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中国城镇人口正在超过农村人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2000年时预言:"21世纪影响人类社会进程最主要的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镇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  相似文献   

2.
《今日海南》2014,(9):18-19
海口市拟投资186亿元,规划建设总面积806.1万平方米,大规模整治11条城市内河,可谓大气魄大手笔,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3.
, 《同舟共进》2013,(9):3
华生先生曾说: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新世纪最大的事件。新世纪刚刚过去1/10,剩下的80多年将有什么巨变,也许难以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二三十年内,新型城镇化与改革开放、与打工潮一样,必将成为时代的关键词——它牵涉的,不仅是城镇和农村,而且是摇摆在城镇和农村的三亿人乃至十三亿国民的福祉。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是当今中国的显学。因此,一般而言,经济学家多是学界的富翁。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身家与华生相比,一定会自叹弗如。  相似文献   

5.
正《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提高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这就要求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要做好"人"这篇大文章,改变过去城镇化过程中重物轻人,重数量轻质量的偏好。而芜湖在城镇化过程中也有这样的通病,《意见》的出台为芜湖提供契机,可以借此落实具体措施,逐步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一、就地城镇化  相似文献   

6.
人口较少民族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和难点,既要由政府主导和社会支持,又要个体具备城镇化意愿。通过对保安族G村村民城镇化意愿的调查,反映出村民整体上城镇化意愿不强,村庄发展相对滞后、乡村之于村民的意义、村民城镇化条件与能力欠缺、个体与家庭的优先选择是主要制约因素。结合调查反馈与现实基础,笔者认为就地就近城镇化将是人口较少民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尹俊 《人民论坛》2013,(2):26-27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老城区"、"工业新区"、"农村新社区"三元结构互促共进、统筹发展的城镇化。江苏省宿迁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老城区、工业新区、农村新社区的建设进行科学宏观布局,推出大胆创新举措发展地区产业,尊重农民自主权,切实改进工作方法,促进了城镇化科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辽宁省65岁以上人口达332万人,占总人口的7.83%,可以说辽宁省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按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为老龄化的开始)。而辽宁省农业人口接近2500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65%,60岁以上的农民占全省农业人口的10%左右。可以说。农村老龄化也十分严重,农民的养老问题就更加突显出来了。在推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经济发展以外,也要妥善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否则将影响和制约城镇化的进程。目前,在辽宁省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还是家庭养老,但随着城镇化的开展。农民也越来越意识到现有养老方式的不可靠。  相似文献   

9.
尹俊 《人民论坛》2013,(1):26-27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老城区"、"工业新区"、"农村新社区"三元结构互促共进、统筹发展的城镇化。江苏省宿迁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老城区、工业新区、农村新社区的建设进行科学宏观布局,推出大胆创新举措发展地区产业,尊重农民自主权,切实改进工作方法,促进了城镇化科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党建的科学定位,既包括社区党建在整个党的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也包括基层党组织的角色转换和功能定位。已经完成农村城市化的深圳和正在构建农村治理新机制的成都,在城乡基层党建实践中取得的一些有共性的成果,使社区党建的方向定位逐渐清晰可循。  相似文献   

11.
朱文刚 《重庆行政》2014,15(6):29-30
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时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四化同步"发展之后,新型城镇化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目前仍然比较低,城镇化进程也面临诸多难题。黔江作为国市定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研究探索在欠发达地区和欠发达阶段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黔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近年来,黔江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城市东进、大通道建设"三大战略",负重自强,创新图变,城镇化进  相似文献   

12.
邹海燕 《前沿》2022,(6):125-132
新型城镇化的实质是以广大群众为主体构建起来的社会空间的转化和再造过程,旨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群众在空间生产中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应该成为衡量空间正义的根本标准。布局协调、结构合理、多元共生、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是以人为本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同发展的空间正义原则的彰显。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建设科学把握空间变迁的制度弹性,构建起差异化多元共生的发展空间,以绿色发展推动城乡生态治理,践行了生态宜居的空间正义原则,是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这是中央审时度势,基于我国人多地少、农业人口多、农业效益低、农村底子薄这一基  相似文献   

14.
杨丹 《贵州民族研究》2016,(12):160-164
旅游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已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九寨沟县的旅游城镇化建设对于四川藏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九寨沟县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现为县域经济极化效应、产业发展推进效应、生态环境优化效应、城镇人口聚集效应四个方面,但以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也存在诸多挑战和不足,应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加快幸福社区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来不断完善旅游城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农村的扶贫工作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教育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广西柳钢集团扶贫组在广西融水县香粉乡雨卜村进行扶贫工作期间,重点对雨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大大推动了雨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政治和文化提供了条件.它的成功验证了基础设施建设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泉基 《传承》2008,(10):60-61
农村的扶贫工作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教育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广西柳钢集团扶贫组在广西融水县香粉乡雨卜村进行扶贫工作期间,重点对雨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大大推动了雨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政治和文化提供了条件。它的成功验证了基础设施建设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