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孙爱珍 《学理论》2009,(32):59-60
维特根斯坦的一生的语言哲学思想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维特根斯坦主张语言的逻辑图像论,后期他提出了语言游戏说。本文认为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哲学观并非是对前期的简单抛弃,而是继承基础上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安亚玲 《学理论》2014,(26):59-60
维特根斯坦可谓是当代成就最为卓著的哲学家之一。从他早期提出的语言图像论入手,主要分析他后期所主张的"语言游戏"说和"家族相似"论,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其深刻的反本质主义纲领。这一纲领不仅是我们探寻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思想内涵与价值旨趣之差异的重要理论观测点,而且极大地影响着现代语言学研究以及英美分析哲学研究的进路与取向。  相似文献   

3.
李包庚 《学理论》2013,(3):21-22
与前期主张"逻辑图像论"不同,后期维特根斯坦提出"语言游戏说",认为形形色色的"语言游戏"并无共同的本质,唯有"家族相似性",主张语言的意义在于其用法,标志着维特根斯坦思想从语法学向语用学的飞跃,具有反形而上学性。  相似文献   

4.
"语言游戏论"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中极其重要的概念,标志着他从理论语言哲学向实践语言哲学的转向。"语言游戏论"之于跨文化交往具有重要意义。语言作为主体间交往的重要媒介,源于生活、行于规则、意于使用,它为不同生活形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架起了沟通和交往的桥梁,它是文化共感性的深层依据,它为跨文化语言习得提供了生活世界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现代化强国往往伴随着话语的崛起和强大。语言的本质是思想、话语的直接现实和展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语言生成论、语言属性论、语言革命论和语言使命论的深刻洞见为中国话语建构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方法论基础和价值指引。语言生成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必须"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语言属性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是阶级性与公共性的辩证统一;语言革命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以"改变世界"为历史任务;语言使命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以"人类解放"为价值本位。  相似文献   

6.
丁璐璐 《学理论》2013,(6):37-38,71
维特根斯坦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对分析哲学的影响意义深远。他的理论先后主要传承了两位学术巨擘弗雷格和罗素的哲学理论,对于罗素的分析哲学思想的批判地继承更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哲学史上经典理论碰撞的典范。维特根斯坦前期的主要思想语言图像论和真值函项理论以及其重要著作《逻辑哲学论》中的"可说与不可说"命题都是其哲学理论的精髓所在。理清维特根斯坦的理论来源以及其前期的重要学说对于更深刻地解读分析哲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需要从三个转换着手提升自己的教学话语:第一,话语背景需要进行转换,话语背景主要是"全球化""地球村"的国际背景、"社会转型"的国内背景、"网络实时"的身边背景。第二,教学内容的话语转换。要把教学内容话语转换好,需要注意理论自身的逻辑性,同时还要注意理论自身的历史性,达到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第三,课堂语言的日常转换。主要体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运用理论解决新问题、能够熟悉网络语言、能够将教材语言转换为日常语言。总之,话语转换的依归就是更加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5)
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研究界,关于遵守规则之虑的研究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研究者们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我们应当如何去理解和解释悖论,我们应当如何去理解共同体在遵守规则的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克里普克和早期的福格林提出了著名的怀疑论悖论解读,但是三十多年后,福格林推翻了自己早期的解读,以严格尊重文本的策略重新解读了维特根斯坦的遵守规则之虑。本文正是基于维特根斯坦的相关文本在福格林的解读框架下去澄清尚有争论的相关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9.
陆通 《学理论》2009,(8):13-14
《逻辑哲学论》作为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的代表作,是由对世界的把握开始的。世界首先被分解为诸事实,通过思想对事实的逻辑分析,进而得出世界与语言具有相同的逻辑结构的结论。语言作为世界的界限,区分了可言说的和不可言说的东西,伦理即是作为不可言说的东西。伦理虽不可言说,但并不意味着其是无意义的,只不过伦理的意义不能用语言逻辑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0.
交往理性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生活世界殖民化”的现代性困境,哈贝马斯力图建构起交往理性以对抗工具理性从而达到弥合理性、拯救生活世界的目的。他认为,交往理性内在于交往主体之间的语言结构中,是交往主体相互同意、普遍赞同并且自觉遵守的语言规范,即所谓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的三个有效声称。由于工具理性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扩张与宰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存有控制式和劝导式话语替代对话式话语以及话语内容不符合三个有效声称的诟病。基于交往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应作出及时的更新:在话语方式上要实现从控制式和劝导式话语向对话式话语的转变;在话语内容上要更加贴近生活世界;在话语之中要融注更加积极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仇新 《学理论》2011,(12):223-224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含义和分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路径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与学科发展的关系、话语缺失状况、话语特点、话语艺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的研究视野还较窄,研究范围还有很大局限性,并且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还未形成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研究成果的重复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陈娟 《学理论》2012,(24):32-34
从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定义入手,归纳总结了维特根斯坦反私人语言论证的方法.随后结合学术界对私人语言存在的探索,提出了几点探索性意见,但同时也提出了私人语言存在论证中的不足.最后结合文学作品,阐述私人感受在艺术领域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论坛》2018,(6):53-58
当下中国公共管理知识体系为西方话语所覆盖,构建中国话语是学界重要使命之一。传统行政管理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粹,理应得到接续与传承。特别是在当下计量方法与标杆管理过于弥散的状况下,通过思想文化的参照和介入,在研究路径上以追循意义或价值为主导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并重。将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纳入公共管理知识体系,以期增加中国元素,构建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14.
马堃 《学理论》2010,(5):109-110
辛弃疾后期词作有不少以谐谑的语言形式和表述风格传达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使他的后期词作在谐谑中呈现放达,在谐谑中蕴含悲凉,他因此使谐谑词摆脱了滑稽游戏的笔墨,而成为一种有深刻内涵的文学表述方式,使得谐谑能够与婉约、豪放、清雅并立为词的风格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给青年群体的回信,是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集中演绎,其涵摄丰厚的价值趣旨,具有深厚的思想意蕴。回信话语内蕴情理兼备的话语叙事、运力巧妙的话语修辞、言简意赅的话语呈现的鲜明风韵,成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典型范式。以习近平给青年群体回信的话语表达为"模板",不断探索践行其话语表达精髓的有效途径,对完善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晓颖 《学理论》2012,(21):241-242
语言礼貌研究领域正在发生"不礼貌转向",而认知科学的体验视角可以为不礼貌话语研究带来新启示。在回顾礼貌与礼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运用认知科学的体验假设来研究不礼貌话语,认为语言体验性对于不礼貌话语的产出与解读具有重要意义,个人经历、欲望以及情感状态都有可能对不礼貌话语产出与评价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论确实性》一书中,维特根斯坦对摩尔的批评不只是为了指出摩尔对语言的误用,更是为了强调常识不足以解决哲学问题。这也体现了维特根斯坦一贯坚持的观点,即:只有通过对规则的反思才能克服怀疑论的倾向。他对语言的描述就是真正的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33)
维特根斯坦对于词汇学习的立场,规则的使用和私人语言的不可能性在《哲学研究》一书中得到了详细的阐述,并且联系有关儿童早期词汇学习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把认知学家的模式和社会语言学家的模式进行对比,两者又都和维特根斯坦的观点对立。希望对儿童的词汇学习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化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我国公共行政需要在突破西方主流理论局限的基础之上,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这就要求我国公共行政在以下三个方面获得新进展:一要反思公共行政的客观主义认识论:破除主流公共行政研究价值中立的神话,促进以解放为认知兴趣的公共行政研究,将公共行政现象还原为社会建构的事实;二要克服公共行政中管理主义的弊端:以矛盾作为公共行政的基本背景,以辩证法作为公共行政变革的潜在动力,以想象突破公共行政工具理性的局限;三要引导公共行政研究的语言学转向:以日常语言作为公共行政的通信媒介,以交往合理化原则改造公共政策的过程,以语言游戏的概念重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重要外化形式,党内法规话语为党用法治思维管党治党、治国理政提供了独特的阐释方式与强大的话语力量。从语义学角度来看,党内法规话语由词群、概念与话语演绎发展而来:“党规”“党的法规”“党内法规”“党内法规体系”等党内法规词群,构成了党内法规的话语语言与符号;多学科视角分析、语言要素分解、外延概念辨析中不断清晰的“党内法规”内涵与外延,明确了党内法规的话语内容与范围;“法”话语主题、“依规治党”话语范式和“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一体建设”话语目标,构建起党内法规话语的基本表达逻辑并形成了独特的话语价值。新时代,党内法规话语应不断拓展其话语阐释的丰富性和有效性,为形成有效、高效、长效的党内法规体系提供重要的话语技术与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