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第一条为保护技术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调动社会对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创新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技术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来取保密措施的非专利技术和技术信息。保密措施是指:(-)技术秘密权利人与知悉或者可能知悉该技术秘密的有关人员签订了技术秘密保护协议;(二)技术秘密权利人把该技术秘密保护要求明确告知有关人员;(三)技术秘密权利…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企业技术秘密外泄事件频频发生,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造成很大干扰,如何保护企业的技术秘密已成为至关重要的事情。深圳市于1996年1月1日起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对企业技术秘密的范畴、企业技术秘密措施、企业员工的保密义务及侵犯企业技术秘密的法律责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技术进出口管理,维护技术进出口秩序,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以下简称对外贸易法)及其他有关法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技术进出口,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通过贸易、投资或者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转移技术的行为。 前款规定的行为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技术秘密转让、技术服务和其他方式的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4.
《中国监察》2008,(17):55-56
第一条为严格执行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责任制,切实落实领导责任,惩处信访工作违纪行为,维护信访工作秩序,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信访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5.
浅谈技术秘密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立法已明确技术是一种商品,从而改变了过去不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技术成果可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传统观念。1987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的施行,更是极大地扩大了我国技术市场的开放。于此同时,各种技术纠纷也给技术市场的健全带来了一系列的;习题,其中因技术秘密而引发的纠纷在审判实践中占有相当的比例。遗憾的是我国对技术秘密的保护至今没有一部具体的专门法律、法规可循。技术合同法对“技术秘密”尚未提及,故对技术秘密的保护只能参照对非专利技术的有关规定。因此,如何正确审理技术秘密纠纷案件,切实保护技…  相似文献   

6.
著作权法修改过程中涉及的新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这已为国内外所认同。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全球化的飞速发展,著作权立法显得相对滞后,确有需要完善的必要。目前,著作权法修正案正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本文仅简述可能涉及的因新技术发展引起的著作权保护问题。虽然计算机软件的保护主要适用《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下称《软件条例》),而不是著作权法,但是,鉴于《软件条例》也属于广义著作权法的一部分,在著作权法修改后,《软件条例》势必要作相应修改。纵观《软件条例》的规定以及几年来的…  相似文献   

7.
技术秘密认定与保护之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法人》2005,(5):70-71
技术秘密认定与保护之难,成为拥有技术秘密企业的两大硬伤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 条第三欺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 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 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 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从该法 定概念中可以看出,在我国,商业秘密 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两种。本案 中的黄原胶生产技术及菌种便属于商 业秘密中的技术秘密。  相似文献   

8.
《信访条例》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康泰 《中国法律》2005,(3):5-8,52-58
新修订的《信访条例》,於2005年5月1日起施行。新条例的颁布实施,对於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促进依法行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征洁 《中国律师》2023,(10):62-64
<正>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技术创新日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研发的新技术如何得到有效保护是普遍关注的问题。总体来说,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有两种方式:专利保护和技术秘密保护。本文针对技术秘密保护展开,重点介绍技术秘密的概念、保护的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法规与文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12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关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126)●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129)●科技部《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135)●科技部《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136)●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137)●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139)●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第一批…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 总 则 簟一条 为了加强专利管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促进技术创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12.
新政策     
国务院公布金融机构撤镰条例 为了加强对金融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2001年11月23日,国务院公布了《金融机构撤销条例》,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条例》规定,金融机构有违法经营、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形,不予撤销将严重危害金融秩序、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应当依法撤销。  相似文献   

13.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利保护条例 (2004年7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2号公布) 为了加强专利保护,维护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科学技术进 步和创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和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保障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技术创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专利纠纷的行政处理和调解以及有关专利违法行为的查处等专利保护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  相似文献   

15.
白淑萍 《政府法制》2011,(34):63-63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下称《条例》)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周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颁布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公路法规。它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公路保护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依法开展公路保护工作,确保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进一步促进我国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全面宣传、贯彻、落实《条例》,依法开展高速公路保护工作,山西省高管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专有技术,从科技角度,又称“技术秘密”“技术诀窍”;从商品角度,也称“商业秘密”。这是科学技术随经济发展日益商品化的产物,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补充。我国早在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第二条第(二)项中就有规定专有技术“是指未公开过,未取得工业产权法律保护的制造某种产品或者应用某项工艺以及产品设备、工艺流程、配方、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当时仅限于产业性信息,而不包括诸如市场行情、购销渠道、促销手段以及企业管理、广告、财务等商务性信息。  相似文献   

17.
《科技与法律》2005,(2):i035-i036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认证认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技与标准化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认证认可科技与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促进认证认可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8.
高云 《中国律师》2007,(6):86-89
2006年,深圳一家高科技企业发生技术秘密被员工私下转卖给竞争对手导致市场份额严重丧失的情况,由于该企业在日常经营当中没有注意做好技术秘密保护工作,致使维权非常困难。广东卓信律师事务所汪宏杰和彭波律师接受委托后,在权属不清、几乎没有书面证据等非常不利的情况下,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电子证据,创新思维,使案件起死回生,成功制止了企业的技术秘密外泄.为企业挽回了市场。  相似文献   

19.
第一条 为规范敏感物项和技术出口经营秩序,加强对敏感物项和技术出口经营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和《有关化学品及相关  相似文献   

20.
刘新权 《知识产权》2007,17(1):48-52
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扩展性、复杂性、信息易得易复制性等特点加大了在网络环境下保护和管理技术秘密的难度。本文分析了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在网络环境下保护技术秘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详尽可行的解决方案。认为企业应在平时的生产、经营中注意对技术秘密的保护,并针对网络上侵犯技术秘密的特点,强化硬件装备,在技术上保证网络的信息安全,防止网络黑客从外部窃取技术秘密。同时,制定并落实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防止技术秘密被内部人员泄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