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乐县平乐镇马渭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姑爷街",10多年来,不少本村妇女都带着丈夫回到村里建楼房,使马渭村从过去只有几个家族姓的小村子变成了拥有63个姓的"百家姓"村,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为什么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2.
毛艳 《今日民族》2004,(10):37-41
今这个村子有着一个“名不符实”的名字——哈力。在达斡尔语中,“哈力”的意思是“山谷”。然而这个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西部的自然村却坐落在依山傍水的平川上。村子的西面是向东南蜿蜒流去的诺敏河,村东是“敖包提敖拉”(有敖包的山)。听村里的老人介绍说,这个名称并不是因为该村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得名的。1923年由嫩江东岸东布特哈地区哈力村的十几户郭姓达斡尔族居民迁到此地建村,他们把原有的村名也带到这里,嫩江东岸的哈力村建村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因建在“那音库谟”的山口而得名。据说达斡尔族的本意是“打虎…  相似文献   

3.
钦州市钦北区新棠镇南忠村是一个撑起新棠镇"广西黑叶荔第一镇"美誉的产业村,因为村里有一名刻苦钻研、争创一流的"荔枝支书"庞善昌。"我们南忠村山地多、旱地多,  相似文献   

4.
在福建省福州市青圃岭村,三百多户村民跟“二恶英”纠缠了十年之久。村民林廉悌联合全村394名村民将福建省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告上了法院。2014年7月8日,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该公司赔偿394名村民人民币600万余元。村里种出了“黑地瓜” 青圃岭村是个依山而建的小村落,有三百多户人家,常住人口六百多人,大多以种植果树为生。到了果实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都透着果香,沁人心脾。  相似文献   

5.
响晴的冬晨,我们来到南浔区菱湖镇新庙里村。朝阳透过青烟薄雾,一缕缕洒在错落有致,层层相挨的民居上。新庙里村地处水乡,河浜多、池塘多,道路小、耕地少,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为改变这一现状,2010年村里实施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通过村庄整体搬迁,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土地置换、先拆后建是这次整体搬迁的特色。"在村里挂职的村干部徐广说。"通过土地置换,21个村民小组的搬迁只占用了4个村民小组的土地。  相似文献   

6.
滔滔黄河从新安县石井镇经过,岸边有山,叫莲花山。莲花山下,有一个900多口人的小村子——郭凹村。走进今天的郭凹村,一个新颖别致的山村带给人的是眼前一亮的灿然。如果说郁郁葱葱的山岭是涌动着的绿色波浪、片片田野是撑开的荷叶、条条道路是交错的叶脉,那么,这个山村就是一朵闪耀着生态、富裕、文明、和谐荣光的"莲花"。为"凹"里酿酒、为山乡栽植"莲花"的就是洛阳市和新安县两级人大代表,郭凹村党支部书记陈光敏。  相似文献   

7.
正"幸亏有‘自然村民理事会’出面解决,要不然就出大事了。"提起2016年12月村里发生的大事,平乐县青龙乡自道村村民记忆犹新:自道村在村口建了一块村名石碑,因建石碑的这块地与隔壁山脚源村有争议,临近春节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两村部分群众受少数人煽动,情绪激动,事态恶化可能演变成群体性事件。两村的理事会掌握情况后,立即向乡政府报告情况,同时主持村民会议解释原因化解情绪。乡政  相似文献   

8.
魏启扬 《楚天主人》2008,(11):49-49
贵州省从江县有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村塞——岜沙苗寨。岜沙苗寨居住着300多户、2000多人;一片片木结构的房子相依相连,依山而建;挂着玉米、稻谷的禾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男子不论  相似文献   

9.
一个普通的农村干部,靠着一股永不懈怠的劲头,将范庄子村变得井井有条,成为全县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综合批发市场、房地产公司、农业生态园三大支柱产业是村里的三个"钱袋子",2012年全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这样"厚实的家底",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人人都有了"月份钱",只要愿意工作的村里都给安排……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凝聚了静海县人大代表、范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张福桥多年的不懈奋斗,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党员、一位代表的职责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老家记忆     
黎墟——鲁南丘陵地带上的一个普通村庄。它元代建村,因村中有座小红石山,名为黎墟山而得名,建国初曾为乡政府机关驻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就出生在这里。童年的我拥有一个完全不同于成年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小到20多元的刷子浆糊费,大到数万元的工程款,村里的钱用在哪里,进进出出都很明了。"在温岭市城北街道山马村,50多岁的村民马宗富指着正在播放的村务数字电视告诉笔者。  相似文献   

12.
袁士坚 《乡音》2014,(7):43-43
初夏,笔者来到位于磁县陶泉乡西部深山区的花驼村。这个村很小,仅180多口人,进村需翻过几道盘山公路。全村民房均为传统石砌筑,村南"云台山"又称"睡美人山"与磁州八大景之首"炉峰朝蔼"遥遥相对,各有千秋,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今年3月,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公布,花驼村榜上有名。听村中老者说,这个小村于东魏时建立。相传东魏高欢时,阁老郭莱因遭奸臣陷害,第二天即将满门抄斩,头天晚上在同僚的掩护下,带领全家30余人,深夜逃到此地,由于北边山岭很像人的耳朵,故取名观耳驼。  相似文献   

13.
渠边村日出     
东边沙渠后的天空泛白时,村子里有了些声音:开门声、说话声、铁器的碰磕声,一家一家的窗户开始亮了。   渠边村的黎明灰暗而寂寞。没一句牲畜的叫声。偶尔谁家发动拖拉机,突突的声音把空气震荡坏了,吸到肺里都能觉出不舒服。村里早就没有了驴。牛也剩下不多。羊还有一些。牲畜一少,就不敢大声鸣叫,生怕被发现,整天装哑巴,低着头,在人群里混日子。   这个村里的人或许不知道有一个人一直坐在村头等他们醒来。   等他们村里的太阳出来。   我很久没守望过一个地方的日出了。我知道每个地方、每个村庄的日出都不一样。尽管是…  相似文献   

14.
一刘家村是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康桥镇中的一个大村,地处阎良、临潼、渭南三地交界处,有421户1939人。多年来,村内小偷小摸盛行,多名恶人在村里强吃恶要、敲诈勒索,无人敢惹。村民关系紧张,常因小小的纠纷引发打架斗殴,村民别说发展多种经营,就连蔬菜都不敢种,一种就有人偷,有人破坏。政府工作在这里难以开展,动辄就有人起哄,甚至将镇上的干部撵出村。仅1996年至1998年,村里就有50多人受到公安机关的处罚,18人被判刑或劳教,是一个“对外偷,对内打,对上抗”的“闻名村”。刘家村存在的问题是西安市阎良区…  相似文献   

15.
我来到晋江龙湖镇衙口村,要寻觅一位古人的足迹。他是一位对中国历史进程起过重大作用,又颇有争议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施琅。衙口是深沪湾边上一个有名的侨乡,一幢幢红砖墙燕尾脊古大厝与钢筋水泥结构的新楼错杂地聚集在一起,有条南北走向的小街曲折地从村中穿过,街中不时挤满车辆和行人。据说,出外的人不计在内,村里住有8000多人,以施姓居多。现在为了便于管理,已经以小街为界划成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南浔,一个叫衙口。  相似文献   

16.
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康安村是一个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但解放几十年来几乎没变化,村里十多年没种过一棵树,没修过—条路,村民生活设施落后。然而,近两年来,通过创建文明生态村,康安村变了。抚今追昔,村民们竖起大拇指直夸村里的退休干部们,认为是他们的辛勤付出促进了村庄的发展。康安村现有退休干部150多人。2004年,村里开始动员创建文明生态村,但是许多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消极面对村里的创建活动。退休干部们听说了这些情况,纷纷赶回村里,共同商议,出谋划策。有11位离退休干部自动组成了一个联络小组,负责宣传动员,向所有村里外出…  相似文献   

17.
我们村现有215户,800多口人,1250亩耕地。2003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30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但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村还很穷。当时,我就苦苦思索,怎样才能让村民尽快富起来?1988年腊月,我偶然得知辽宁瓦房店有冬天种出鲜黄瓜的技术,一过完年我就带着村里的7位党员骨干赶到瓦房店,找到了掌握这门技术的韩永山。费尽口舌,软磨硬泡,学到了一些越冬大棚种植技术。从东北回来后,我瞅准了搞冬暖式大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可当时竟没有一个村民愿意建棚,我就把目光盯在村里的17名党员干部身上,反反复复做工作,建起来17个大棚。我们这个地方…  相似文献   

18.
正3月1日,细雨霏霏,笔者走进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大兆村,去探访这个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魅力休闲乡村·现代新村、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等多项殊荣的小山村。大兆村有15个屯共3760多人,地处中渡古镇腹地,古镇、青山、秀水是大兆村的特色,著名的"中渡八景"中的"香桥仙境""响水涌泉""鹰山挂月""洛江春汛""西眉烟雨"等5处景点都在村里。这些声名远播的景点,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中焕发新生机。  相似文献   

19.
在白沙县七坊镇保优村,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村里那片青翠竹林。“别小看这些竹子,这可是村里的‘绿色小金库’啊!”村长陈亚左高兴地说。进入村里,适逢客商前来村里收购竹子,村民们正忙着砍伐竹子往车里装。村民陈新华说他种了7亩多的竹子,平均每月卖竹子就能赚上近千元。保优村有35户,山多地少,村民一直有种植竹子的传统。近年来,七坊镇政府因地制宜,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鼓励保优村的村民种植竹子。目前,保优村平均每户有竹林8亩,全村平均每月都能卖出2万多株竹子,户均月收入近千元。2005年,竹子收入占该村人均总收入的40%以上。保优村的…  相似文献   

20.
沂蒙山是革命老区,沂水县是个穷县,穷县里有个穷村,名字叫作四官旺。老人们传说,这个村历史上曾出过4位在朝中执政的大官,村名就由此而来。然而,从那以后再也没出过有大出息的人来。54年前,王恩学就出生在这个村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