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也谈和谐     
和谐,是如今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和谐教育"、"和谐环境","和谐社区"等等,几乎到了有言必称"和谐"的地步。"和谐"是社会所关注,人之所向往。和谐的意韵厚重深远。和者,和睦也,强调和衷共济,谐者,相合也,  相似文献   

2.
王玉川 《江淮》2012,(4):18-20
(一)什么是和谐?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顺和协调也,有无抵触、无冲突之意。"礼之用,和为贵;王之道,斯为美。"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这一条运行了两三千年且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古老真理,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真理,在经历了近80年严酷拷问后,终于又恢复了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党校是新时期党校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根据党校的办学要求和目前的发展状况,要构建和谐党校,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着力点:一是在学科建设上求和谐;二是在职能机构运作上求和谐;三是在三支队伍的工作上求和谐;四是在人际关系上求和谐;五是在教员与学员之间求和谐;六是在人自身发展上求和谐;七是在外部环境上求和谐;八是在领导班子建设上求和谐。  相似文献   

4.
季建业 《唯实》2005,(4):29-3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崭新命题。所谓和谐,和者,和睦、和衷共济;谐者,相合。社区是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团体,是社会各种利益、需求、矛盾的汇聚点,也是城市管理的基础。社区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构  相似文献   

5.
党内和谐最主要的是思想和谐和组织和谐.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是促进党内团结与和谐的基本途径,也是关键所在.要发展党内民主,营造健康持久党内和谐,必须培育党内浓厚的民主氛围;创新和完善保证和谐的党内民主机制;以改革的精神探索发展和推进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6.
党内和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萌 《唯实》2007,(1):36-37
党内和谐对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强党内和谐是党的现实状况的必然要求,是凝聚全党力量的有力武器。实现党内和谐,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以思想统一推进党内和谐;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组织团结巩固党内和谐;要树正气、压邪风,以作风正派促进党内和谐;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以科学制度保障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7.
实现党内和谐,不仅是领导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党的本质属性的要求。实现党内和谐,必然要求党内组织和谐。也就是说组织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心理和谐,是讲心理健康、心理平衡,是让每个社会成员在工作中、生活中,在与他人打交道中不回避矛盾,学会哲学式的思考,积极地适度处理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自己快乐,同时也让他人快乐,让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的党政关系是增进党内和谐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是党内和谐的重要基石,实现党派和谐是增进党内和谐的有效途径,着力优化党际关系是增进党内和谐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规范党政关系,增进党内和谐;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增进党内和谐;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巩固和发展好党派关系,增进党内和谐;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着力优化党际关系,增进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10.
试论党内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党内和谐,要从四个方面入手。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以思想统一加强党内和谐;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组织团结加强党内和谐;树正气压邪风,以作风正派加强党内和谐;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以制度建设加强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11.
心理和谐,是讲心理健康、心理平衡,是让每个社会成员在工作中、生活中,在与他人打交道中不回避矛盾,学会哲学式的思考,积极地适度处理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自己快乐,同时也让他人快乐,让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是构成和谐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是佛教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主要精神,它追求克己平等观念下的人心和谐;它主张孝亲友善、慈悲利他、慈悲济世的社会和谐;它认为人与自然在相互依存中和谐.  相似文献   

13.
党内和谐最主要的是思想和谐和组织和谐。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是促进党内团结与和谐的基本途径,也是关键所在。要发展党内民主,营造健康持久党内和谐,必须培育党内浓厚的民主氛围;创新和完善保证和谐的党内民主机制;以改革的精神探索发展和推进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14.
和谐如琴     
构建和谐社会,是古往今来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模式。政治家讲和谐,看重人与人的关系;经济学家论和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导谈和谐,侧重和衷共济,不出乱子;老百姓说和谐,偏重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各有各的理,句句是真谛。和谐,大约源于音律。《礼记·乐记》说:“其声和以柔”;《书·释典》云:“八音克谐,无相夺伦”,都是琴弦调和之意。古人提倡以音乐教化民众,孔夫子主张“兴以诗,立以礼,成以乐”。可见,和谐成为社会学名词,真还离不开琴弦原理。因而,在下看来,和谐并不深奥,不过如琴。社会如琴。人的潜能巨大,全在于挖掘组合。贵贱贫富,不同的人共同处在社会这张琴上,各有各的用场,少了谁也不行,  相似文献   

15.
社区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以治理求和谐,是当前我国社区建设的现实路径。以治理求和谐,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治理与社区和谐之间有着内在的亲缘关系;以治理求和谐,充分考虑到我国社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创新空间;以治理求和谐,必须从内源性上培育社区公共领域,扩大公民参与,从外源性上完善社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黄明伟 《实事求是》2007,196(3):51-54
党内和谐的科学内涵,可以从五个层次上加以理解。其中,党内和谐的前提是党内思想和谐,党内和谐的基础是党内关系和谐,党内和谐的重点是党内运行和谐,党内和谐的关键是党内评估和谐,党内和谐的目的是加强执政党建设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深刻把握党内和谐的科学内涵,无论是对于推动党内和谐的建设还是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高校就是要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要运用和谐社会思想建设和谐校园,以发展求和谐,以服务师生求和谐,以风正求和谐,以民主法制求和谐,以提高治校能力求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有五个基本要素即人、事、物、景、情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高校就是要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要运用和谐社会思想建设和谐校因,以发展求和谐,以服务师生求和谐,以风正求和谐,以民主法制求和谐,以提高治校能力求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有五个基本要素即人、事、物、景、情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刘乃成 《奋斗》2007,(2):8-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员工的光荣使命。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注重和谐.强调自然与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协调地相互联系在一起。“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含着和以处众、内和外顺等深刻的人生理念。“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  相似文献   

20.
王继元 《学习论坛》2007,23(6):22-26
“党内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和命题。其理论价值和功能意义在于拓宽了和谐思想研究的领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推进党的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互动,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保证;赋予党的建设新的理念和时代内涵,有利于促进党的建设。构建党内和谐,一要正确理解党内和谐的主旨与要义;二要推进党内和谐理念、和谐文化建设,营造党内和谐氛围;三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从组织制度层面构建党内和谐;四要从现实出发,努力消除党内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