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丛莲 《今日海南》2007,(10):7-7
《庄子》中的一个故事:有一只海鸟栖息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知道后便派人把它引到宫殿里来,每天给它奏乐、喂牛肉,可海鸟却无心赏乐,也不敢饮食,到了第三天便死去了。庄子认为,这是“以己养鸟”,而非“以鸟养鸟”,即没有顺乌之性养鸟,而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拂乌之性养鸟。鸟死之悲哀,在于“以己养鸟”所致。  相似文献   

2.
记得有位哲人曾说,一个人若欲生活得有头有面、有声有色,在众多人心目中拥有一席之地,必须具备“三力”:一是人格力量,二是智慧力量,三是感情力量。仔细品味,此话还真有一定道理!特别是对一个为官者,此“三力”似乎更为重要。先说人格力量。“人格”者,道德品质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道德规范,具体到为官者,首先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官德。一个官是否有此官德,众百姓是最权威的试金石。两千余年前的孔老夫子在《论语》里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话意思是,一个官在为政中若将官德放在首位,即使…  相似文献   

3.
周易有三个穴字:(1)需六四:“需于血,出自穴。”(2)“需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3)“小过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程颐解“穴”为穴居。朱熹的本义则不知所云,高亨教授对“出自穴”以为“遭难潜逃,隐伏于沟内得免于祸。”对“入于穴”说:“不速之客,亦应敬之,终吉。”对“终”字,未深究。对“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说:“小畜亦云: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此事在酝酿之象也。”对“弋取彼在穴”说:“盖有某公弋鸟,鸟中矢,飞入穴中,公乃取之。”犹嫌牵强。  相似文献   

4.
“网开一面”之忧网开一面,原作“网开三面”,典出《史记·殷本纪》:商汤看见有人在野外四面都布上网捕鸟,摇头感叹道:“唉,这样就把鸟捉尽了!”于是地下令撤去了三面网。大概由于“法”与“网”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后来人们便把“法”也比作一张无形的网,这样“...  相似文献   

5.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顺口溜不知在民间流传了多少年。据《三国典略》记载,九头鸟又称鬼车鸟。最早见于宋代一个名叫梅尧臣的学者的一首《古风》诗,诗中写到昔时周公居东周,很讨厌一种后称“九头鸟”的叫声,想方设法把这种鸟赶走,吆喝不能,箭射不中,只得请求天廷派天狗下来驱赶,终于将“九头鸟”原有10个脑袋咬下一个,只剩下九个。传说咬下的这个脑袋经常流血不止,血流往哪里,哪里必有祸灾。明代学者刘基考证“九头鸟”说,九头鸟之所以成为一种聪明智慧、不可侵犯的象征,一是因为它曾受过伤,一个脑袋被人咬掉,能…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人当上了官。他高兴得好几天没睡着觉。几天以后,他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才睡着了。可是,他却做了一个梦,一个他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梦。因为他在梦中梦到了一口棺材。莫非是这几天要有灾 ?想到这,他那当官的喜悦没有了。于是,他就叫了个算命的给算一下。刚把那个梦说完,算命的就笑了,连声说:“这是一个好梦,这是一个好梦。”他不解:“怎么是一个好梦呢 ?”算命的不紧不慢地说:“你肯定是当官了。”他听了,没说是,也没说不是。算命的马上说:“‘棺材’就是‘官财’。你当官了,就有财了。这不是好事吗 ?”果然,没多久他的…  相似文献   

7.
保护“我们的朋友”王增民在中国,人们世世代代都视凤凰为“鸟中之王”,“凤凰临门”乃是大吉大利的事情。然而,这种传说中的有一身光彩夺目羽毛的鸟,自然谁也没有见过。于是,在现实生活中,鸡和山鸡就荣幸地被人们视作风凰的化身。不久前,北京市朝内大街203号楼...  相似文献   

8.
某单位有位领导口口声声说自己“为官清廉”,但认识他的人却都不以为然。其实,大家也没抓住什么真凭实据,只是有笔账怎么也算不明白。说起来这位领导每月收入不足千元,除养活老婆孩子外,还得赡养两位老人,这些开销足以让他捉襟见肘。然而,这位领导还有一个抽烟的嗜好,每天至少得抽掉两盒多,而且他抽的烟基本上保持“云烟”、“红塔山”这样的高水准。光抽烟,一月没有四五百元拿不下来。钱从何来?大家不能不有所怀疑。时下,老百姓有顺口溜说:“(领导干部)屁股坐着‘一座小洋楼’,嘴上叼着‘一瓶小磨香油’,一顿饭吃掉‘一头…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07,(10):32-32
人的一生中。总会不可避免地、不止一次地说“是”或“不”。说“是”与说“不”。是一种选择、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也是一门艺术。二者运用和处置得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运用和处置得不好,会留下遗憾,乃至后患。  相似文献   

10.
话说讳“4”     
话说讳“4”□柳成行数讳,外国也有的,如西方人之忌“13”。在我国,惟因“4”与“死”谐音,粤人特忌一个“4”字,在日常生活中每每避讳。比如家住4楼,会说3+1楼;买菜4斤,会说3+1斤。讳得如此执迷,不禁使人费解:汉字中与“死”谐音者多矣,诸如“事...  相似文献   

11.
民主生活会上说得再好,批评得再严厉,再辣味十足,也不是最终目的,对于人民群众来讲,关键看的是干部们怎么做的,民主生活会开得怎样,群众路线践行得怎样,最终都要看会后的实际行动,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只有把发现的各种各样的“四风”问题真改了,民主生活会才叫开得有质量,才能达到“排排毒、治治病”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李勇 《公安学刊》2009,(5):59-61
依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实践以及国际司法与仲裁实践,分析了中日两国争议的“冲之鸟”之国际法律地位,认为“冲之鸟”只能赋予12海里的领海,不应该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并且认为,根据“冲之鸟”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冲之鸟”的法律地位对我国东海大陆架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严实 《人大建设》2001,(12):34-34
有一句顺口溜,戏称人大代表对各方面的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该说还得说”。  相似文献   

14.
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主事的头,人们习惯称“一把手”。“一把手”是有权的,他的品行、思想怎么样,关乎一方群众的祸福。象焦裕禄、孔繁森、吴金印这样的“一把手”,他们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百姓因此而得福荫。但也有这样一些“一把手”,  相似文献   

15.
从小生长在铁路公路旁边,有一句俗话如雷贯耳:“千金难买回头看!”意思是说在铁路公路上行走不时回头看看有利于人身安全。本人也确实因此而几免于祸,所以坚信“回头看”实在是“千金难买”.行路中“千金难买回头看”,工作和事业的历程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周一月过去了,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子,及时修正前进的步子,以后会少绕弯子、少跌跤子;半载一年过去了,回顾回顾,总结总结,取得经验,悟得教训,寻得规律,敢。1来年胜令年。小至一个单位一个人,大至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莫不把这种“回头看”视作基本功甚至重头戏。君不见举…  相似文献   

16.
论“青庐”之制的源流与演变李晖这里所要论述的“青庐”之制,实际上是一种古代的婚礼仪式,也可以说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婚姻习俗。对于民俗民风的研究者来说,尤其是对婚姻风俗史的研究者来说,是婚俗,就有义务和责任对它进行研究,得告诉人们:这种古老的婚姻习俗,产生...  相似文献   

17.
“克隆”技术是生物学的一项高新技术,曾被媒体炒得很热。但新近传来信息,说“克隆”出来的羊衰老得很快,生命很短,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克隆”技术的价值。立法工作中,有些同志也很热衷于搞“克隆”,结果发现其立法质量也是大有问题的,“克隆”出来的法也往往没有多大生命力,应当引起警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语言极为丰富,自古说话就讲究礼貌和艺术。故凡遇不想直说、不好明说、不愿说而又不能不说的话,就拐着弯儿,变着法儿说。于是,在修辞格上就出现了“委婉”一词。 有了“委婉”,说话就灵活多了,方便多了,也得体多了。比方说,帝王之死,既不能说死,也不能说亡,得用一个委婉之词,说“驾崩”。既然驾为车辆,崩为倒塌,车毁马翻,人焉能不亡?又如,当年曹操,率军攻吴,下战书时也是委婉得很,不说我将与将军决一死战,而说“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意思是说“我将与将军在东吴一起打猎”。你想,以魏国之大,不乏游猎处,何必要借吴国疆土?而且打猎只需主公带上少许人马,何须兴师八十万之众?显然易见,把曹将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说:得兵机之先,成定谋于前。 一代棋圣吴清源说:宁失一子,不失一先。 “先”——这是一个在当代社会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占有先机者,常常会无往不利,轻松应对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20.
刘玄德的“说情观”□张玉辉人是有感情的,因此为人“说情”之事古今难免.但人更是有理性的,所谓“发乎情而止乎礼义”,因此,什么“情”该舍命去“说”,什么“情”即便受千金之托亦不该去“说”,都得仔细掂量.刘备是颇懂得“说情”这个法则的.三国演义写刘关张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