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当我和女儿们在纽约繁忙的大街上漫步时,无论是在格林威治村,还是在上西区,只要是有鞋店,我们就都停下来进去看一看。这是她们的选择。当她们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她们就穿着我母亲的高跟鞋,在房间里像大吊车找平衡那样踉踉跄跄地走来走去。我坐在商店里的椅子上耐心地看着她们一双接着一双地试鞋,然后站在镜子前,调整姿势,眼睛向下看着她们的脚。  相似文献   

2.
北京食文化     
近日,与一位小青年聊天,不知道怎么就说到了北京小吃的话题。我说,有一种小吃叫“驴打滚”;对方眼睛发直,连连摇头,表示不解其意。于是,我只好详细地告诉他——一种用黏面做成的熟食,切成条儿,卷成卷儿,里边儿是夹上豆沙馅儿,外边儿是沾满豆面皮儿,形成了外黄、中白、里红的三种颜色,很好看。吃起来有点儿甜,有嚼头儿,而且好吃不贵,是孩子们经常“吃着玩儿”的首选食品,在各种庙会上、旱市上、晚市上,摆小摊儿的地方都可以到。  相似文献   

3.
苏子 《新青年》2002,(1):4-5
我是带着一种不美丽的缺憾出生的.在我出生之前,我们家族已几代没有女孩了.我奶奶就曾生过3个女孩,长得都异常的美丽,不幸却都早早夭折.让我奶奶在过了几十年之后,还时常心痛不已地怀念她们,入神地描绘她们那粉嘟嘟的脸蛋,漆黑的眉毛,长得打卷的睫毛.  相似文献   

4.
那一年我从事的工作要倒班,白班、前夜、后夜的倒,下了前夜班已是零点,我回家去睡。那时家住五楼,每次上到家门口,家门都是敞开着的。我问母亲:“您怎么知道我回来呢?”母亲说:“一听上楼的脚步声就知是你回来了!”我心里忽然涌起深深的感动。忽然想起小时候,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母亲在厨房里做饭,便悄悄地走过去从后面蒙住了她的眼睛。谁知母亲却说:“快去洗手准备吃饭!”原来那时她就能听出我的脚步声了。也许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当她们松开孩子的手,当孩子蹒跚着迈出第一步,那脚步声便已落进她们的心中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无论孩子的脚…  相似文献   

5.
傅小月 《新青年》2005,(7):9-10
我奶奶说: 那个时候我跟你们现在不一样,你爸爸5岁的时候刚好遇上三年自然灾害,每个人都饿得面黄肌瘦,我那个时候哦,往腿上一摁就一个坑,半天都起不来.你爸更是黄皮寡脸的,好像走路都走不动了,真是凶险呐,还以为养不活他,幸好那个时候给我派了一个在公社食堂煮饭的活,不然你爸爸当时真的就死啦.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头-次,我们的银行账户勉强挣扎着进入了黑色状态.有一段时间,账上有了几千块钱,无所事事地躺在那里,调皮地对我眨着眼睛.我觉得自己好像一下子成了澳洲首富凯瑞·帕克.心里开始胡思乱想了:赶怏用这钱还清房贷,要不就多买一些养老保险,要不就买-条大腿根那里没有窟窿的牛仔裤.这真是-个自由自在的时刻,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自杀的野兔     
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一偏远乡村教书.那里的天空湛蓝、空气新鲜,民风淳厚,动物多多,我很快适应了那个地方和那所学校. 学校的后面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完课,我喜欢在田野周围转转.田野里有不知名花儿的清香,微风过处,能看见一些小动物慌慌张张地跑过,很快转眼不见.每当看到这些,我的心情就格外的好.  相似文献   

8.
老友记     
赵严 《新青年》2005,(3):2-3
已经记不清和米佳是怎么认识的了。只知道从幼儿园开始,这个人就死缠烂打地跟着我———要么坐在我旁边的椅子上,用田字格歪歪扭扭地一篇儿又一篇儿重复写一个字;要么坐在从我这数起第某张桌子前,一边瞄老师,一边提心吊胆地打瞌睡;最远的一次也是坐在隔壁班里,放学了还要找我一起走的。出现这种情况,最开始我以为是纯属巧合,后来怀疑是有人故意安排。之所以有这样的猜想,是因为从小到大,虽然没有刻意追求,我却三年如一日地讲卫生懂礼貌成绩优异且不曾露出任何马脚,是标准的三好孩子的典型,所以保不准不会落进某些家长的眼睛里,被物色为择邻…  相似文献   

9.
过剩的爱     
到加拿大和美国的人,随处都能看到人们养狗,大人养,小孩养,摩登女郎养,伟岸猛男也养,整个北美洲仿佛家家户户都养狗。在加拿大,我住的那幢公寓,狗吠不断,令人不厌其烦。这里的洋人容不下住客发出的种种声响,却对狗们的嗥叫反而宽容有加。以后我到了美国,住在旧金山湾区一个环境幽雅的小岛上,这里养狗的人便更多了,有的入一家竟养了三四条狗。每天,在公园里、在海滩上到处都有人在通狗,一早一晚通狗的队伍却出现两道截然不同的风景线,清晨,退狗的多是老头老太太,他们手里的狗绝大多数是体型小马的观赏狗,行动中规中矩,狗…  相似文献   

10.
哭声,泪水,交织着她们复杂的情感世界,欲罢不能,欲说还休。 1999年6月19日晚,当一辆“奔驰”大巴引擎轰鸣,从漳州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出发,遣送28名被拐卖的越南女踏上漫漫的归途时,这群既是非法居留又是受害的越南女用哭声和泪水流露出她们对中国土地与中国人情的深深眷恋,更是宣泄着她们对人贩子的痛恨与愤怒。 逐利:铤而走险跨国贩人口 下场:锒铛入狱他乡梦破碎 燕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偷渡入境,非法嫁给广东潮州市一男子为妻。在中国,她过了好几年舒心的日子,当她了解到南靖县一些偏僻山村有不少大龄未婚男子娶妻困难的情况后,欲望便开始膨胀,那双贪婪的眼睛便盯住南靖这条发财的栈道,开始干起跨国贩卖妇女的行当,一步一步地踏上不归路。1997年11月的一天,一个叫秋兰的越南人带了一名越南女到阮氏燕家,要她介绍卖出去,她就把这个  相似文献   

11.
扔下这张影碟好久又捡起来.当时一个小朋友推荐这个片子给我,对于小孩子的建议我从来都十分重视.在电脑上边看边载图片,一弄就是小半天,不写它,我干涩的眼睛不答应.  相似文献   

12.
狐朋     
朋友可以分为两种———狗友和狐朋。狗友,一般是男人,仗义、豪爽,无论在你享尽人间富贵时还是在你落魄江湖时,对你都是忠心不贰的;另一种,是狐朋,一般是女人,她们灵秀、妩媚,充满了灵气和鬼魅之气,她看着你的眼睛,就能说出你心中想说的话……  相似文献   

13.
大姐!你走了?你怎么这么快就走了?没给我时间让我见你最后一面,没给我机会跟你说声再见,就一声不响地走了?只有你女儿硬咽着告诉我:“乌阿姨,妈妈走了。”出事的前一天晚上,我们还在电话上聊了好一阵子。你很高兴也颇为骄傲地告诉我:“我们合唱团的制服应该大家一致才整齐好看。我那条黑裙子有条宽宽的银腰带,太显眼,又拆不掉。我告诉我的女儿,她们竟不约而同地都去买了,一下子寄来了三条。”你又说你最近实在太忙了,连烧饭的时间都没有,常常就在附近那些熟食店里,随便买点东西充饥果腹。我立刻直率地警告你:“一般人可以…  相似文献   

14.
小菡老师     
唐俊峰 《新青年》2005,(9):34-35
10年,那座小学依旧平卧在黄家镇的西头。10年前,我就在那所小学读书。小菡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只做了一年的班主任,后来,她就被开除了。小菡老师很美丽,高挑单瘦,大眼睛,双眼皮,睫毛很长。那双眼睛,总是很温情,所以小时候,她发火训我们时,我们也不怎么害怕,还敢盯着她美丽的大眼睛。不过现在,我肯定不敢盯着看那眼睛了。因为在那种眼睛里,永远也没有责备和嗔怒,有的只是期待和关爱,就像现在,我很失败,每次离开家都不敢回过头来看送我到村口的母亲。小菡老师教我们语文。10年前的老师,在学历上的要求不像今天那样严格,小菡老师只是高中毕业,我1…  相似文献   

15.
刘勇强 《新青年》2004,(6):26-27
一我在全寝室小聚的酒席上宣布我要在3个月之内把系花搞定时,所有人一瞬间静了下来,沉默片刻,然后放肆地暴笑。那年我大四,我们全寝室都是自费生,为了2到5分多交了3万元学费的失败男人。系花及她的朋友们不一样,她们勤奋学习,爱好广泛,并且不少都被保送读研。在她们看来,我们只  相似文献   

16.
如今在行走时,我已经有一种怯于四处张望的惶恐.不是不想看,是不敢看.我的眼睛就是一面透亮的镜子,而心则是一名"需索无度"的孩子,目之所及处,往往更是一些细小的不易为人知的地方,总会有跃跃欲试的魂儿在勾我,比如,一本旧书、一双绣花布鞋、一件线衫.  相似文献   

17.
有人曾很正经地对我说:你需要找一个闺蜜.我马上就本能地反驳:我不需要! 有的女人喜欢生活在闺蜜堆里,因为那样会比较温暖;另外一些则不是,因为她们自己就可以让自己温暖.与孤独相处时油然而生的温暖,比什么都贴心吧. 总之,在平常日子里,你看不到我身边有一个闺蜜,当然,老妈和老姐除外.  相似文献   

18.
也许并不是每一个男孩子都渴望当兵,尤其是现在,军人的职业已经不被年轻人青睐。在我少女的时代,绿军装是青年人最好的职业。那是70年代,不像现在,五光十色的职业像霓虹灯闪耀。但我敢说女孩子十有八九都是愿意当兵的,因为女兵十有八九不能如愿,所以女兵生活在人们眼中就有了一种神秘的色彩。很多当过女兵的朋友这样对我说过:如果再有一次青春的机会,我们还是会选择当兵。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真的,当兵前我就是这样,在大街上看见神气的女兵走过,就想那是我就好了。女孩们,难道你不羡慕她们吗?或许你突然有了一种要当女兵…  相似文献   

19.
一在网上见到老班儿,他说,7年没见,想你了!一句话,说得我的心里热辣辣的。我想说的是:7年没见了,老班儿,对不起……二初次见老班儿时,我正走在通往教室那条长长的甬路上。9月的阳光火一样毒辣,寝室与教学楼几百米的距离,对我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汗打湿了我的长发,架着双拐的双臂渐渐麻成了两根木头,两条腿每迈一步都像要瘫软下去。对面几个男生走过来,其中一位对我说:“先坐台阶上歇会儿吧!”我实在忍不住了,就一屁股坐在了路边的石阶上,很狼狈。其他的几个人站在那儿,不知该说什么好。让我坐的男生伸出了手,“我知道你是林裳,认识你一下吧…  相似文献   

20.
出游     
早已许诺妻与子要出外走走,看看岁尾了,妻说:我们去北京吧。于是,就去北京。天,似乎晴朗,正说这天咋跟春似的却起了风了,漫天的风一吹,竟还有些寒呢。立在细寒的风里,抚着哲儿的头,看妻微斜着身子到街对面的量贩里购物,阳光,从妻的肩头延过来,刺得肉眼到底分不清那是妻或是一株斜斜的柳呢,一愣怔,竟回了初恋的时光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