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中共闽粤边特委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闽粤边红军游击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我历任红军闽粤支队支队长、红军被立营营长、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团长兼政委等职。1935年春,敌人调遣了大批兵力驻防漳州,对我根据地和红  相似文献   

2.
周武兵 《党史文苑》2007,(11):13-14
赣粤边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赣粤边红军游击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战胜敌人的最基本力量;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游击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赣粤边有利的地形,是红军游击队战胜敌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赣粤边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赣粤边红军游击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战胜敌人的最基本力量;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游击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赣粤边有利的地形,是红军游击队战胜敌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三年游击战争是陈毅一生中最艰苦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岁月。面对强大敌人残酷的军事“清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 ,红军游击队时时处于被打死、饿死、困死的威胁之中。陈毅和项英一起 ,领导红军游击队 ,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以无比坚强的革命意志 ,克服了重重困难 ,战胜了敌人 ,保存了革命力量 ,迎来了南方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后,福建省各地红军被迫转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随着敌人的残酷"围剿",分散在全省各地的红军游击队与党中央及上级领导机关的联系完全中断,基本上与世隔绝,很少知道外界的消息.斗争形势不断恶化,加剧了福建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革命前途如何?红军何去何从?这就很现实而又十分严峻地摆到了福建各游击区党组织与红军游击队指战员的面前.能得到党中央及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各游击区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指战员十分迫切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福建党史月刊》2010,(16):F0002-F0002,F0003,F0004
1934年,柘洋红军游击队为了保存自己打击敌人,在东源打石坑后山设立秘密“红军洞”。中共霞鼎泰县委委员、苏维埃政府主席吴成及红军干部、战士经常隐蔽在该洞开会、研究作战、部署任务等。  相似文献   

7.
正1932年6月,谭震林领导闽西红军和地方武装英勇抗击敌人的第四次"围剿",创建了主力红军与地方武装密切配合的人民武装体系,4个月内扩红11000余人,不仅壮大了闽西地方红军,还为中央主力红军输送了大批有生力量。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在闽西南投下几十倍于红军游击队的兵力,对苏区进行反复"清剿";又下令砍伐红军游击队经常出没的山林,采取"移民并村"、"保甲连坐"、"自首自新"、"五光十杀"等高压手  相似文献   

8.
抬头望北斗     
一、意外消息月光皎洁,繁星满天。在武夷山脉西段猪子(山东)寂静的山头上,除了警戒岗哨之外,游击队的战士们都已经睡熟了。但是,彭胜标和胡荧佳却久久难以入眠。他们是这支革命队伍的领导人,此刻心中有许多个问号在翻转。自从主力红军北上长征后,游击队被敌人重兵围困在闽赣边界的深山老林里。敌人实行了残酷的“五光”、“十杀”政策,用“移民并村”的恶毒手段,割断了红军游击队和群众的联系,又订立“保甲连坐”的制度,组织反动地主武装还乡团和自卫队,修公路、筑碉堡、架设电话线,对游击区进行层层封锁、步步包围,梳头般地“搜剿”了几个月。敌人的大部队撤走后,还留下独立第33旅、别动队和各县保安团“驻剿”,日夜监视,时常搜山。游击队的处境非常危险、困难。游击队在从长汀到瑞金的百里大山里,坚持斗争已经有两年多之久,和敌人进行过近百次大小战斗,有的是敌人派兵搜山“清剿”,有的是我军主动出击,攻打敌人的联保办事处,镇压叛徒和极端反动的坏家伙。尽管总的形势仍是敌强我弱,游击队却不但能在逆境中求生存,而且还不断地发展壮大,正式打出了汀瑞红色游击司令部的旗号。汀瑞游击队由陶古、瑞金游击队为主要力量,后来又  相似文献   

9.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在党的领导下,重庆境内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旗帜,开展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给敌人的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扩大了党和工农革命的政治影响,教育团结了人民群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创立了革命根据地;川东游击军、黔江红军游击大队、酉阳红军游击队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巩固和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部分武装起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川东  相似文献   

10.
正问:您何时参加红军?谈谈您了解的红军反"围剿"情况。答:1928年春,红军到了我家乡。我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儿童团,整天拿着梭枪查岗、放哨,有时跟着大人跑跑腿。后来,家乡成立了地方武装游击队,我和姐姐都参加了。江西南部是中央苏区所在地,红军在苏区扩大队伍,地方武装游击队被编入红军。1931年,我正式参加红军。  相似文献   

11.
正1934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南方八省14个地区仍留有一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支持下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为进行抗日战争和夺取解放战争胜利,保留和准备了重要基础力量。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摄制的《冬梅》,通过瑞金地区一支游击队在政委李冬梅领导下与敌人顽强斗争的历程,生动而形象地勾勒了这一被称为"三年游击战争"的图景。  相似文献   

12.
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国民党为了消灭红军游击队,一方面加强军事“清剿”;另一方面,利用叛徒,妄图捕杀项英、陈毅等党和红军领导人。“北山事件”就是敌人利用叛徒龚楚破坏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指挥机关的一个大阴谋。  相似文献   

13.
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军闯进了苏区,疯狂地"围剿"红军游击队。国民党地方当局一方面实行保甲制,移民并村,村村都筑起碉堡;另一方面对群众发放"良民证"、"户口证",实行计口购粮,妄图把红军游击队困死饿死在大山中。彭胜标率领的汀瑞游击队60余人,跟"围剿"的敌人兜圈子。一天,连续爬了三天三夜的大山,甩掉了敌军的跟踪追击,到达江西与福建交界的火星(山东)山区。  相似文献   

14.
“红军真是了不起,有个女将叫缪敏,专为穷人杀妖匪,挥舞双枪打头阵,白兵土匪喊饶命……”在闽北顺昌县郭岩山一带,至今流传着这首《颂缪敏》的歌谣,每当老百姓唱起这首歌时,总会眉飞色舞地说起红军女将缪敏(方志敏夫人)当年在郭岩山留下的一幕幕动人故事。挺进桂溪半个世纪前,在黑暗的中国大地上,白色恐怖笼罩着闽北上空。国民党反动派调集10万重兵从四面八方围攻闽北革命根据地。他们日夜追剿红军和游击队,企图一举把红军吃掉。面对险恶的局势和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大规模进攻,我红军和游击队遵循中央的“保存红军有生力量,鼓励群众斗志,…  相似文献   

15.
1938年2月25日,由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1300多人,由团长饶守坤率领,挥戈北上,奔赴抗日前线。当时我是闽东北特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正带领一连的红军游击队在闽东北一带活动。战争年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消息,我们不知道。当我接到通知后,即率队日夜兼程赶回崇安的长涧源,见到了曾镜冰。他说:“闽北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已经开赴前线了,你们没有赶上。”于是我们奉命在长涧源休整,将五  相似文献   

16.
两根湿火柴     
主力红军长征以后,闽北分区党政军机关于1935年春撤出崇安的大安,辗转在丛山峻岭之中,与星罗棋布的敌人周旋。闽北红军独立二团驻扎在大安西面的大山里,山高林密,古木参天。该处的西南方向是桐木关,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在那里领导红军游击队,坚持闽赣边区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七年夏天,抗战开始以前,我在香港。西安事变后,华北国民党同红军已实现和平,而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国民党却仍在继续“围剿”。闽北的黄立贵就是在三七年的春天被打死的。国民党想消灭我们,他们说南方没有游击队。这时,我党一直在积极寻找南方红军游击队,而且途径很多。我知道的张云逸就是在西安事变后党中央派他到香港的,他的任务就是了解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情况,并把他们改编为我党的一个统一的军队,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一九三七年上半年,香港有  相似文献   

18.
在北上苏皖的新四军领导干部中,有个廖海涛,上杭人,1928年 3月入党,是上杭苏区的创建者之一。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他率领红军游击队在上杭双髻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敌人抓去他的母亲、妻子和儿女,逼他投降,但他强忍亲人被害的悲  相似文献   

19.
彭胜标找党     
意外消息月光皎洁,繁星满天。在武夷山脉西段猪子岽寂静的山头上,除了警戒岗哨之外,游击队的战士们都已经睡熟了,但是,这支革命队伍的领导人彭胜标和胡荣佳却久久难以入眠。自从主力红军北上长征后,游击队被敌人重兵围困在闽赣边界的深山老林里。敌人实行了残酷的“五光”、“十杀”政策,用“移民并村”的恶毒手段,割断了红军游击队和群众的联系,又订立“保甲连坐”的制度,组织反动地主武装还乡团和自卫队,修公路,筑碉堡,架设电话线,对游击区进行层层封锁、步步包围,梳头般地“搜剿”了几个月。敌人的大部队撤走后,还留下独…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30年代初期,为了巩固和保卫海上交通线,更有效地打击敌人,在闽东苏区这块广袤的红土地上先后建立了三支红军海上游击队,"一支在现在的霞浦县海岛乡、一支在福鼎市秦屿镇和大岗山、一支在连江县下宫",统称为闽东海上游击队,而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当属霞浦海上游击队。对于这支来自普通渔家子弟的英雄海上红军队伍的特殊历史地位与贡献,中共宁德市委原副书记唐颐撰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