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技术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与感性实践活动有关的问题.它不仅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种中介和手段.而且也负荷了特定社会中人的价值,技术所体现是人的一种本质力量,表征着人的存在和人的发展.这表明,技术对于人具有生存论的意义.用这种观点反现当代技术发展中出现的生存危机,不难看出,当代人所面临的技术化生存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技术作为人的精神层面上的存在被遮蔽所造成的,也是自然主义技术化生存的后果.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从对自然主义的技术化批判入手,更要从人的生存自身的分析入手,要在技术进步与技术世界的建构过程中,寻求人的自由、幸福、尊严与发展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2.
高峰 《党课》2009,(7):115-116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中餐在海外发展非常迅速,虽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但也存在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困难与机遇并存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发展的境遇。为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实现传统文化与新农村文化的有机结合,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在综合改革中开创农村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困难与机遇并存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发展的境遇。为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实现传统文化与新农村文化的有机结合,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在综合改革中开创农村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哲学与生活世界特别是工作世界的文化相融是哲学发挥自身效应、实现自身精神能量的现实通道,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贴近生活世界,更要走向和融入工作世界以发挥其大众化效应。工作生存论是实践生存论的主体化与核心层次。工作生存的核心意义是构建共创、共享、共有的工作共同体关系。因此,“以人为本”要以人的工作生存为本,以构建工作共同体关系为本;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要以工作生存意义优先为其题中应有之义;转变发展方式要以提升工作创造力为支撑;要注重积聚工作精神文化的能量,实施工作就业、工作立业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6.
由于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和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生存与发展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只靠科技手段和经济手段,还必须进行化和价值观的调适,摈弃天人对立的观念,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互联网延伸了人类生存的空间,开辟了虚拟化生存。虚拟化是和现实存在完全相异的生存方式,以至出现了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分庭而立。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交往,以至思想和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道德面临尴尬的境遇。探索道德发挥作用的新机制,树立道德的权威,是传统道德在网络时代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这一革命的实现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展开的,即在击穿传统理智形而上学得以顽强支撑的"理性实体"的同时,马克思把"感性活动"的原则导入到自己的哲学中,将其根植于稳固的生活世界,并从存在论的根基处开启了全新的哲学事业,并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9.
高乃云 《求实》2012,(10):8-11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大战略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境遇较为复杂,表现出理论创新不足、针对性不强、传播方式落后、传播人才专业化水平不高、管理测评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分析透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现实问题,积极构建适应新形势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和长效机制,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有效性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实践哲学实现了由传统知识论哲学向现代生存论哲学的范式转换。本文首先对知识论路向的传统哲学及其特征进行了概要性地分梳;然后具体阐述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以及其生存论思想;最后文章论述了这一转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隋保禄 《理论学刊》2003,2(4):35-37
哲学与生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的活动产生并不断地推动哲学的发展。无论哲学“爱智”的本意以及哲学家对哲学的看法 ,还是哲学主题的转换 ,都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马克思的实践哲学 ,从感性的实践活动出发 ,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关系中理解人的生存 ,使哲学成为人的解放的头脑 ,为真正理解人的生存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从这个意义上说 ,哲学是对人的生存境遇和生存方式的反思 ,生存哲学将成为新世纪的主流哲学。  相似文献   

12.
技术化生存使人类的生存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困境,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危机与困境,就必须转向生态化生存。从哲学层面上看,生态化生存是一种和谐性、限度性、道德性与人性归真的生存方式。转向生态化生存的主要路径是:建立生态整体主义的自然观,为生态化生存提供价值支撑;全面建设循环经济,为生态化生存提供物质技术基础;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技"关系,为生态化生存提供人性保障。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与一名乡镇干部聊天,他20年前就从学校到乡镇工作了,总结了不少"似非而是"的道理。比如要撂开,工作中要放开手脚、别太认真、别事必躬亲、要粗线条。他说,他刚到乡镇那会儿,喜欢"一竿子插到底",喜欢在各种细节方面推敲。后来慢慢才体会到,这不是好的领导方式。特别是乡镇工作繁杂,上级安排的事虚虚实实,有些事情不合理,有的只是走过场而已,如果不分清、太认真,可能吃力不讨好。"这个前提是对于工作及有关情况有足够了  相似文献   

14.
边缘化与城市化--外来工的现代境遇与现代性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土红  林楠 《求实》2006,(1):46-48
外来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然而,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存条件、自身素质等现代境遇阻碍了其自身的现代性进程,致使他们在推进社会现代化的同时,并不能有效地改变自身素质,实现其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等的现代性转型。推进外来工的现代性转型,制度设计、价值观念、政策制定的现代化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自进入中国以来,就一直和中国传统文化互补互动,特别是20世纪中国的精英们面对强大的西方文明冲击,对基督教也出现不同的态度,大致可以总结概括为十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和认识.换句话说,基督教文化在20世纪中国有十种不同的境遇.分析和研究这些不同的观点和认识,对于21世纪的人们来说,在增进智慧,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生命,认知普世伦理,贯通超越性与现实性,融会超越性与个体性,乃至于内在的超越与外在的超越实现互补等方面,都有其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网络是当今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的重要载体,它改变了国家意识形态之争的时空范围,成为西方国家潜移默化争夺青年一代的新阵地。因此网络化境遇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已然成为全新的时代课题。网络境遇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现实,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满足受教育者价值需求以及教育模式上坚持"主客体双中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有效传播,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有效引领网络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17.
1927年7月29日,正当南昌起义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准备之际,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突然收到张国焘自九江发来的两封密电。张国焘在密电中说:“暴动宜慎重,无论如何候我到再决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南昌起义的酝酿和决策说起——  相似文献   

18.
佘文斌 《唯实》2002,(6):12-15
网络媒体的强势登陆 ,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媒体前景的质疑。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分析 ,网络媒体并不能完全动摇传统媒体的生存根基。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网络时代 ,传统媒体只有积极变革 ,才能争得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生态危机的产生虽然先于现代化的起步,但毫无疑问,现代化进程加剧了生态危机。当代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在享受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福祉的同时,正越来越受到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当代中国是一个在全球化背景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发展中大国。"新社会"、"全球化"、"发展中"等因素的综合,从整体上构成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空境遇。在这种时空境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求我们鲜亮地确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追求,也要求我们必须将发展方式的转变、科学技术的支撑、制度机制的保障、民众素质的提升等紧密地结合起来,走出富有自身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20.
1927—1930年这段期间,就中国共产党继续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内外不同的阶级和派别提出了诸多疑问。这些疑问和挑战围绕革命“是否继续可能,如何继续可能”这一主题,涉及到革命性质、革命客体、革命中心问题、革命依托、革命领导核心等方面,形成了一个问题域。一定程度上说,回答和解决这些疑问和挑战就是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期的历史境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