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开发与产业变化密不可分,产业与人才是互促互动的关系,产业变化决定人才变化,人才变化促进产业变化。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是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本文探讨了影响区域产业变化的因素和影响区域人才开发的规律性,提出了区域产业变化与区域人才开发的跟进模式、联动模式和先导模式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产业合作已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与目标,而且在“经合会”框架下建立了产业合作小组,以试点方式推进两岸产业合作。然而,现行机制下的两岸产业合作进展并不顺利,效果不如预期,这里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空间与问题。其中,在推进两岸产业合作与产业发展中,需要处理好如下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3,(12):88-88
栾珊、王晓群在《长自学刊》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产业人才队伍做支撑。为此,要把握住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对应度这个关键,抓好人才支撑产业发展这个结点,努力健全区域产业人才开发政策与机制,积极谋划人才支撑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多元构建产业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着力打造运行高效的产业人才平台,实现人才与产业的有效融合、对接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产业成熟度还是国际知名度,台湾创意产业的发展都领先于上海,而且在发展理念、分类体系、盈利模式、管制方式、扶持政策和创意人才培育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性与比较优势。这不仅与两地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相异的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有关,而且还肇始于两地不同的产业管制体制、发展环境与市场机制,以及人才和教育培养模式等。上海当前正值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关键期,充分借鉴和学习台湾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助推上海创意产业蓬勃兴业。  相似文献   

5.
张振鹏  王玲 《前沿》2009,(4):59-64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之间新一轮竞争的焦点。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威胁同在。济南文化创意产业走“政府宏观政策引导,加强区域合作,集约化发展”路径,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加快人才培养,树立新型人才观念,在发展中不断摸索,就能走出一条适合济南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6.
《人事管理》2001,(4):14-14
2001年,继续做好扬州市与有关重点高校联合办学的工作,培养适用专业本科以上层次人才。根据扬州市产业结构特点与高校专业设置特色,争取在3年内与东南大学、吉林工大、华中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华东船舶学院、江苏理工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合建扬州市信息产业、车船制造产业、光电缆产业、制药与精细化工产业、机械冶金产业的继续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当代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强调了中国的动漫产业必须走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并具体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动漫产业如何与民族文化结合,以期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天平  刘友金 《求索》2011,(9):79-80,217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后能否达到此目的的关键是转移后的产业能否融合当地的传统产业,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转移后产业供应链能否与当地产业供应链实现无缝连接,如果成功就能实现产业升级。本文主要研究转移后产业实现产业供应链的现实必要性,从供应链资源共享和适宜产业方面研究了实现供应链的无缝连接的路径,并提出了承接地的产业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的角度,分析了不同驱动模式下,两岸产业合作的模式、区域与战略选择问题。对于购买者驱动型产业,应采取共创华人品牌、逐渐打入国际市场的合作方式,区位优势主要在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对于生产者驱动产业,应集中力量发展产业链上游的技术合作,智力密集度高的环渤海地区最为适合;对于混合驱动产业,合作重点应是共同标准的研发与制定,综合实力强的长三角地区最具优势。对此提出三点配套政策:借助ECFA与搭桥项目,建立两岸产业合作平台;发展总部经济,推动购买者驱动型产业共同“走出去”;结合“十二五”规划,提早部署两岸产业合作重点及方案。  相似文献   

10.
崔鑫 《前沿》2009,(5):53-56
发展中国家企业作为国际市场竞争的潜在进入者,要想进入在位者——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战略价值链并与其展开竞争,首先必须打破各种进入壁垒。从更深层次看,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产业全面升级,就必须从被‘锁定’的全球产业价值低端链中挣脱出来,走出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发展之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形成与制造业发展的互动机制,实现产业融合,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而产业升级战略的关键变量,就在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只有通过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并形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的良性循环机制,才能使我国制造业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11.
强培  张平  郑垂勇 《群众》2009,(9):39-40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江苏经济结构逐步得到优化,产业结构较以往大大提升。目前,各次产业及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都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但还存在着不少缺陷,表现在:①三次产业仍存在结构性偏差。江苏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明显高出北京与上海,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特别是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②产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科技水平有待提高。江苏工业结构中,还是以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等为代表的传统工业为多数,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12.
四川是我国重要的白酒产销大省,白酒品牌林立,并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及丰富的文化底蕴,为酒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本文立足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围绕川酒产业发展需要,全面分析国内外酒文化旅游的发展历程及服务模式,聚焦川酒文旅产业发展环境与挑战,分析川酒文旅融合战略,系统阐述川酒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及实践措施,对大力发展川酒文旅产业、促进四川白酒产业的协同发展,以及推动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福建通讯》2002,(12):14-15
产业是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的主要载体,经济发展靠产业升级,与周边形成有效对接主要是产业优势互补的对接。就对外承接而言,发展壮大龙岩的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是吸引外来投资、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方面;就对内辐射而言,依托龙岩的比较优势,扩张产业规模,也是经济发展梯度推进中占据主动、获取收益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广东完善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互动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仁寿 《岭南学刊》2012,(4):108-112,116
以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关系视角,通过分析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存在主要问题,探索性地指出了建立与完善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互动机制的思路与建议,即加大产业转移政策力度,提升转出地与转入地良性互动效应;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的良性互动效应;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效应;加大“双转移”的投入与考核力度,提升政府有型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农业与其他产业领域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加速了农工复合型产业的发育与成长。该文指出大力构筑与发展跨行业、集约化与多元化经营的农工复合型企业集群,可以利用现代工业驱动农业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缓解“三农”问题、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可以加速构筑以现代生物产业为重点的战略产业体系,培育绿色、低碳与循环经济的增长点,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筹兼顾,维持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波  冯达 《求索》2013,(2):39-41,80
产业转移是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人造板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力因素,分析了当前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变化对人造板产业转移的三大作用机制.并对产业转移过程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人造板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构建统筹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敏 《中国发展》2008,8(4):17-21
构建统筹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乡产业发展现存问题众多,因此要充分依托新型工业化推进城乡产业整体发展;协调城乡产业分工,优化城乡产业布局;通过构建连接城乡的贸工农产业链,加强城乡产业的联系与互动;培育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构建有利于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增强北京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举措,是推进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有实质性的产业发展与推广,而集聚区所拥有的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人才交流与创新的特点使之成为推动创意产业发展与推广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成长与地域产业承载系统适配状况成为政府引导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探讨制造业成长与地域产业承载系统适配性及空间差异,深入分析影响各省市不同协调适配度的原因,从而可以明确各省市制造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各地方政府承接产业转移决策时应采取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高度密集、技术高度密集和人力资本高度密集的产业,知识资本是高技术产业的核心要素。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为背景,运用我国省际数据就知识资本对高技术产业发展作用问题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资本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出具有显著的影响。人力资本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出弹性比较高,知识产权资本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出影响还很小。由此,促进人力资本投资和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积累,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进知识产权的资本化,是当前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