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在病逝前一天签署了《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政府遗书》.《国事遗嘱》自签署之日起,相关当事人就对其订立经过存在着不同说法.通过对各种相关资料的考察和分析,可以断定,《国事遗嘱》是由汪精卫起草、1925年2月24日在孙中山病榻前读给孙中山、得到孙中山首肯后定稿的.  相似文献   

2.
自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一直被认定为孙中山所言。其实该语句既非出自孙中山之口,也非出自孙中山之手,而是从《总理遗嘱》中精缩出来的,《总理遗嘱》又是汪精卫等写的,孙中山听后,认可签字同意的。1925年3月14日《晨报》第2版《筹备中之孙文丧务》一文中写道:“……灵堂,正中供奉孙  相似文献   

3.
世纪声音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时间:1925年3月11日 作者:孙中山 解说:1925年3月11日,为中国民主革命奋斗了一生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去世前一天亲笔写下著名的“总理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4.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是孙中山先生的一句名言,被大革命时期一度风行闽疆的《福建新农民》刊物封面所引用。扉页上另印有孙中山先生的遗嘱:“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仍须依照余所著之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  相似文献   

5.
放弃错误主张积极追随孙中山在日本留学时,杨度认识了孙中山先生,并同他辩论过如何救国的方法、道路。在一次孙中山主办的宴会上,杨度曾对孙中山说:“我主张君主立宪,我事成,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我当尽弃自己的主张以助先生。”并举起酒杯,当众立誓:“我失败而先生成功,我当尽力以赴之!”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这一诺言。辛亥革命后,杨度曾先后支持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但均遭失败。从此,他从错误中清醒过来,放弃君主立宪主张,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受到孙中山的高度信任。在《孙中山全集》第八卷刊登有1923…  相似文献   

6.
汪精卫出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逝世,6月15日至30日国民党中执会在广州举行全体会议,决议将广州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采取委员制,由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孙科、许崇智等16人组成国民政府委员会。按《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受中国国民党之指导及监督,掌理全国政务”。“国民政府以委员若干人组织之,并于委员中推定一人为主席。”在选举国府主席的会议上,与会11名国府委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全票(11票)选出汪精卫为第一任国民政府主席。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宣告成立。7月3日,国民政府成立军事委员会,由8个委员组成,汪精卫为主席。至此,汪精卫跃居国民党军政领袖地位,集大权于一身。  相似文献   

7.
家事遗嘱     
1925年2目24日,孙中山(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1866——1925)病危的,留下了一份《家事遗嘱》:“余因自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急。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3月11日,他在上述口授的遗训上补签了名字,次日便溘然长逝了.中山先生为中国的独立和自由,奔走呼号,艰苦奋斗四十余年,功勋卓著.但他终生廉洁,从未为自己和子女亲属置办过田地产业。他任过国家临时大总统,可谓高官,但从未追求厚禄。临终时留下的遗物只有自己生前的一些衣物,两千多本书籍杂…  相似文献   

8.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2万余人,举行南昌起义。 为了争取和团结国民党中一部分愿意继续革命的分子,揭露蒋介石和汪精卫集团背叛孙中山革命精神的丑恶面目,这次起义  相似文献   

9.
时政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11月1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一切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1925年春,孙中山病逝北京。汪精卫伪政府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汪精卫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其妻陈璧君当上了“第一夫人”。在汪伪政府中,陈璧君任中央监察委员。汪精卫1944年11月在日本病死。办完丧事,陈璧君带着一群亲信回到广东。日本天皇1945年8月14日下诏宣布无条件投降。陈璧君躲在广州家里,度日如年。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后,殡于西山碧云寺。先生遗命,营葬南京紫金山之阳。延至1929年初陵墓工程始方告竣。是年5月26日迎梓南来,28日抵南京。6月1日举行奉安典礼。时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法名曲吉尼玛)为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扎写了一篇祭文。全文如下: 维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班禅额尔德尼叩祭我总理在天之灵。先生首创革命,得救众生,恩同父母。先生前生种道德之宏因,今生得其济众之硕果。我西藏同胞遵仰先生领导之下,共循正轨。先生手造共和,  相似文献   

12.
《支部生活》2010,(4):40-40
春秋时期的《国语·晋语四》说:“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礼记》云:“同窗为朋,同志为友。”孙中山也在其著名的《总理遗嘱》中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相似文献   

13.
重要言论     
《当代贵州》2011,(28):6-6
胡锦涛:缅怀革命先驱矢志民族复兴 10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强调,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  相似文献   

14.
一、香港──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与香港有着不解之缘。少年时代的孙中山,依从哥哥孙眉在美国植香山的教会学校念书。1883年,他转到香港,先后在拔苹书院、中央书院和西医书院就读,前后共10年。西式学校的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和学习环境,促进了他的新思想的形成。孙中山自认为香港是他的革命思想的发源地。1923年2月20日,57岁的孙中山在香港大学发表演说时,有人间他“于何时及如何得革命思想及新思想”?他说;“我之此等思想(革命思想)发源地即为香港。至于如何得之,则我于三…  相似文献   

15.
我家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家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宋庆龄编者按:这里发表的《我家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一文,是宋庆龄在逝世前一个多月(大约是1981年4月底5月初)用英文写成的。文章介绍了孙中山先生早期的一些革命活动,以及作者和孙中山先生早年接触的一些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宋...  相似文献   

16.
爆发于1911年12月31日的滦州起义,是为策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而在北方采取的重大行动,是武昌起义“最得力之应援”。孙中山先生曾对滦州起义予以极大的关注和支持;革命先驱李大钊曾直接参与策动滦州起义。滦州起义对于推翻清王明的封建统治和辛亥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桂华  朱腾飞 《前线》2023,(3):90-91
<正>孙中山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1922年6月16日,因反对孙中山北伐,粤系军阀陈炯明叛变革命,派兵包围总统府,并炮击粤秀楼。8月,陈炯明回广州就任粤军总司令,孙中山则被迫远走上海。这意味着,第二次护法战争宣告失败。陈炯明的背叛使孙中山深受打击。他十分痛心地表示:“顾失败之残酷,未有甚于此役者。”  相似文献   

18.
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同志出生于广东梅县雁洋堡下虎村的一个小商人家庭。青少年时期,他就立志报国,1917年考入云南讲武堂,后跟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为黄埔军校的创办和北伐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27年国民党背叛革命,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也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面对国民党的大屠杀,共产党内一些不坚定分子脱党、退却、逃跑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苏俄及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真诚的帮助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正如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所指出:“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为本党的最低纲领而奋斗和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而奋斗,在基本上(不是在一切方面)是一件事情, 什市  相似文献   

20.
祥健 《党史纵横》2000,(3):17-19
叶剑英是北伐名将,也是孙中山先生的坚定追随者。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身为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却不能保护身边的战友,叶剑英感到无比的愤感勺痛苦,也为革命的前途深深担忧。为厂反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毅然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以革命的力量抵抗反革命的力量。得到这个消息,已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叶剑英兴奋不已,立即写信给党,要求脱离武汉政府,做一名真正的革命战1。但党指示他利用特殊身份留在武汉政府进行更有利的工作,叶剑英欣然受命。从此,这位饮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