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情扫描     
<正>蔡英文当局及民进党煽风点火,唯恐香港不乱一段时间以来,蔡英文当局及民进党公然插手香港事务,在多起暴力事件背后扮演着极其不光彩的角色。继8月表态"将以人道救援方式协助来台港人"后,蔡英文当局及民进党不断推波助澜,刻意诋毁"一国两制",力图借以捞取选举利益。一方面,加紧与"港独"势力勾结,煽动台湾民粹。蔡英文以"支持追求民主自由"为借口为暴力分子撑腰。民进党主席卓荣泰妄称香港修例风波和"二二八事件"一样,是"低文明族群统治高文明族群的冲突"。民进党  相似文献   

2.
《台声》2007,(Z1)
一场本属经济范畴的银行挤兑风波,突然在台湾政坛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将陈水扁与其“行政院长”苏贞昌之间的内斗推到了最前台。有关陈水扁要撤换苏贞昌的传言久而有之,但这一次先有陈水扁五度隔海点名批苏,后有苏贞昌阵营以“满城尽带狼牙棒”和“我们在救火,却有人在旁看热闹”进行针锋相对地还击,显示斗争之激烈非同寻常。尽管现在陈水扁和苏贞昌两人都不承认有“撤换”一说,但岛内舆论认为,这场风波显示民进党内围绕2008年“总统大选”之争已拉开战幕,不仅扁苏之争白热化不可避免,整个民进党阵营都已陷入空前的内斗。在民进党内所有…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8)
<正>摘编自3月31日香港《大公报》蔡英文当局"去中国化"的力度较当年陈水扁当局有过之而无不及。最近蔡当局以"时间相近"为由合并举行"2017年向先祖暨忠烈殉职人员致祭"及"中枢遥祭黄帝陵",实际上就是取消了每年一度的"中枢遥祭黄帝陵",而当局也证实了这一消息。民进党陈水扁2000年首度执政后大搞"去中国化",但仍保留祭黄帝陵的惯例,如今蔡英文干脆废除了相关活动。看来,  相似文献   

4.
陈星 《台声》2008,(10):13-15
陈水扁“海外密帐案”的渐次曝光,使民进党遭受了自创党以来最沉重的打击。陈水扁以党内“政治领袖”的身份卷入贪渎和洗钱弊案,不仅全面颠覆了民进党一贯鼓吹的“创党价值”,同时也引发了党内各个势力的冲突与矛盾。可以说,陈水扁用短短8年时间,透支了民进党自党外运动以来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政治资产,给民进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民进党依然很难与扁进行有效切割,当然也很难给扁带来的危害划下休止符。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8,(8)
正台当局前领导人陈水扁曾发行"阿扁电子报",内有以当时自己的爱犬"勇哥"为主角,内容多为励志的"勇哥物语"漫画。最近陈水扁不断通过社交软件LINE群组发表"新勇哥物语",向支持者发出讯息。面对陈水扁的放话,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亲上火线响应,说陈水扁"保外就医""不是好事"。民进党前后两任领导人如此隔空叫阵,让人看傻了眼。台湾《联合报》对此发表评论说,"保外就医"的陈水扁这么嚣张,原应由台中监狱约束其言行;再往上,  相似文献   

6.
自今年4月陈水扁宣布“放权”以来,台湾政局进入了新的转换期,民进党内政治生态出现了新的调整。从表面上看来,民进党正沿着两个相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是苏贞昌势力不断增强,陈水扁在权力结构中越来越被边缘化;另一方面民进党全代会则通过解散派系的决议,显示出加强党内权威、改变民进党运作模式以维护权力中心的意图。民进党的这两种发展方向既反映了前一段时间党内政治生态演变的结果,同时也反映出民进党内权力结构的微妙变化。民进党内的“后扁时代”已经来临,但后扁时代的权力结构形态却尚未底定“,台独”路线在新的形势下正在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0,(6):7-7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5月23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连任党主席后,民进党随即宣布蔡英文将带职参选新北市长、秘书长苏嘉全参选大台中市长。蔡英文下午邀集前陈水扁当局“行政院长”苏贞昌、高雄市长陈菊、党籍民意代表赖清德和苏嘉全共同研商“五都”选战的相关情势。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揭晓,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连任,民进党在立法机构获得过半席位。海外华侨华人关注着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变化和台湾将何去何从,更加感到台湾问题的复杂和岛内政治舆论环境的诡异。这场选举,民进党蔡英文为争取连任,用尽一切卑劣手段,主导一场不公不正的肮脏选举。这也是20多年来,李登辉"两国论"、陈水扁"一边一国"以及蔡英文所谓"维持现状".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9,(14)
<正>7月12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就蔡英文"过境"美国应询表示,蔡英文及民进党当局为一党、一己之私,企图借外部势力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从中谋取政治利益。任何势力都不要低估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能力。民进党当局罔顾  相似文献   

10.
<正>自今年6月起,多位台湾绿营人士爆料蔡英文"博士学位造假",他们远赴英伦实地查访,挖掘出大量疑点;尽管蔡英文方面高调展示所谓"论文原稿",并将"电子全文"上传网络,仍未能平息这场持续数月的"学位门"风波。面对强烈质疑,蔡英文始终遮遮掩掩,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反而滥用行政权力为自己保驾,还以势压人、司法提告爆料者,使其"余额不足"的政治诚信  相似文献   

11.
李立  刘俊燕 《黄埔》2009,(6):6-9
陈水扁世纪大案于9月11日一审宣判,陈水扁及其夫人吴淑珍均获无期徒刑,岛内人心大快。然而,面对判决结果,陈水扁困兽犹斗,决战二审,图谋二审无罪。尽管陈水扁“刑有余辜”,给台湾留下一个反面教材,但案件的一审,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判决,案件并没有结束,之后的审判仍存在变数。面对陈水扁的一审重判,民进党本可借此机会与陈水扁切割,但民进党却通过了“援扁”方案,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19)
<正>台湾的民进党即将举行党员代表大会,要求"特赦"陈水扁的提案已经列入议程,将近九成民进党代表参与联署。台湾《中央网络报》9月24日发表社评指出,这不仅使蔡英文陷于进退两难的困境,也显示民进党集体堕落,完全失去是非标准。陈水扁2008年5月卸任台当局领导人职务,当年11月就因涉嫌贪污、洗钱等重罪被收押,2015年获准  相似文献   

13.
何标 《台声》2010,(5):35-35
<正> 蔡英文充任民进党"党魁"以来,挟持"县市长"及"立委"选战接连取胜的优势,以学者从政风度及与陈水扁柔性切割的手段,被各方"刮目相看",赢得绿营一片"赞美之声"。然而,"赞美声"背后,蔡英文面临的现实和未来并不容乐观。面临的困境蔡英文面临的诸多困扰,主要来自民进党内部。首先是5月下旬的党主席选举。她本人"当仁不让"地要求连任,从目前民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06,(12):25-25
11月13日上午.民进党两名重量级“立委”李文忠和林浊水.因不满党内“不得参加‘三次罢扁案’的规定,愤而请辞“立委”职务。在记者会上,他们说,陈水扁已不符合社会期待.自己不能参加“罢扁”.不能对选民负责.所以请辞。但他们声明不会退出民进党。李、林宣布请辞后.据报道.陈水扁办公室态度低调.没有评论。  相似文献   

15.
1998年国民党持续下滑的势头得到遏止,李登辉仍能发挥关键作用;民进党夺权气势受阻,但陈水扁影响力继续上升;新党发展空间萎缩;激进“台独”势力影响式微。  相似文献   

16.
<正>"小英南北行,抗争如影随形",台湾媒体如此评价蔡英文执政一周年之际的窘况。无论是台北国际龙舟锦标赛,还是首度移师蔡英文老家屏东举办的音乐会,都有大批民众云集场外抗议。不过一年的工夫,蔡英文已遭全台跳脚抗议,无怪乎岛内有人讽刺说,"陈水扁花了6年才办到的事情(2006年岛内"倒扁"风暴),蔡英文只花了1年就办到了。"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5,(23)
<正>民进党台湾地区领导人参选人蔡英文近日上电视谈话性节目,在大力推销她与陈建仁的搭档参选之同时,也谈到两岸关系是否会遵循"九二共识"、是否会特赦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等敏感议题,言谈中呈现的思维逻辑,令人关注。对于这两个敏感的问题,蔡英文的答复虽跟过去表达过的意见并无不同,但仔细推敲,不难察觉到她已经把所谓的"新民意"作为民进党明年如能再次执政后,因应台  相似文献   

18.
民进党执政前“反商”,执政后则实现政商结盟与官商勾结,包括陈水扁在内的许多官员纷纷倒在官商勾结之下。如今民进党新一代政治精英的代表蔡英文成为民进党内最具竞争力的台湾下届领导人竞选人之一,也有着越来越强烈的“反商”倾向,对台湾是祸是福,也许只有用实践来检验。  相似文献   

19.
在2008年"大选"中,民进党败选失利,陷入创党以来最严重的困难局面。党龄只有4年的蔡英文接过党主席的重担,扛起带领民进党重新出发的重任。4年来,民进党在蔡的领导下,开始对陈水扁时期激进的大陆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修正。从整体上观察,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调整虽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但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20.
民进党与台联党是现阶段台湾政坛两大阵营之一———泛绿阵营的主要组成部分 ,两党关系决定泛绿阵营的兴衰走向 ,关系台湾政党格局。台联党的成立有利于民进党摆脱执政困境 ,囊括了台独基本教义派势力 ,瓜分了民进党原本部分支持基础。现阶段民进党与台联党的互动态势是既合作又竞争 ,既相互支持 ,又相互区隔和制约 ,台联党是陈水扁争取 2 0 0 4年大选连任必须借助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民进党与台联党关系的实质的主要方面是相互需要、相互利用、相互依靠 ,是李登辉与陈水扁关系的体现。今后一个时期 ,两党关系将随着政治主张的差异的冲突、李扁关系的变化 ,以及台联党实力的下降及社会基础的削弱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