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目的论为方法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者亚历山大· 温特认为未来世界国家必然会出 现。微观层次上, 世界国家的形成由个体和群体为争取其主体性获得承认的斗争所驱动。宏观层 次上, 这种斗争被无政府逻辑导向世界国家, 因为无政府逻辑会使军事技术和战争的破坏性日益增 强。受建构主义的启示, 中国学者完全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语言与概念重构世界国家形成的逻辑  相似文献   

2.
伴随国家安全形势的复杂化、多元化,维护国家安全迫切需要科学的战略理论指导。熟悉了解西方国家的主要安全战略理论,是丰富发展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必然要求。借鉴、吸收西方安全战略理论科学成分、合理要素,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安全战略、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家利益>季刊主编欧文·哈理斯曾有一段名言: "多少年来.美国人一直很难理性地看待中国.他们总是在要么浪漫化中国,要么妖魔化中国之间剧烈摇摆."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和西方对中国国家发展"历史方位"以及国际角色的认知发生了激剧的变化.梳理这些变化,对于我们把握国际形势和西方国家对华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逐渐泛起一股俄罗斯民族排斥外族人的浪潮,排外言论和活动呈现于社会各阶层,其影响范围之大,性质之严重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重视教育、以法施教、体制健全是西方教育的主要特征。在当代世界,高等教育是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因此,高等学校为生存和发展,应当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国际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是:加强大学教育与社会实际的联系,提高教育质量,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技术革新。了解西方国家的教育,对深化我国教育改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从最初的行为主义革命推动国际体系论的勃兴开始,国际体系逐步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和研究重点.本文对国际体系理论主要的学者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从卡普兰、辛格等的行为主义研究到沃尔兹的新现实主义,继而到基欧汉的自由制度主义与温特的建构主义国际体系观.这些理论流派对国际体系提出了不同侧面的见解和观点,进而丰富和发展了西方国际体系论.  相似文献   

7.
从1988年9月至今,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缅甸实施了长期的制裁, 虽然这种制 裁没有实现迫使军人向反对党彻底交权的目的, 但成为了缅甸民主化进程的主要动力。缅甸与西 方国家经济交往规模小、缺乏其他国家的有效配合、制裁不能改变缅甸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是对缅 制裁效应没有最大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恐怖主义威胁认知对治理政策的有效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是外部政策评估的有效切入点:威胁认知通过影响政策目标与政策路径,构成恐怖主义治理能够在多大限度内发挥其有效性的前提。九一一事件以来,西方对恐怖主义威胁出现了"传统智慧""本土恐怖主义"和"极端意识形态"三种不同的认知,治理政策经历了"全球反恐战争""反激进化"和"反极端化"三个阶段,政策目标经历了"文化安全化—族群安全化—思想安全化"的演进,政策路径出现了从"群体化"到"个体与群体兼重"再到"个体化"的转变。恐怖主义威胁认知的三个阶段演进,更多的是面对新恐怖威胁的被动更新,而非针对前一阶段问题所做的主动修正。这导致当代西方恐怖主义治理的既有政策有限性将会持续,反恐的政策负担会越来越重,甚至"越反越恐"。在当前国际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西方乃至全球的恐怖主义治理又处于一个需要更新威胁认知的关头,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当前恐怖主义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革命"的重要后果之一在于张扬研究者的国际政治社会学意识,它有助于提醒我们去研究当代中国外交中的法律、道义、身份认同、谱系学面向、外交内政互构性等一些相对被轻视或忽视的问题."革命之后"的外交研究似乎应当继续反思外交研究中的"本土化急躁"情绪,外交视野中的中国政治格局与进程,大国成长中的国际主义问题,以及当代中国外交的历史性矛盾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崛起对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体系正在产生深远影响,这引起西方学界的高度关注。相对于欧洲学者较为积极的态度,美国学者中的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将对现行国际体系发起挑战,但冲突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亟需通过改善和加强美国与其欧洲盟友的关系来共同维护和巩固该体系,以便将中国纳入该体系,驾驭迅速崛起的中国。本文认为,这是一种极力维护美国霸权的消极态度,而积极的态度应该是有力地推动现行国际体系的变革,以使其更好地适应新兴大国的兴起,满足发展中国家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葛兰西的主导性理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对政治理论的一系列关系概念作出了新的解读,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利益和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和公民社会,支配型统治和主导型统治,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错误意识和积极认同等。葛兰西的主导性理论尤其适用于分析和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柔性和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因"为架设东方与西方之间的精神桥梁作出了贡献"而获诺贝尔文学奖,《雪国》是作者使日本古典传统美与西方现代派手法相结合而达到炉火纯青程度的巅峰之作。川端康成一方面在人物及其命运及大自然的描写上追求日本古典传统美,另一方面又用"新感觉派"的表现手法,把直觉与感觉、现实与非现实完美地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主观虚构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当代思想家亚历山大·杜金近年来用保守主义作为代替20世纪三大主要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第四政治理论,其实质依然是他以往宣传的新欧亚主义思想。杜金的新欧亚主义以传统主义、保守主义革命和欧亚主义等思想为基础,具有强烈的反自由主义特征。杜金的保守主义与统一俄罗斯党的保守主义纲领既有相类似的原则,也存在重大差别,本质上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伴随国家安全形势的复杂化、多元化,维护国家安全迫切需要科学的战略理论指导。熟悉了解西方国家的主要安全战略理论,是丰富发展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必然要求。借鉴、吸收西方安全战略理论科学成分、合理要素,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安全战略、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让学生在情境、协作和会话中成为知 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合作学习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 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学习者主动、积极、互助地共同参与学习, 体现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 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有助于知识意义建构的高效实现。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相信社会事物是被社会性地建构出来的,强调人的观念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影响或建构,认为观念在主体性间的互动中形成.这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是一致的.建构主义,使人类更加科学地认识客观社会世界.  相似文献   

17.
正祖国阵线①是越南共产党领导的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在越南的统一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其政治地位仅次于越南共产党、政府和议会,是越南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越共领导和建设国家的政治基础和合法性来源之一。②祖国阵线在政治体系中的主要作用是团结各个群众组织和各界人士,搭建越南共产党与社会沟通的桥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越共开始实施革新开放政策,祖国阵线重  相似文献   

18.
东亚地区主义的建构主义解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虽然得益于区内权力平衡和经济相互依赖的存在,但仅靠这些不足以应对东亚认同政治带来的挑战。建构主义强调的主体间认知为分析东亚地区主义提供了新视角。本文运用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对东亚地区主义的特征、挑战和出路等问题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理论从无政府结构分析入手, 确立了社会实践在建构国际体系进程中的地 位, 实现了文化、认同和规范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回归, 创立了以观念和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国际体系 社会结构理论。这种理论为研究俄罗斯所处的国际体系特征以及俄罗斯的对外政策, 提供了重要 的分析视角, 对于研究俄罗斯外交转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功能。  相似文献   

20.
美伊核博弈的建构主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朗核危机是伊拉克战争后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对于美国和伊朗双方在核问题上的激烈对抗和争斗,国内外学者见仁见智,作出了种种不同解释。本文借用建构主义的有关概念和原理来解读美伊在这场核危机中的博弈思维和心态,认为伊朗核危机产生的关键在于美伊对彼此的“敌人”角色认知和身份建构,进而揭示美伊20多年来长期敌视和对抗的原因,并据此分析伊朗核危机的根源、实质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