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长江笔下的长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长江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公报》的著名记者。当时,他曾追随红军长征的足迹进行调查和采访;后又访问党和红军长征的领导人,第一个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报导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对红军长征的新闻封锁和歪曲宣传,对增进人们对红军长征的正确了解起了重要的作用。范长江(1909—1970),四川内江人。1927年,入武汉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贺龙)的学生营;参加了南昌起义。1932年入北大哲学系学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为《晨报》、《世界日报》、《益世报》、《大公报》撰稿。1934年,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处于严…  相似文献   

2.
<正>在沈阳的古玩市场,偶尔会见到一两张俗称"红军票"的纸币。它折射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诉说着国民党反动当局对人民的背信弃义与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宗旨意识……1945年6月,苏联同当时代表中国的国民政府开始谈判,并于8月14日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规定,苏联协助中国对日作战,直  相似文献   

3.
《湘潮》1991,(2)
金秋十月,零陵地区处处是一片迷人的景色。这里枫叶正红、油茶花盛开、桔园硕果累累。披着这优美的风光,沿着红军的足迹,我们访问了红星闪闪发光的地方。一蓝山是湘南边陲的一个偏僻小县。1934年红六军团、红一方面军长征都先后经过这里,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和总参谋长刘伯承还亲自指挥红三团攻打蓝山县城,消灭了城中湘军一个营和县保安队。红军在蓝山停留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们带给山区人民的革命精神,却象一位红军连长留给蓝山人民的那枚红军奖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蓝山人民至今还会唱红军孜会的《我们是英勇的赤卫》歌曲,这支歌  相似文献   

4.
报纸是促成长征落脚陕北的重要因素。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在进驻哈达铺前后读到了《大公报》《山西日报》《晋阳日报》等多种报纸以及一些布告、传单之类的材料,初步促成了把陕北作为长征落脚点的决定。随后,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在榜罗镇见到了更多的相关报纸,获得了更多陕北红军和陕北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消息,进一步坚定了中央红军到陕北落脚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5.
杨洁 《党建》2002,(11)
二、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明确规定,党的任务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1925年月10月中央扩大执委会的决议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群众观点化为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逐步形成党的群众路线。1929年9月,周恩来在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批示信中强调,红军筹款、没收地主豪绅财产等工作,“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同年12月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的任务“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不少报刊曾披露过英国人勃沙特在中国的传奇经历。早在1934年10月至1936年4月,勃沙特曾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离开红军后,他根据自己在红军中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部传奇纪实作品———《红军长征秘闻录》(原名《神灵之手》)。1936年11月,这部作品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通译《西行漫记》)还早一年。勃沙特作为红军长征的见证人,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寻找勃沙特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杨尚昆、彭德怀等都在建宁战斗过。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取得建宁大捷,毛泽东在建宁挥毫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光辉诗篇。其间,建宁有7000多儿女参加红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电视连续剧《长征》的主题歌《十送红军》,在电视播出后一度广为流唱。建宁是中央苏区的21个组成县之一,也流传着大量类似《十送红军》一样的苏区民歌。如《十劝郎当红军》:  相似文献   

8.
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中国的第一位外围记者。继斯诺之后,他的妻子海伦·斯诺于1937年来到延安,再次系统地采访了红军长征的当事人,详细报道了众多红军将领的传奇经历。他们夫妇分别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和《红色中国内幕》,是外围记者早期介绍红军长征真相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9.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这是建国30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入首次访美。邓小平在华盛顿期间,美国进步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交给邓小平一封自己珍藏了42年的毛泽东在1937年写给他的信。故事还得从三十年代说起。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陕北时,采访了中央红军和党的许多领导人,因当时朱德、刘伯承和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仍在长征途中,所以,他离开陕北后,希望他的妻子到延安去,以便会见更多的红军领导人和根据地各界人士。海伦·斯诺本人也早就想到陕北去,打算继《西行漫记》之后,再写些报道中国红军和…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33年,美国革命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就在上海秘密采访了在沪治伤的红军将领周建屏、陈赓等人,并撰写了《中国红色风暴》一书。她在这本书中,生动描写了中国革命史上传奇的英雄人物朱德总司令。但史沫特莱一直都未能和朱德见面,她非常渴望能见到朱德。直到4年后的抗战爆发前夕,史  相似文献   

11.
人有情,草木知情。草木知情,反映了人之情。人们通过草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歌谣《红军草》和《红军菜》。 1935年初夏,红军长征经过云南武定、禄劝地区,受到了当地彝族人民的热情欢迎。红军走后,彝族人民怀着赞美、思念红军的深情,唱出了《红军草》的动人歌谣:  相似文献   

12.
深切缅怀陈野苹同志廖友陶我和陶元津同志用三年时间合写了一部《冕宁人民迎送红军长征到解放斗争史》,1990年初把初稿寄给陈野苹同志。由于他是故乡人民在红军长征过冕宁时,中央和军委在县城建党、建政、建军的主要负责人:中共冕宁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县革命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的《红旗漫卷》(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一书中收编的杨成武《六盘山上》、邓飞《青石嘴突围战》、陈昌奉《红军路过回民区》等老同志回忆文章中多次出现称毛泽东为“毛主席”或“主席”的记述。有的同志对此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4.
史沫特莱西北采访纪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是美国著名的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新闻战士。这位“大地的女儿”自1928年底作为《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踏上中国土地开始,一直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自己战斗的笔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结成一体。抗日战争前夕,史沫特莱在中国西北地区进行了历时一年的采访,真实地报道了发生在那里的一切变革,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向全世界报道西安事变真相 从1929年到1936年,史沫特莱一直在上海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她写了许多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和讴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文章,陆续编辑出版了《中国人的命运》和《中国红军在前进》等书。她联络路易·艾黎、汉斯·希伯、魏璐诗等友人组织“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设法掩护过许多革命  相似文献   

15.
孟兰英 《党课》2013,(23):120-121
“东征战役”前发出时代强音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刚刚在陕北站稳脚跟的中共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会后,立即组织了“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寇作战。1936年1月26日,部队挺进至陕西省清涧县袁家沟一带进行休整并发布了《东征宣言》。2月23日,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政委毛泽东、总指挥彭德怀指挥下渡过黄河,发起了“东征战役”。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有三段关于宁夏党史的论述。主要包括宁夏早期党组织的建立,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单家集夜话,《清平乐·六盘山》与“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红军将台堡会师,党领导宁夏人民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建设,为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贡献等内容,是历史主动精神在宁夏革命征程中的光辉映照。对这些党史事实进行阐述和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宁夏党史的重要论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相似文献   

17.
那是援越抗美战争如火如荼进入第二年的1966年春节前夕,大队f团)政治处宣传股周茂典股长推荐我去支队(师)政治部参加筹备一份叫《战地黄花》的小报,以便在全师交流战况和各种信息。这期间,经历了一件使我终生难忘的事:我参加接待并见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在越南,我们中国战士和越南人民都习惯称他胡伯伯。  相似文献   

18.
正在长征途中,红军歌曲和红军戏剧,是红军用以教育人民、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的有力宣传武器。在长征路上,流行的红军歌曲虽然不少,但属于红军自己创作谱曲的却不多,绝大多数歌曲都是利用民间小调或外国歌曲的曲调填写新词。笔者收集到的20多首流行一时的红军歌曲,其中只有陆定一作词、贾拓夫谱曲的《长征歌》是创作歌曲。其他如《红军处处受欢迎》《三项注意歌》等,是用《苏武牧羊》曲调填新词;《调兵歌》《胡琴拉起来》,是用《苏  相似文献   

19.
正通过《党史纵览》(2016年第10期)刊登的《解密十万红军脱险的绝密情报》一文,读者朋友们对莫雄在隐蔽战线上的贡献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莫雄的后人也以"潜伏人生"来形容莫雄波澜壮阔而又鲜为人知的一生。莫雄不仅舍生忘死为红军、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而且还始终关心人民群众利益、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凡其走过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些佳话。海州灭盐枭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  相似文献   

20.
毛录  钟山 《共产党人》2008,(16):54-55
由宁夏区党委宣传部、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同心》,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前后,红军解放宁夏同心地区、建立回民自治政府、红军三大主力会聚同心城为背景,反映了回族英雄马和福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并最终为捍卫自治政府而光荣牺牲的事迹;同时也穿插了中国人民的朋友、著名西方记者斯诺在中国大西北的采访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