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法律与利益具有天然联系,利益决定法律,法律又反作用于利益。基于法律与利益关系的分析思路,就民法与经济法的关系而言,民法是权利本位法,以个人利益(私人利益)为其法益目标,对个人利益(私人利益)进行优位保护;而经济法则是社会本位法,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其法益目标,以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为己任。不同的法益目标是民法与经济法共存的基础,而民法与经济法的互动则有助于利益平衡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社会整体利益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个人利益的相加或等同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以维护和保障社会整体利益为其存在的基础和目的.自由、效益、公平、发展四位一体和谐统一共同实现经济法的价值目标--社会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3.
社会整体利益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作为一种消极法益和间接法益获得保护,这种保护模式往往过于被动、滞后和分散,且容易为国家利益或个人利益所偷换或悬空。社会经济权利是将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利益诉求转化而成的权利形态,从而有利于充分实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直接的和积极的保护,并将直接推动包括经济法权利体系在内的基础理论范畴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诚信原则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在私法领域的局限性也日渐呈现。经济法在调整国家干预市场经济过程中,应以诚信原则为基石和行为准则,平衡各方主体商业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通过诚信原则的法治化、法律责任化、道德化、社会化构建市场经济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经济法的社会和谐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的理念涵括经济法理想和信念两个方面,社会和谐作为经济法的基本理念,有其特定涵义。经济法社会和谐理念产生的背景依赖以及和经济法价值、宗旨、原则的契合,说明了社会和谐是经济法理念的应然性,经济法及其社会和谐理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在中国的兴起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目前经济法的理论已经具有了比较完备的体系,但在经济法的功能研究方面,论述虽多,但都欠缺规范性。经济法的独特功能, 将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更好地体现出来。民商法是基础,经济法是保障。经济法之功能就在于对社会经济关系进行综合系统调整;对社会经济发展施加直接、导向性影响;最有效实现经济效益;最充分体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的法典化不仅可以整合经济法规范、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而且契合新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法法典化既面临着域外经验欠缺、基础理论共通性不强等挑战,也有法制建设、法典化浪潮和学术理论的积累等机遇,我国经济法法典化应当选择阶段式、渐进式的“三步走”立法路径。首先,制定《经济法通则》以整合、统领现有的经济法律法规;其次,完善各类经济法律法规,加强《经济法通则》与经济单行法的良好互动关系;最后,在时机成熟时制定结构严密、体系完备、各部门法有机联系的《经济法典》。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历程看经济法的国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的国家观是经济法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经济法的国家观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运用经济法的手段进行干预、调整的原则和宗旨,同时也体现了经济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控制和引导。我国转型时期经济法的国家观,又以确立社会转型期公平的基点——包括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保护处于最不利地位群体的公平——为逻辑起点。经济法国家观的客观存在,从另一个方面也证明了经济法作为法的一个部门是独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文中从社会中介组织的产生背景、现实基础、法理基础入手,探讨了社会中介组织的产生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社会中介组织的法律属性,即社会中介组织与经济法存在内在的一致性,它是经济法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应当属于经济法的第三类主体:特殊法人.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该法的修改亮点进行了经济法解读,并通过经济法的回应性、政府在国家干预经济中的科学定位、社会中间层在干预经济中地位的凸显、经济法责任的创新等方式,诠释了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与经济法具体制度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而重要的法律部门有着自己的体系。对经济法体系的科学认识是利用经济法理论指导经济立法的重要前提。学者对经济法体系的认识不尽相同。因此,很有必要对我国经济法体系进行廓清。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使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发展整体利益为根本宗旨的经济法的特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得以凸现,经济法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补充、融合到自身的价值范畴之中,作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具体地说经济法应以人性的全面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经济法应以全社会乃至人类的整体利益为首要价值目标;经济法应树立人、社会和自然整体和谐的价值观;经济法应全面追求社会公平、全面公平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作为法学体系中的新兴法律部门,经济法的发展令人瞩目,但是经济法研究中出现了很多具体的困难。以需要国家干预理论作为研究路径,可以帮助经济法研究有效地走出困境。因为该理论具有自身的合理性和体系的开放性。从需要国家干预理论出发,对于具体的经济法研究困难和障碍的克服,可以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学是法学专业14门主干课程之一,针对公安警察院校学生培养的特殊性,经济法作为专业基础课,学校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经济法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应该与普通院校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法课程与经济犯罪及经侦专业之间的知识连续性和内在相关性,找准基础与专业的切入点,紧密结合经济刑法、经济犯罪,紧密结合公安实践,突出经济法作为专业基础课的“专业”倾向性。通过反思经济法业务本身的专业性,不断完善经济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最基本也最原初的标志,它维系着社会道德生活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秩序的良性发展.见义不为现象的出现昭示着社会公德系统产生了严重的故障.形成见义不为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经济体制转型带来道德观念的多元化,使人们缺乏必要的道德共识;道德控制系统的乏力,使人们大多各行其是;保证和保障见义勇为的社会法规不完善,体制不健全,使人们行善的动机受损.矫正见义不为的缺德现象,需要我们在结合法治的基础上,加大社会道德调控的力度,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建社会主义正义体系,使见义勇为、扶危助难的道德情操深入人心,促进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团结,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经济犯罪是国内外刑法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和经济犯罪的现实,比较国外有关经济犯罪的理论和实践,在廓清经济犯罪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探讨经济犯罪的类型问题。我国刑法学者提出的经济犯罪概念归为三类:宏现经济犯罪概念、中观经济犯罪概念和微观经济犯罪概念。德、日、英、美等国学者对经济犯罪类型也有自己的观点,经济犯罪的研究深度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法的地位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中,如何去发展商法、如何构建现代商法是我们必须去探讨的.考察商法历史的演变、商法理念以及商法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可知现代商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品质,现代商法的基本体系依然需要保持着传统模式,但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商法的理念正在发生一定的变化,如何实现商法的现代化正在我们面临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法官主持的讯问中,针对被告人的说谎行为刑事诉讼中有两种立法规制,英国规定被告人具有真实供述义务而德国赋予其说谎权。说谎权体现了对被告人人格尊严的尊重,但不利于事实真相的查明、诉讼效率的实现。这与我国对英国和德国的法律特点的总体认识出现背离。通过对英、德两国司法制度的比较,揭示了法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立法要注意与该国其他法律制度相契合,要与本土资源相吻合。进而思考我国在立法规制被告人的说谎行为时应当予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对各地方、各部门各项事业管理的法制化,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应当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力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为实现“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20.
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破产制度发端的个人破产制度,更应该被规定在破产法律规范中。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我们都急需一部个人破产法,而且,我国现在也已初步具备了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条件。我们应借鉴国外的个人破产立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我国的个人破产制度,使我国的破产法律制度逐步完善,逐步与国际破产法律的发展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