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伦理治理旨在完善公共政策的伦理向度,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的伦理规约。但既有的发展观念与科技演进的历史往往呈现出发展与治理二者割裂的倾向。当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发展具备三个突出特征:“科技的内在发展属性”、“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和“科技发展对象的转变”,这三者成为目前科技伦理治理的主要挑战。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反思性发展观”这一新型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消解了发展与治理的对立关系,以“价值的共识塑造”为核心,以“集体性的磋商”为基础与原则,具体内涵主要包括“前瞻性的预见”、“实时性的评估”和“系统性的调整”,并以发展为核心形成了治理新规则,同时以治理为引导塑造了发展新路径,是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需要加以重视的新型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2.
在明确高等学校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今天,关注科技视野下的大学德育问题,显得十分必要。实际上,在现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正深刻反思一个沉重的问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与人类道德的激烈冲突。作为理论上的回应,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针对种种科技现实问题的科技伦理学的研究。伦理学向来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施的理论基础,在当今科技时代,伦理学研究发生了重大转向,大学道德教育理应做出自己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蔡君 《湖湘论坛》2013,(6):86-90
现代科技的给人类带来的正大福社使它处于强势地位,但由此带来负面效应日益凸显。科技进步面临严峻的伦理挑战,尽管如此人们却停止不了科技前进步伐,因此必须加强伦理对科技的价值引导与规范,反对科技决定论与伦理霸权,保持科技和伦理之间的必要张力,真正实现科技与伦理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科技伦理关涉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把科技伦理的探讨片面扩大。科技伦理的实质在于对技术权力的伦理制约。把科学技术本身看作是双刃剑的观念,根本上是一种意识形态,掩盖了技术权力问题。当前科技伦理困境的根源在于利益的分化与对立。从寻找各个利益主体的共同性或共通性入手,这既是当代科技伦理建构的一个原则要求也是当代科技伦理建构的一个基本路径。有效澄清基础理论问题,关于科技伦理的讨论就能走向真正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邓小平、江泽民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证明了科技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当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沿是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三大高新支柱技术。文章认为,公安科技是全国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公安科技管理、公安科技外事、公安通信指挥、公安信息系统、居民身份证和人口管理、技侦技术、刑侦技术、安全技术防范、消防、交通管理、警用特种装备、公安科技情报等12部分。并介绍了“八五”期间公安科技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还对“九五”公安科技发展的重点和主攻方向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伦理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我国科技伦理问题的治理提供了全面、正确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伦理重要论述,与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中国传统科学理念以及我国在科技发展历程中的实践经验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和高度的承接性。这一理论思想的形成,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的时代性的解读与中国化的发展,驱动我国科技创新领域整体焕发出健康新面貌,同时也为全球科技伦理问题的治理做出了中国示范,贡献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在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 ,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精神困扰和道德难题。加强科技伦理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全面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实现对科学技术自觉有效的支配 ,而且有利于推动全社会的道德建设 ,促进科学与人文的沟通。人类的道德理性和科技理性是互补的 ,科学技术的运用必须得到道德理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人类应当全力以赴加紧去做的,不是发展科技,也不是积累财富,而是进行道德伦理、思想范畴的建设和积累,这才是最重要最艰难的任务——如果这个任务完成得好,科技发展的后果不成问题,财富的保存也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雯  陈爱华 《求索》2012,(1):58-60
低碳科技是在科技经济与资源环境悖论凸显的背景下产生的。低碳科技凝聚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必将给社会生态系统带来福祉与多赢,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低碳科技伴随着伦理风险的客观性、隐蔽性与相对性等特质。低碳科技本身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科技理性的滥用程度、"漂流的"道德责任是其伦理风险的主要成因。为此,构建科技伦理生态,强化科技执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加强企业、政府、科学共同体等组织的伦理责任,引入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等必将成为发展低碳科技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10.
发展伦理要求用人道主义的原则去审视发展是否符合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它无形中规制和矫正社会的发展方向。我国发展过程中“三农”问题日益凸显,不符合发展伦理的基本要求。为了一切人和完善人是发展的目的,解决“三农”问题,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政府化解“三农”问题所作的政策抉择,是以人为本发展伦理理念的体现。本文从发展伦理的视野审视“三农”问题,试图为解决“三农”问题作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科技异化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桂波 《前沿》2005,3(7):212-214
目前,在科技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的同时,科技异化现象随之凸显,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潜在而巨大的威胁。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在于,在科技的发展和运用中缺乏对伦理价值的重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因此,必须坚持理性与价值、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发展,以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史少博 《岭南学刊》2008,(5):117-119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福音,但是科技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也冲击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故而科技发展要坚持以和谐思想为导向的科学发展观,达到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抑制科技发展对人类伦理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张军 《人民论坛》2021,(2):57-59
科技在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推力的同时,也滋生了诸如蕴含争议技术风险、系统性风险、弱化情感交流风险、伦理风险和审美风险等多重技术关联性风险。对科技伦理的高度重视、科技发展的伦理挑战、全球科技伦理的发展诉求等不断呼吁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建立。要从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伦理引导、切实发挥制度化伦理辩论基础作用、主动把握科技政策公共导向、批判借鉴国际科技伦理经验四个方面,科学建构应对科技风险的伦理治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季相林 《桂海论丛》2005,21(5):54-56
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对自然环境展开了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开发利用,人类在创造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引发了深重的环境灾难。环境问题具有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性质,已经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国际问题,迫切要求人类从政治的高度来探讨“环境与道德”、“环境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明需要科技支撑,科技需要伦理约束。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强调要建立完善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伦理制度,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和保障机制,努力实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那么,如何深刻认识科技伦理治理,科技伦理治理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实现科技伦理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特别推出此策划。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发展存在着发展的“自反性”问题,在教育领域产生了诸如教育发展游离教育“使人从善”的本义、教育的“反发展”、教育发展意识异化等现象。发展教育伦理是一种关于社会与教育发展以及教育自身发展历程中的根本性问题的进行伦理反思与建构的伦理,它拓展了教育伦理的研究视域,并使教育伦理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它是一种多学科理论有机整合和具有涵盖机制的伦理,其本质和宗旨仍是关于人的伦理,也是一种立足并面向发展的教育生活实践的行动伦理。  相似文献   

17.
科技伦理思想是江泽民科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问题,江泽民同志认为,科技伦理问题在21世纪将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他提出,科学技术的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同时,要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技伦理,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实行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18.
论科技伦理责任的三种主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技伦理责任的主体包括科技工作者、政府及其它决策者、社会公众等三种。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责任包括职业伦理责任和社会伦理责任两个层面,其社会伦理责任在于预见、通告、建议。政府及其它决策者的伦理责任是预防、保障、决策。社会公众应承担关注、了解、参与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19.
司法伦理是社会对司法工作者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行为具有应然意义的规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保障。法律适用的现状呼唤着司法伦理,坚持法律信仰,唯法律是从是司法伦理建设之途径。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发展伴随着自身的异化,人们反思其社会作用,提出了科技伦理问题。当代科学技术在诸如人文精神、环境公平、政策制定以及网络技术等层面存有伦理缺失,要规避这种缺失,必须在一定原则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的科技伦理,保证科学技术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