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毅 《电子政务》2012,(4):113-117
阐述了网络民意与科学发展观的关联性,网络民意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推动力量,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能够引领网络民意的健康发展;从网络民意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特质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网络民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完善网络民意表达的策略,以期确保民意能够通过网络更科学地进行表达,进而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2.
微博的普及使用为公安机关开辟网络前沿阵地带来契机,以公安微博为切入点,公安机关主动关注网络民意导向,积极收集网络社情民意。公安微博的用户数量及分布保证了网络民意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即时传播方式保证了网络民意的实时性和迫切性,双向互动沟通方式保证了网络民意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公安微博是民意主导警务的实践创新,在深化警务公开、完善公共服务、汇集社情民意、宣传及塑造警察形象、引导网络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民意是信息技术与政治民主共同进步的结果。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网络民意已经成为影响政府决策和政府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网络民意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重点探讨网络民意的整合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网络民意能力的必要性,并对领导干部网络技能的提高与应用、网络民意动态发展的科学判断、网络民意的传播管控、网络民意的正确引导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需要网络民意的合理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民意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如何对待网络民意,是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网络民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入手,试图提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如何规范网络民意合理表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网络民意表达和公共决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双向度为视角探讨网络民意表达和公共决策之间的关联,才利于二者和谐关系的构建。从决策主体的立场出发审视网络民意表达固然重要,但是以网络民意表达的能动性、合法性、利益性为标杆来审视公共决策,研判公共决策作用于网络民意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客观、全面,并给以尽可能中肯的评价,同样是需要慎思明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网络民意影响政治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网络给民意提供了新的言说环境和表达渠道,不同的声音在网络空间交流、冲撞和激荡,并改变着传统政治生态。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民意,如何吸纳、整合网络民意无疑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会化推动了网络民意的表达主体、方式、工具、指向、依据等分化,而分化趋势使得网络民意识别、响应、引导、评价更加困难。因此,政府等主体需避免网络民意走向恶性分化并建立针对网络民意的多元性、复合化、分层次的响应体系。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更需网络民意的合理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民意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是对人民内部矛盾的反映。如何对待网络民意,是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的一个重大课题,网络民意具有时效性强、参与范围广等特点,但在民意代表性、理性程度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  相似文献   

10.
胡国强 《公民导刊》2007,(11):35-37
当前。网络给民意提供了新的言说环境和表达渠道,不同的声音在网络空间交流、冲撞和激荡。并改变着传统政治生态。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民意。如何吸纳、整合网络民意无疑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民意便是其中表现之一。对于人大工作来讲,网络民意的出现,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创新人大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注重研究、引导和规范网络民意,发挥其优势,规避其缺陷。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及时收集民意的呼声提高,全面收集民意的要求增强,准确收集民意的难度加大。广州南华西街道根据新时期民意收集的特点,构建了双向民意收集网络,实现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良性沟通和互动,及时、全面、准确地收集了民意,为各地的民意收集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对如何科学而有效地获取真实的网络民意进行了研究。认为收集网络民意要注意客观存在的数字鸿沟、人为的信息过滤、匿名制带来的不负责任言论等三个因素,同时要注意识辨难于分辨的软文和网络推手两个陷阱;着重分析了主动设置平台和广泛收集两种网络民意收集方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10,(12):27-27
罗依平、覃事顺在《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网络民意的形成,网络民意是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对公共事务做出的各种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网络民意对于政府决策的形成既能产生积极作用,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网络民意主要是借助网络公共舆论这一平台,在与政府权力部门的互动之中对政府决策发生实质性影响的。  相似文献   

15.
皮小卉 《前沿》2013,(22):108-110
网络民意表达为政府实施社会管理拓宽了信息收集的渠道,有助于政府更为全面地了解民意,更加有效地开展社会管理活动.然而,由于网络民意具有隐匿性、虚拟性的特点,如何有效地区分真正的民意对政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中基于网络民意表达视角,分析了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问题,重点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社会管理途径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完善等三个方面探索了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以期对提高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网络民意表达作用的发挥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民主的蓬勃发展,让人们不禁反思传统的民情民意表达渠道。为什么会有沸腾的网络民意,传统的民意表达渠道何在,如何让民意真正表达出来,诸多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7.
杨庆育 《中国人大》2014,(15):34-34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主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民意便是其中表现之一。对人大工作来讲,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急需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互联网时代进行工作创新。网络民意对人大工作有积极意义。一是有助于扩大人大工作的民意渠道。通过网络开门立法,直接扩大了人大立法的民意渠道。来自基层的意见,可以在立法中直接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正>网络民意既可以提升平等意识,加强公共事务监督,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维护公共决策公正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民意"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热词,并成为政府部门各级官员关心的话题。由于网络具有信息承载量大、传播速度快、言论相对自由等特点,网络民意已经逐渐被作为监督  相似文献   

19.
网络民意调查可以提高收集、汇集民意的时效性,降低调查成本。但由于网络和网民的局限性,网络民意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网络民意调查的实际工作中,应尽可能从技术和过程上提高科学性,以可控因素引导和规范不可控因素,从而提高网络民意调查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上海人大月刊》2007,(8):30-30
在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网络成为一个新的越来越重要的民意渠道。网民已成为重要的意见群体,中国网民总数2006年底达1.37亿,居世界第二位。网络已成为网民讨论公共事务、表达意见、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公共平台。网络民意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及时性和复杂性。对这些特性不能简单地颂扬或贬低,而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甄别。政府不能仅仅被动地适应民意,而是有责任规范和引导民意。要从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