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原局第一书记邓小平:三战全胜1948年4月中旬刘邓大军进入河南中西部。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加强中原局,邓小平任第一书记,陈毅任第二书记,邓子恢任第三书记;成立中原军区,刘邓野战军及陈赓兵团改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任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陈毅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任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陈毅仍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以便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协同作战,逐鹿中原。  相似文献   

2.
2014年8月22日,是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生动阐释、宣传和弘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特邀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薛庆超同志撰写了这篇文章,以表达中原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价值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是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的价值观。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是由我党的性质、根本宗旨以及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决定的。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必然要求以人民群众为评价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评价标准。“三个有利于”价值标准,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的价值标准,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评价标准的价值标准,也是科学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4.
试论邓小平的人民观廖述江“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以一颗赤子之心,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根本原则,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尊重和服从人民群众的意愿,并以此作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和重要依据,确立了...  相似文献   

5.
《党史天地》2009,(6):74-76
1947年6月。邓小平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1948年5月,邓小平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李先念任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邓小平曾幽默地说:“你们保住了先念的屁股。”  相似文献   

6.
1948年2月,解放战争顺利发展,整个战局朝着有利于解放军的方向转变.这时,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刘邓大军主力从大别山地区转出来,进入了伏牛山东麓地区.随后,邓小平、刘伯承、陈毅(6月中旬到中原局所在地)等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总部在这一地区整整待了半年时间,领导了中原人民的解放战争,顺利实现了中原战场从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23):33-3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历史转折本身就是坚持群众路线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农村改革为起点,农村改革来自人民群众的创造。邓小平多次讲过:“农村改革不是我的发明,是人民群众的发明,我的作用只是把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总结出来,推广开来。”这是邓小平坚持群众路线的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8.
刘全 《世纪桥》2013,(8):19-21
1949年6月2日,毛泽东在起草电文中指定邓小平准备进入四川,10月1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为西南局第一书记。直至1952年7月,在西南局近三年的时间内,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领导西南人民实现了西南社会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对婚姻制度的变革,从废除封建残余到提高妇女家庭地位再到宣传婚姻法。不仅推动了西南地区的变革还有利于改变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9.
刘全 《世纪桥》2013,(10):19-21
1949年6月2日,毛泽东在起草电文中指定邓小平准备进入四川,10月1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为西南局第一书记。直至1952年7月,在西南局近三年的时间内,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领导西南人民实现了西南社会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对婚姻制度的变革,从废除封建残余到提高妇女家庭地位再到宣传婚姻法。不仅推动了西南地区的变革还有利于改变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0.
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和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同志发展了历史唯物论的群众观点,在实践中使之更为具体化了。一、以人民群众为本毛泽东曾经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群众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继承和发展.群众是党的力量的源泉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群众观的理论基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是党员的最高准绳的根本观点,是邓小平群众观的核心内容;正确处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贯穿邓小平群众观中的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12.
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是邓小平决策思想的根本特点,也是邓小平决策思想的价值选择。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一切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决策制定的基本途径。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是决策评判的价值标准。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决策完善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能够也必须依靠自己解放自己 ,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本文所探讨的邓小平新时期的人民观 ,是指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关于如何看待人民、怎样支持和领导人民的一些观点。邓小平新时期的人民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反对个人崇拜的人民英雄观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虽不否认杰出的个人在历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但却认为历史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 ,任何个人的作用都是以一定的社会条件为转移的。同过去剥…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种种范例常被世人所称道。他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是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了行动上,这也是我们当今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事之基和为政之要。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历史条件下的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理论以“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本出发点,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现实价值目标,体现了邓小平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性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一贯坚持、倡导的统一的是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人民群众的价值要求及其自觉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创造的现实统一为基础,以人民群众的创造能力为标志,围绕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这一普遍存在的基本价值的实…  相似文献   

16.
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和价值取向,是邓小平党群关系思想的基本原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上世纪80年代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都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和提高群众经验并在群众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4,(19)
<正>85年前,邓小平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了右江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今天,我们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秉承伟人的优良传统,学习邓小平的群众观,就是对邓小平110周年诞辰最好的纪念。群众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邓小平一贯坚持的群众立场、群众观点和一切为了人民的崇高风范。党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邓小平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  相似文献   

18.
薛建民  薛峰 《共产党人》2004,(17):30-32
强烈的情结责任 一、人民的事情时刻挂在心上邓小平对人民的事情,总是挂在心上,时常关心。解放后.邓小平身兼党和国家、军队的许多高级职务.但始终没有忘记为人民办好事、实事。大到为人民修铁路、建学校.小到老百姓下水管道的建设,厕所的修建.他都关心。“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吟诵了多少年的诗句和如同诗句真实写照的四川交通状态,在邓小平主持西南局工作时解决了。四川几代人盼望的成渝铁路,终于在共产党执政的时代建成了。成渝铁路的通车。使川西平原为之轰动,也记载了邓小平在西南主政期间,办了一件人民满意的事。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8月22日,是世纪伟人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社会各界纷纷开展了隆重热烈、真挚朴实的纪念活动,广大干部群众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邓小平同志的无限缅怀之情。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他不仅为中国革命、建设、  相似文献   

20.
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决定,撤销长江局,成立中原局和南方局,东南分局改为东南局,并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11月9日,中央政治局决定,由刘少奇、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三为中原局委员,刘少奇任书记。“所有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概归中原局指导。”11月23日,刘少奇与朱理治、李先念等人由延安出发,于1939年1月28日到达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正式成立中原局领导机关。从此,刘少奇直接指导中原地区党的工作和部队工作。刘少奇一到中原,就大力宣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