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自1979年我国立法体制改革以来,安徽省地方立法工作成绩斐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立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地方立法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安徽省地方立法机关应积极回应后立法时代的要求,努力拓展立法空间、加强实施型立法、并建立地方立法即时清理机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保障、促进和引导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暂行立法是相对于正式立法而言的特殊立法形式,虽然其长期游离于正式立法体制之外,但却广泛存在于各级立法之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暂行立法在我国法治建设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立法目的不明确、监督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凸显。通过明确立法目的、消除立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完善立法技术等措施来规制暂行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提高立法质量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安群 《新视野》2012,(2):77-8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政治核心和制度灵魂.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直接领导和推动了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的立法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相似文献   

4.
正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庄严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从制度上、法律上解决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做好立法工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体系,首先就是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立法在法治体系建设中的先行地位,并对新时期的立法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举措作了明确,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立法工作,充分发挥好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指明了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必将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成法治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充分认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7.
《求是》2011,(6)
2011年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吴邦国委员长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光  相似文献   

8.
李适时 《求是》2015,(2):6-8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这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9.
王爱声 《前线》2011,(8):41-42
加强民生立法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也是当前北京市地方立法工作的重点。2008年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五年立法规划时,确定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安排了一批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急需的立法项目,涉及法律援助、义务教育、就业促进、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这些立法项目有的已经完成,有的正在制定过程中。民生立法的比重和力度加大,对形成首都特色的地方立法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喻义东 《党史文苑》2011,(14):60-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90年法制方针及其实践的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民主宪政实践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价值目标;"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学说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理论根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法制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基本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全面形成。  相似文献   

11.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加强立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 2 5年来 ,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 14年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践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执法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 ,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人们对其尊重程度在逐步提高 ,法律功能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日渐增强。但是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从法律实施的角度来看 ,主要是法律实施的效果还不甚理想 ,与法律规定和立法目的还有较大的距离 ,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还极不相适应 ,对此 …  相似文献   

13.
《福建理论学习》2011,(6):44-45
1、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4.
安群 《理论建设》2011,(6):30-33,74
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之际,正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业已形成之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过程表明:党的领导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灵魂。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数十年的孜孜探索,才建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笔者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继续完善,党的领导无疑是最坚强最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相似文献   

16.
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关系到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件大事。本文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的构成及其基本特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的现实基础和今后的立法任务,以及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一个跨世纪的战略部署。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深入研究和探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关问题,弄清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内涵和基本框架,对于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国家法律还很不完备,党和国家把建构法律体系确立为法治建设优先考虑的目标。从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提出建立“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构想,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规划,建构法律体系被提升为国家法治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经过30多年的持续努力,我们完成了很多国家需要一两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立法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但是,建构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何理解江泽民所讲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样的法律体系有什么特点,怎样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法律体系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法律部门组成的统一体。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务法律部门的科学结合的统一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则强调这种法律体系是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建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以下特征:(一)代表人…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来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