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崔霞 《春秋》2009,(3):57-58
封禅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历代帝王的一种旷世礼仪大典,尤其更是那些有作为帝王的必然举动。司马迁《史记·封禅书第六》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汉武帝刘彻是汉王朝的第五个皇帝,他雄才大略,文韬武备,也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之一。  相似文献   

2.
梁父山考辨     
毛清均 《春秋》2014,(6):55-56
正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时举行的盛大典礼。《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在泰山上筑土为坛,报天之功,称封;在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德,称禅。父、甫两字,古文字的字形相近。在古代汉语里,父与甫同,甫与父通,父、甫两字同音同义。所以,梁父山又写作梁甫山。以梁父山命名的《梁父吟》,亦作《梁甫吟》,是著名的乐府《楚调曲》名。由于古代帝王的封禅活动和文化名人的歌咏传唱,使梁  相似文献   

3.
冬游泰山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境内,主峰海拔1545米。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泰山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游泰山,自然要看各具形态的古松老柏。“汉柏凌寒”是泰安八景之一。汉柏相传为汉武帝登泰山时所植,距今已有2100年的历史,岱庙内尚存六株。岱庙位于泰山南麓,是历代帝王封禅泰山,举行大典之地。这六株古树,树身扭结上耸,若虬龙蟠曲,虽大部分已联剥心枯,但仍能继生新技,苍古葱郁。同样位于泰山南麓的普照寺内,有一株六朝松,蔽天盖地,冠若凤舞,干若龙盘,树龄长达1500年。傲然屹立在泰山十八盘起始处的望八松,犹如一位巨人,…  相似文献   

4.
(一)身裹锦绣,头戴龙冕,手持镇圭,气宇轩昂;前有金瓜钺斧开道,后有龙凤伞扇护卫,左右是皇室亲王伴驾,身后是礼仪重臣相随——九百八十年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宋代真宗皇帝赵恒”朝着装点一新的天贶殿款款走来。殿前侧的看台上,不同肤色的观众情不自禁追随着庄严凝重的场景,向泰山的历史深处走去……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在山东中部,为中国五岳之一,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泰山不仅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还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名胜古迹,贏得了“世界自然遗产”的殊荣。作为表演项目重新推出的封禅大典,只不过再现了泰山历史文化的一个侧面而已。  相似文献   

5.
近日读史书看到一个“婿竟不迁”的故事。一位吏部尚书有个女婿在畿辅(国都附近的地方)作官。女婿认为自己的泰山身为吏部尚书,手操选拨官吏大权,把自己调到京城任职是“如振落叶”般轻而易举。所以就让妻子说通其岳母为他向岳父说情。然而,这位尚书却以国法为重,不徇私情,拒绝了女婿的请求。像这位吏部尚书那样秉公守法、铁面无私的清官,在封建社会毕竟只是少数。唐人段成式的笔记《酉阳杂俎》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唐玄宗时举行封禅泰山仪式,由宰相张说为主持封禅仪式的封禅使。按旧有制度,封禅后三品以下官员一律升官一级。张说的女婿郑镒是…  相似文献   

6.
《诗经》云:“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东岳泰山,气势磅礴,拔地通天,自古就被誉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历代帝王封禅告祭、夸示四海;文人名士登临送目、题诗咏怀;佛道僧儒修庙立刹、传经布道;八方百姓朝山进香、祈福求子,为泰山留下了灿烂的文化、众多的名胜古迹.泰山碑刻便是其中一枝绚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7.
经国家民政部批准,台湾冠邑集团与山东省泰安市联袂兴建泰山陵墓公园.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正式对外营业.泰山为五岳之首.历代帝王在登基肇初、太平之岁多来此封禅告祭,以期皇位永固、国泰民安.儒佛道俗亦纷纷在此立庙建寺,传经布道.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泰山同黄河、长城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两座山最具政治文化色彩,一座是泰山,另一座就是庐山了。泰山的一览众山小是因为自秦至清有1 2位帝王曾到这里封禅祭祖,秦皇汉武康熙乾隆在这里与天地对话,彰显国泰民安,政绩卓著、祥瑞出现。毛泽东这位人民的领袖,二十多岁时曾登临过泰山,可是新中国建立后未曾再去会当凌绝顶。据说登泰山时他丢  相似文献   

9.
《春秋》2020,(4)
正地处山东省泰安市境内的泰山,在中国古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江山社稷稳固和国泰民安的象征,有许多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祭拜,他们会献上丰厚的祭品和供器,这些祭祀用器统称为"泰山祭器"。据史料记载,自汉代起,泰山脚下古代帝王供奉泰山神灵、举行祭祀大典的岱庙就曾设有神宝库,专门贮藏祭祀用器。《从征记》中记载:"泰  相似文献   

10.
泰山,我是到过也爬过的,但这次不同。在新千年到来之前的夜晚登上泰山,在山顶迎接新千年的第一轮红日,意义自然不同。泰山顶上观日出,历来被视为人间一大奇观。除了景观本身的壮丽之外,更因为泰山是五岳之首,自汉代以来就被历代帝王作为封禅之地,得到文人墨客的歌咏推崇,被誉为“五岳独尊”。泰山已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成为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正因如此,中央电视台才把泰山选为电视直播新千年第一轮日出的三个地点之一,还在泰山岱顶的直播现场安排母子撞钟、老人打太极拳、少女弹筝等活动。我是31日清晨到达泰安的。几天前,…  相似文献   

11.
《春秋》2020,(4)
正泰山西南去,古镇安驾庄;厚土沃野汶水润,绿水青山是吾乡。千百年来,肥城市安驾庄镇的先祖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演绎着生动的齐鲁故事,书写着深情的山左篇章。"鲁中通衢"商埠重地安驾庄镇因镇所在地安驾庄村而得名。安驾庄村是个古老的虞夏之地,始建于夏朝,原名袁家洼,后改为王氏堡、永安寨。宋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因宋真宗赵恒赴泰山封禅在此驻跸  相似文献   

12.
泰安地处山东省中部,古代齐鲁的中心地带,城因泰山而建,名从古语中来:“泰山安而四海皆安”,寓意“国泰民安”。自古以来,这座小城因为这座大山而承载了无数人的脚步,无论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宗师、平民百姓,无不怀着虔诚的心情纷至沓来,览阅游历,或封禅祭祀或作诗记文……只因泰山不仅是一座山,它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相似文献   

13.
《春秋》2020,(3)
正东镇沂山祭仪,是历代帝王对临朐县东镇沂山的"望秩之礼"。据《史记·封禅书》载,黄帝最先登封沂山。舜肇州封山,定沂山为重镇,禹时即祭祀沂山。汉至清,历代对沂山屡有增封,祀典不废。沂山祭仪,总体经历了图腾崇拜、山形祭祀、山镇祭祀、封禅行典、岳镇海渎祭祀五个阶段。祀山大典的主要仪程有:击鼓鸣钟、献供三牲、奠酒、敬献花篮、敬香、恭读祭文、行三叩礼、乐舞告祭。2014年,东镇沂山祭仪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4.
杨芳相  李广斌 《春秋》2012,(4):48-49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玄宗李隆基为炫耀其"文治武功",浩浩荡荡离开东都洛阳,赴东岳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以告天地。到达兖州时,还未来得及休息,就荐进一位幼童。这位幼童不慌不忙献上一篇《东封赋》,内容都是歌颂玄宗的丰功伟绩事,玄宗遂唤宰相张说当场测试,幼童对答如流,出口成章。这位幼童就是《三字经》中提到的唐朝著名经济...  相似文献   

15.
王春瑜 《北京观察》1999,(11):50-51
今夏虽酷热,但赶不上媒体炒作的文化热——电视里是小燕子搞鬼,报纸上是侃《永乐大典》。不错,中国社科院文研所栾贵明研究员出版了一部1500多页的厚书《永乐大典索引》,这为学术界翻检《永乐大典》,提供了方便,自然是一件功在学林的好事。但是,读了该书洋洋洒洒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农民起义的历史画卷上,明末的李自成曾写下过可歌可泣的篇章。十七世纪中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神州大地,当时老百姓以“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表达拥护这位农民起义军领袖的心情。然而,自李自成1644年3月攻占北京后,便“纷纷然,昏昏然,”急于搬进皇宫,尽情享乐去了,丞相牛金星忙于筹备登基大典,将军刘宗敏急着搜刮赃  相似文献   

17.
秦汉诸帝都力图通过封禅来证明其皇权"受命于天"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不过,其中也存在一些差异:秦始皇封禅与儒家文化失之交臂,汉武帝开启了封禅仪式儒家化的进程,东汉光武帝虽最终完成了封禅制度的儒家化但同时亦使其步入谶纬化的轨道。此外,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点:秦汉帝王封禅亦都蕴涵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意向。  相似文献   

18.
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9800万河南人民赋予省政协和郑州市光荣的政治任务。作为主办方之一的省政协和承办方的郑州市人民政府,带着对始祖黄帝神圣的情感,精心谋划,精心组织着自丙戌年开始的拜祖大典的各项活动,并使这些活动年年出彩、出新、出亮点,赢得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广泛赞誉。今年拜祖大典的主题是什么,活动和仪程怎么安排,早已为广大的读者所关注。为此,本刊特别编发对省政协主席、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组委会主任王全书,郑州市委宣传部部长、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执委会常务副主任丁世显等三篇专访。通过这三篇专访我们不仅能够全面了解今年拜祖大典周密全面的部署,庄严肃穆的典仪,丰富多彩的内容,还能切身感受到受访人对办好拜祖大典的强烈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19.
正没有日月,只有美景,漫游琼楼玉宇上下,信步奇珍异宝之间,不知天上地下,不晓今夕何年,泰山地下,居然还有一片可与这五岳之首媲美的天地。去山东游览,首选当然是泰山了。泰山乃五岳之首,天下独尊。秦皇汉武曾登临泰山。天下名山大川多矣,孰能享此殊荣!我到过几次山东,也曾几次登泰山。每一次登泰山,都为其雄伟所震撼,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感染。去年  相似文献   

20.
联合月报     
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工作总结暨明年拜祖大典部署会议召开明年拜祖大典吉日择定本刊讯5月30日,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工作总结暨明年拜祖大典部署会议在郑州举行。省政协主席王全书在讲话中说,明年拜祖大典定于农历三月初三(4月19日)举行,要全面总结今年拜祖大典的成功经验,及早筹划明年的拜祖大典。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曹维新,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副省长王菊梅,省政协副生席陈义初出席会议。王全书在总结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工作时指出,隆重的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通过媒体在第一时间传向全世界,这是我国近年来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