”或者被“架空”了的“名义上的”皇帝,即便是牢固掌握权力的皇帝,也有他把握不了的东西,也有被“潜规则”的时候,不信,咱就来看看。  相似文献   

4.
陈良 《学习月刊》2014,(9):52-53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似曾说过:“宋朝是最适应人类生活的朝代,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陈寅恪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相似文献   

5.
皇帝“亲耕”的藉田为“一亩三分” “一亩三分地”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的耩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耩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  相似文献   

6.
乐朋 《唯实》2014,(8):95-95
“封口费”古已有之,其中最高档的,恐要算宋朝真宗皇帝送给宰相王旦的那笔“封口费”了。称之为最高档,是基于以下三要素:首先,经济价值巨大,特上档次。宋真宗送出的“封口费”,不是一般的黄白之货,而是一壶又大又圆的上等合浦珍珠。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历史上,宋代经历了三百余年,奠其基业者为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他们兄弟俩先后为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娴于武事,经过南征北战,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使中原重归于统一,当了皇帝以后,两人都喜读书,提倡读书,懂得以文德致治的重要,使五代十国以来重武轻文的风气为之一变。宋太祖本一军人,“以神武定天下”。但黄袍加身以后,很快就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他自己“喜读书”,认为“今之武臣,亦当使其读经书,欲其知为治之道也”,还不止一次地说:“作宰相须是读书人”(《宋朝事实类苑》卷一)。他当皇帝时,懦臣日益受到重用。赵普,“少从太祖游”,是拥戴有功  相似文献   

8.
阮直 《学习月刊》2016,(5):28-29
懒人在以吃苦耐劳著称于世的国人面前是要矮三分的,别说百姓懒了人们瞧不起,就是皇帝懒了臣民们也不乐意。比如明朝万历年间的那个朱翊钧,就因为太相信手下的人,当了个“甩手掌柜”的,从此就遗臭万年了。可我倒觉得这个朱翊钧有儿点意思,作为家天下体制的朝代,管理国家大多实行的是宰相制(首辅),官员都是考试选拔上来的牛人,其能力、智慧超过皇帝是正常  相似文献   

9.
赐茶(二)     
《新湘评论》2013,(2):25-25
殿试赐茶。科举考试是宋朝的一件大事,皇帝或皇后都会向考官和进士赐茶。如哲宗向考官张舜民赐茶饼,张舜民《画墁录》:"予元中详定殿试,是年分为制举考第,各蒙赐三饼,然亲知分遗,殆将不胜。""殆将不胜"是说分给亲友都不够,可见赐茶的珍贵和量少。  相似文献   

10.
皇帝请客     
君闻 《党建文汇》2014,(3):47-47
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和下属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只不过,皇帝请客称为“赐食”.所谓“赐食”,就是皇帝笼络或奖赏下属.而赏赐的一顿饭或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刘诚龙 《廉政瞭望》2010,(20):48-48
如果可以由我选去哪个朝代当官,想来想去,还是选魏晋南北朝。按理说,最优待文官的宋朝是最好的,但是,在宋朝不能犯事。状元陈世美当上了皇帝的桑龙快婿,包公说铡了也就铡了;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军道德教育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琦  唐渊 《求实》2003,(Z1):227-228
军队道德教育一般是指各国军队按照各国的政府和执政党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军人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教育。美军认为,军人的伦理价值观是军人的重要精神支柱,无论是复杂的战斗决心,还是简单的日常工作,都包括着道德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许多无形因素,如领导艺术、军人性格、部队凝聚力、军队行动等,无一不受军人伦理价值观的支配。美军基于“坚信军队领导的力量、军队作为整体的战斗力,存在于对稳定而连贯的军事道德的信奉”,因而把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引入军队建设领域,深入开展了军人伦理学的教育。 一、美军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当代美军道德教育是分层次进行的,在内容上对军官和士兵有不同要求。美军把军官的行为准则归纳为“责任感”、“荣誉感”、“民族感”九个字。西点军校教育学员毕生遵循“责任、荣誉、国家”的校训和“决不撒谎、欺骗和盗窃,也不容忍其他人这样做”的荣誉准则。校训的这六个字就是军人品格的概括,写在校徽上、大教堂的大厅上,刻在学校大楼前的高大石碑上。“责任”,就是培养学员信守职责,具有高度的纪律性。美军事伦理思想认为,不遗余力地履行职责是对军人首要的要求。军人要牢记自己的责任,责任不仅仅意味着认真地履行职责,而且意味着需在道德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人生的底线     
刘兴雨 《廉政瞭望》2005,(11):58-59
中国人,尤其是有些影响的中国人, 人们在回顾他的时候,常常只看一个点, 而不看一条线。比如,人们看袁世凯,就记住他当了83天皇帝,至于他其他种种好处或坏处就无暇顾及了。人常常在最关键的事上定格,那个造型将永不改变。 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侵入中国, 让中国人尝到了做亡国奴的滋味。他们采取“以华制华”的策略,也就  相似文献   

14.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此话一出,热捧宋朝之风骤起。美国人罗兹·墨菲在他所著的《亚洲史》中也说,宋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中国“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他们这些话,诱发了国内不少人的民族虚荣心。  相似文献   

15.
给敌人帮忙     
汤园林 《前线》2014,(8):121-121
给敌人帮忙,看似荒唐至极,史书中却不乏这样的例子。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四处征战,迅速崛起。南汉一位叫邵廷绢的将军嗅到了威胁,猜到宋朝迟早会对南汉下手。于是他对皇帝刘鋹建议,要么趁早向宋朝称臣纳贡以求安宁,要么就积极修墙练兵,以备厮杀。  相似文献   

16.
张观怀 《湘潮》2012,(7):23-24
1995年12月1日,一辆小车驶进了株洲市炎陵县委招待所。从车上下来几位军人,其中一位高高的个儿,两鬓斑白,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在前面。他身板硬朗,眉宇间既有几分威严,又有几分慈祥,特别是那一口炎陵县的“本地话”叫人倍感亲切。他是谁?他就是时任成都军区副政委张少松中将。这次他是专门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炎陵县看望父老乡亲的。  相似文献   

17.
卢鹰 《党风与廉政》2000,(12):17-19
现代著名史学家王亚南曾经指出:“中国二十四史,是一部相砍史。但从另一个视野去看,则又实是一部贪污史。”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官场的贪污腐败俯拾皆是,触目惊心,成为赘生于封建专制政体上的巨大毒瘤。其恶性发展和泛滥成灾的直接后果是激化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专制君主与官僚集团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导致王朝倾覆,人亡政息。因此,历代有作为有远见的统治者不得不正视这一严酷的现实,采取各种措施防范、遏制和惩治官场腐败,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而考察剖析古代廉政建设的制…  相似文献   

18.
清康熙朝,有一位“操守极清”、一直以清正廉洁闻名天下的人,不仅皇帝称其为“天下清官第一”,老百姓也称誉他是“天下第一清官”。这个人就是张伯行当时,“天下言廉吏者,虽隶卒贩负皆知”其名。  相似文献   

19.
文化强国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掌握文化领导权,也就是意识形态领导权。实现文化领导权必须采取与时俱进的建构策略。本文提出了7种具体策略和一种通用策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井艮据意识形态的建构特点,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产业这种毛细血管式的渗透,才能逐渐达到意识形态的全民“同意”。  相似文献   

20.
吴钩 《廉政瞭望》2014,(5):48-48
说到“骂皇帝”,许多人都会想到海瑞。海瑞确实骂得痛快淋漓,直接说嘉靖皇帝“薄于父子”、“薄于君臣”、“薄于夫妇”。有刺激性的是这一句:“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不过,别以为只有海瑞才敢这么痛骂皇帝,宋人骂起皇帝来,比海瑞凶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