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普京是在俄罗斯处于转型的复杂历史环境中出现的领导人物。正是在普京的领导之下,俄罗斯人开始一步步艰难地扭转社会转型的困境,期盼着民族的复兴。本文从三个角度对普京的领导决策行为进行分析:普京所处的环境是如何影响他的领导行为;普京在其独特经历中所形成的个性心理定势是如何支配他的决策选择;从同样属于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其他政治领导人的比较中,来勾画出决策环境与个性心理定势相互作用之下的普京领导行为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政党在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党组织对一个现代国家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和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政党体制成为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历了持续动荡的"叶利钦时期"和日趋稳定的"普京时期"两个阶段。俄罗斯的政党组织也经历了分化、重组、变迁和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在普京时期,当代俄罗斯政党体制、政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杨成 《俄罗斯研究》2012,(2):166-190
"普京主义"是由普京及其侧近政治精英倡导并开创的俄罗斯所特有的"克里斯玛"型政权组织形态的变种,其特征包括但又不限于高度集权的总统制及领袖崇拜、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和主权民主意识形态的交织与融合,而且仍在持续的演化。2012年俄罗斯总统选举的结果标志着俄罗斯梅普组合"双头政治"格局的结束以及始于2000年并可能持续至2024年的"长普京时代"新阶段的开始。以强国、威权为主要特征的"普京主义"或将继续左右俄罗斯的政治生态。"普京主义"不同于经典意义上的"全能主义"和"威权主义",而是俄罗斯转型时期的产物。普京通过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的制度安排,克服了叶利钦时期俄罗斯转型的"制度陷阱",摆脱了国家治理危机,满足了俄罗斯民众对于秩序、稳定和发展的期许,从而在俄罗斯形成了特殊的"普京多数"现象,构成了"普京主义"的社会基础。然而,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发展催生了新中产阶级的兴起,选民结构的代际变化,以及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勃兴,逐渐消解了"普京主义"的正当性。随着一个与"普京多数"针锋相对的"去普京多数"群体的崛起,普京政权正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可能出现五种不同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民主的倒退?--普京与新一轮俄罗斯国家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京新一轮政治改革措施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条,是改变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的直接选举制度.反对者认为,普京的改革是从联邦制向极权制过渡,无疑是政治自杀.赞同者认为,普京的改革是符合加强联邦中央政权的总方针的,与民主毫无关联.普京新一轮政治改革引起了美国和欧盟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作为政治设计范畴的"十二五"改革顶层设计,是上海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登高望远,研究和设计系统性重大改革,为上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发展谋篇布局提供翔实思路和对策,增强改革发展的总体性、体系性、层级性和互动性,是这项顶层设计的精髓和灵魂。上海的改革要围绕上海"十二五"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  相似文献   

6.
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是时候忘记俄罗斯现代化了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尽管面对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以及竞选舞弊的指责,普京还是获得了2012年总统大选的胜利,踏上了重返克里姆林宫之路。本轮大选表现出两个在俄罗斯历史上从未出现的特征:第一,因特网在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社交媒体在示威活动组织方面表现出强大的动员能力;第二,普京在竞选过程中做出了高额的社会支出承诺,代表着2000年以来的保守性财政政策的终结,但是俄罗斯的财政收入极易受到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过高的联邦预算支出将为俄罗斯未来的经济形势蒙上一层阴影。本轮竞选活动中发生的大规模群众示威活动表现了新兴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及商业精英为代表的部分民众的不满,并且对执政者的不满敢于公开表达了,普京未来需要努力与社会达成新的"契约"。国际油价的持续攀升可以保证普京实现其奢侈的开支承诺,但是油价不可能始终保持高位,收回增加退休金、提高教师和医生工资、军队重新装备等开支承诺,不仅会激起人民的反对更会引发利益集团强大的压力。如何保持预算平衡,促进俄罗斯经济稳定发展,普京将面临艰巨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普京新任期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普京以71.3%的选票获得连任。在第二任期中,普京面临许多问题,但经济 翻番、推进社会改革和行政改革三大任务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叶利钦选择了有利时机,在任期届满之前卸任,将总统的权杖递给了普京,为普京大选获胜辟了一条便道。 争取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稳定和发展经济、走强国之路的必要条件。今年3月24日,俄罗斯安全会议通过“外交新构想”,特别强调要“保护俄罗斯境外经济利益”。这表明普京将外交重点由政治转向了经济。可以预见,普京旨在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以谋求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后的俄罗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京治下的经济复苏,改善了俄罗斯的财政状况,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没有使俄罗斯经济实现成功转型。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本质:普京八年的俄罗斯经济只是"恢复性增长",而非以投资和创新所驱动的可持续性增长,对能源仍然高度依赖。虽然危机之后俄经济有所恢复,但与能源价格上涨密切相关,其现代化进程任重道远。2012年之后的俄罗斯仍然将是一个缺少竞争力且严重依赖能源资源出口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在普京尚未被叶利钦推举为代总统时,他发誓要使俄罗斯重新成为强国的声明,已经表明了普京新政的明确治国目标。随着普京的正式就任总统和新政府的组建,重建强国这一目标越来越具体地通过颁行各项政策、法令及各项人事与制度的安排得以体现。尽管普京新政的  相似文献   

11.
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政治领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领袖是苏联和俄罗斯政治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俄罗斯政治文化一直偏爱强势而有个性的政治领袖,从1917年以来的苏联领袖大多都秉持了这一特点。改革派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由于自己的优柔寡断而丧失了对于改革乃至国家的控制,而与其个人风格和成长经历迥异的叶利钦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成为了新生的俄罗斯联邦的领袖。他推动俄罗斯进行了激进的市场化改革,希望使俄罗斯走上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文明之路",但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政策方面的失误,这一尝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他是俄罗斯第一任民选总统,但叶利钦自相矛盾的执政风格、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诸多生活上的不良习惯都令人诟病,他虽然赢得了竞选连任,但由于身体原因和杜马掣肘,很难有所作为。在经历了复杂的甄选之后,他选择了普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并且帮助普京顺利当选。有克格勃背景的普京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和无比坚韧的性格的领导人。在接任总理之后,很快凭借自己的超群才能,解决了车臣问题,并且有效提高了社会福利,从而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威望,以绝对优势当选总统。执政之后,普京很快推动了俄罗斯政治制度新的"转型",他通过除了暴力之外的一切手段强化国家权力,打击"寡头",取消地方选举,限制独立媒体,通过"西罗维基"掌控权力,最终使整个政权集中于自己的手中,形成了被称为"可控民主"或"主权民主"的普京体制。在八年任期结束后,普京拒绝了第三个总统任期,而选择了一项略显复杂的政治安排。将总统职务交给自己的亲信梅德韦杰夫,本人则以总理和统一俄罗斯党主席的身份继续参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双头制"政权,直到2012年重返克里姆林宫。随着时代的变迁,俄罗斯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普京的重新执政对于俄罗斯未来的改革可能将会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因为他拥有足够的权力推动改革的进行。虽然面对诸多不确定的挑战,但仍然有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自普京被叶利钦任命为总理起,至今已有半年。而自普京被叶利钦戏剧性地在1999年除夕推举为代总统和未来的总统候选人以来,也有两个多月。虽然普京执政以来的政策走势还没有呈现出清晰的轮廊,总统大选的非常时期也使普京对自己政治理念与政治运作方式的表露不得不留有余地。然而,广大民意对国家复兴的渴望、急迫形势对断然决策的期待、包括普京本人在选战中也必须阐述政见、树立形象,以为治国之路作好铺垫,以上种种又都为勾画普  相似文献   

13.
《新民周刊》2015,(47):80-80
这是一本"走脑走心"、极具小说质感的旅行文学作品。作者刘子超深入欧洲腹地,以精到的语言打磨旅途见闻,信手拈来各种逸闻掌故。他书写相遇与别离、出发与抵达、历史与现实、文学与音乐、美食与美酒,也审视那些逝去的灵魂、孤独的陌生人。笔锋中流转的幽默戏谑和温柔情怀,使得路上的风景闪烁出令人动容  相似文献   

14.
普京时期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中央集权,这让美国感到不安,促使美国对普京时期的俄罗斯政治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干预。在普京总统第一任期内,美国对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事件的评论意在干预俄罗斯的新闻自由问题。对霍多尔科夫斯基事件的积极影响则反映了美国对俄罗斯发展道路的渗透。在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别斯兰事件后,为了应对美国政府的指责和渗透,俄罗斯政府确立“主权民主”概念,力争意识形态主动权,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政权稳固。当前,美国影响俄罗斯政治的热点是非政府组织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叶利钦给普京留下什么政治遗产?普京对这份遗产采取什么态度和方针?这是涉及如何评价叶利钦执政年代,研究普京将会把俄国带向何方两个密切相关问题的重要方面。 我们先来看叶利钦留下什么政治遗产。叶利钦的8年执政,是俄罗斯社会转轨的初始阶段,当然还不是起点。起点是戈尔巴乔夫执政的中后期。那时,苏联已开始实行总统制和多党制。 俄国社会政治转轨,也就是政治的多元化、民主化,社会思想自由化。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是社会政治剧烈动荡、分化、冲突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李兴 《俄罗斯研究》2012,(6):151-174
普京在竞选总统期间提出了欧亚联盟的思想,引起俄国内外学界与政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设计中的欧亚联盟,将更有效益地使用成员国总体自然、经济和人力资源,是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一体化,是拥有超国家机构的主权国家的联盟。它将被打造为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强大的、独立的一极力量,从而摆脱欧亚中心地区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边缘地位,实现俄"欧亚强国"的梦想。欧亚联盟的思想可以说既是普京的总统竞选大纲,也是普京当选总统后的国家大战略。欧亚联盟的提出具有自身的背景、机遇、历史和现实基础。普京已经规划了该联盟实施的路线图,并为实现该联盟做出了实际的努力。欧亚联盟的最终建成取决于许多因素,其前景具有不确定性,但其主要成员毕竟是中国的近邻,中国理所当然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7.
自普京走到俄罗斯政坛的前台以来,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直是个谜。普京及其班子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提出一份详细的改革计划,整个发展战略还是如“烟笼寒水月笼纱”般的朦胧。然而,从他就任总理、代总统以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俄罗斯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灵魂由于人类的苦难而忧伤.尽管人民往往并不理解他们,但他们却可以为了人民拒绝一切现实的功利.这种精神成了以后饿罗斯知识分子的独特传统,最鲜明地表现出他们坚韧而又孤独的"爱国情结".  相似文献   

19.
普京对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进行修改,俄罗斯将从叶利钦宪法过渡到普京宪法。1993年宪法是一部以超级总统制为特征的基本法,它保证了俄罗斯主权国家的建立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但是这部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异常大,限制了其他权力机构和地方对决策的影响。修宪的目的是使权力机构更加平衡,运行更加有效。普京认为,修宪过程中必须遵守几个基本原则:俄罗斯只能是总统制共和国,不能搞议会制;俄罗斯不能出现双重权力,不能出现寡头政治;俄罗斯宪法高于国际法律和条约;重视劳动者、母婴、养老金领取者的社会保障。修宪能否实现俄罗斯政治进程从以保证社会政治稳定为主过渡到以发展为中心,是2024年以后俄国家领导人面临的主要任务。普京表示,如果人民有希望,宪法法院有裁决,不排除2024年继续竞选总统。  相似文献   

20.
2013年2月12日,普京签署的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系统地阐述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目标、原则和优先方向;表明了俄罗斯对世界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的判断,明确地传达了新时期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与新世纪普京上台以来俄罗斯政府出台的两版《构想》相比,新《构想》既有继承与延续,又有发展和创新。从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有关俄罗斯外交优先方向的阐述,以及普京归位一年多来俄罗斯外交实践来看,普京新任期的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用力方向主要是:发展与后苏联空间国家关系为第一战略优先,全力构建"欧亚联盟",在重点发展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致力于全面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