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良 《廉政瞭望》2014,(20):66-67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讲究“中庸之道”,但在政治运作上并不擅长“折衷”,往往陷入“非此即彼、党同伐异、你死我活”的斗争。首先发难的一方,偏好占据道德制高点,以为自己绝对正确,以偏激的非理性的语言攻击对方,甚至不惜罗织罪名,置别人于死地而后快。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道德话语具有形象性、意会性、情理结合性、以史笔为宗以及富有内在节奏感等特征。究其原因,这和中国独特的伦理型文化类型、整体性和意会性思维模式以及表意性和意会性极强的语言符号密切相关。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以下启示:一是改变意识形态显性语言,增强语言的隐性意义建构;二是防止教条化,充分发挥语言的启发作用;三是避免工具化倾向,强化语言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郭继春 《党史博采》2009,(9):25-25,31
我国新时期的道德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民族意识体系、知识结构体系、价值观念体系、论理道德体系,以及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等体系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通过认真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我对党中央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领会。感悟之一:从历史维度看,《决定》展示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对我国的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源远流长,小康社会是其中一个典型的范例。从历史看,从古代的儒家孔孟至近代的改革先驱,他们都表现出追求小康美好社会的愿景,并对中国古代或近代社会政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不过,由于受到现代化的冲击,小康社会传统思想的影响似乎已日渐式微,但这并不是说这种传统思想的深远意义和重要精髓业已消失殆尽。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康概念被我国政府重新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社会政治意义。新的小康概念既继承了富国强民、追求太平的传统思想,又融合了共同富裕、全面发展的新理念。本文首先探讨了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赖宏  温智伟 《党史文苑》2008,(1):18-21,38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背向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中央苏区时期廉政建设举措和经验,对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具积极意义的启示.在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应该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形成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三位一体的惩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