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之争,是亲属法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民国时期亲属立法的争议焦点。家族本位之亲属法与个人本位之亲属法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亲属之间地位平等这一观点,《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在性质上应属于个人本位之亲属法。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亲属法哲学的发展方向——兼与徐国栋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慧 《法学杂志》2012,33(7):66-73
近年来,我国亲属法制建设与法学研究进入了比较繁荣的时期。但是,亲属关系的立法和亲属法基本原理的研究依然令人忧虑,有许多重大基本理论问题未能得以明晰。其主要原因在于,作为部门法哲学重要分支的亲属法哲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该研究领域还有许多等待开垦的荒地。由于基本原理中很多重大问题难以达成学术共识,导致目前亲属法的实践,尤其是司法解释和司法适用的法律实践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亲属法哲学的本体论层面,就亲属法的法律定位及调整对象等问题的学术论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就徐国栋教授的某些学术见解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3.
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亲属身份性是婚姻家庭法调整的亲属关系的共同特征,身份性是婚姻家庭法的灵魂。我国现行亲属身份权民事立法的伦理性有待强化,设计体系有待完善,立法内容有待健全,因此,在民法典视域下,需要在统一法律体系的前提下,重新厘定亲属身份权,以配偶权、亲权、亲属权三类亲属身份权为主线,重塑亲属身份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亲属关系通则》的缺失是我国祖国大陆《婚姻法》经2001年修改后仍存在的一个重大遗憾。亲属关系通则有自身的功能及特定的价值取向,建立该项制度有它的实际意义,对祖国大陆和我国台湾相关立法的介绍评析,一方面指明了我国中国大陆地区亲属立法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部分立法建议,以求为我国祖国大陆亲属立法之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国际上关于亲属作证豁免制度的现有立法、我国已有立法对亲属作证的规定等发面探讨了亲属作证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6.
金峰 《法制与经济》2008,(2):128-128
2001年4月28日修改后的婚姻法首次规定了夫妻个人财产制度的范围。夫妻关系包括夫妻财产关系和夫妻人身关系。夫妻财产关系虽然是夫妻人身关系的派生物,但是却是夫妻关系的重要内容。现代婚姻家庭法在立法内容的重心本位上,已经或正在从亲属身份法向亲属财产法倾斜,显而易见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在夫妻关系中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我国一直致力于建立一套新型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亲属法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革,亲属法学作为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和法律现象的理论凝练,就不可能不重视其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婚姻家庭法治应以回应社会现实为己任。关于亲属法在回归民法典的路上如何保持自身的特性,立法价值选择是一个重大问题,应予厘清和重视。作为分支体系的亲属法在价值取向上与民法典具有一致性,但只是其中的一面,兼具社会法的属性,对家庭和意义的强调应超出对个人主义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亲属权利的法律之痛——兼论“亲亲相隐”的现代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亲亲相隐"是一种亲情伦理立法,现代东西方主要国家法律都确认由亲属身份而自然获得的某些例外特权,这是一种亲属权利立法。我国现行法律在否定"亲亲相隐"的亲情伦理立法以后,却没有确立亲属权利立法原则,这种传统与现代的断裂导致诸多尴尬和悲剧,"佘祥林案"中佘母的不幸遭遇即为典型。本文阐释古代"亲亲相隐"亲情伦理立法和现代亲属权利立法的各自特点,论述法律确认亲属权利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探讨古老"亲亲相隐"对确立我国现代亲属权利制度的正面价值及其在现代人权理念之下的创新转化。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私法研究以财产私法为重,而身份私法相对薄弱。身份法基本理论研究的式微源于学界对身份法的历史偏见、财产法优位主义以及民事立法理念的片面继受等因素。民法体系的逻辑完足、民法典的最终成就、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现实对身份利益保护与救济的需求,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民法领域的身份问题。身份法研究既要追求身份关系的制度构建与伦理秩序原理间的协调与平衡,又应致力于身份制度与民法整体制度的逻辑融合,还要为现代亲属身份生活领域的利益纠纷化解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关于改革与法的内在精神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法治的精义说来,法本身究竟应内蕴何种主旨、精神,也许比仅仅依既定的法律办事更具根本性意义。本文力图通过剖析中国人对待法治、自由、权利、权力以及法的价值的态度,特别是通过立法数据的比较和对某些具体立法的主旨倾向的分析,强调指出:欲与改革相契合的法的变革,不只在法的实施层面,更直立法层面;不只在制度的更新,更在精神气质的变革或超越。  相似文献   

11.
家庭基于自然人个体结合、繁衍而形成,社会应当注重个体和家庭的双重实现.当代亲属法虽已开始关注家庭整体的价值追求,但缺乏有效落实.从人性论的角度考察,虽然性善论和性恶论都曾作为历史上法制设计的理论根基,但性善论在亲属法中更具有价值,这在中国传统法律中尤为突出,也是实现传统与现代亲属法精神连接的思想和制度资源.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编纂中,需要适当关照人心向善的人性根基,既要关注个体权利,也须注重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的权利,促进家庭权利和个体权利的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2.
法贵实施     
法贵实施湛中乐一、《行政诉讼法》的颁行,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丰碑掀开新中国的立法史册,不难看出伴随着共和国的风雨历程,它的立法史同样艰难曲折。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现行宪法颁布以后,。我国立法成绩斐然。在最高权力机关业已制定的100多部法律中,...  相似文献   

13.
刑事执行法的制定需要遵循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统一协调的原则。在立法技术方面,既要注意刑事执行法的整体构造,也要注意立法语言的准确、简约、严谨。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反不正当竞争法之比较张平一、法的调整范围不正当竞争和垄断历来相伴而存,由此就产生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从各国的立法实践看,由于立法时间、社会制度及制订法律的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各国在立法体制上具有很大差异。有采取两法分立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在《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和《国家赔偿法》中,关于权利人死亡时作为权利资格继受体的亲属范围的规定不尽一致,立法上的混乱造成了三大救济方式在权利人主体资格上的不衔接。为弥补这一缺陷,更好地保护有关当事人的权益,应当采扶养的广义概念使扶养、抚养和赡养三个概念显示出通用性和一致性,使《行政复议法》上亲属概念的界定与《行政诉讼法》保持一致,扩大行政赔偿请求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杨小君 《中国法律》2005,(6):32-33,97-99
一、国家赔偿的立法 中国有关国家赔偿的立法,是宪法规定基础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为主,以其他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司法解释相配套的体系。而且,这种立法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逐步明朗和逐步完善的。  相似文献   

17.
浅析我国夫妻财产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夫妻关系包括夫妻财产关系和夫妻人身关系。夫妻财产关系虽然是夫妻人身关系的派生物,但却是夫妻关系的重要内容。夫妻间的财产关系是否平等是衡量夫妻地位是否平等的重要标志。并且,在现代市民社会中,身份关系渐趋弱化,财产关系日益增强,传统亲属法的固有性能逐步消亡,导致了婚姻家庭法在原则、内容上不断向民法靠近,或直接被民法容纳。现代婚姻家庭法在立法内容的重心本位上,已经或正在从亲属身份法向亲属财产法倾斜。①因此,夫妻间的财产关系在夫妻关系中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吴晶妹 《法学杂志》2022,43(3):85-98
加快信用立法已是全社会共识。与大多数从信用信息安全和信用主体权益保护等角度讨论信用立法不同,从现实情况与问题出发,结合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践情况,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政务诚信、重要目标—社会治理、运行基础—“三大征信体系”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应出台“信用行政监督法”“全民正义诚信法”“统一征信法”三大信用法律的思考与构想,分析阐述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我国信用立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01年4月28日修改后的婚姻法首次规定了夫妻个人财产制度的范围。夫妻关系包括夫妻财产关系和夫妻人身关系。夫妻财产关系虽然是夫妻人身关系的派生物,但是却是夫妻关系的重要内容。现代婚姻家庭法在立法内容的重心本位上,已经或正在从亲属身份法向亲属财产法倾斜,显而易见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在夫妻关系中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论国家赔偿法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国家赔偿法属于公法还是私法,属于民法、行政法还是国家法,这个关于国家赔偿法的法律地位问题关系到国家赔偿法立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民事赔偿的原则立法还是放开视野,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大胆创造。因此,笔者以为,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