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孝华 《政协天地》2011,(10):12-14
1911年4月27日下午5点半,广州的两广总督署前突然响起一阵螺号声,同盟会发动的又一次武装起义爆发了。辛亥广州三·二九之役又被称为黄花岗起义,成为了武昌起义的预演。在此役中,福建革命志士冲在最前头,慷慨殉难中,有姓名可考者23人。  相似文献   

2.
1911年黄花岗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黄花岗起义最根本的精神就是爱国主义。这种精神具体表现在:响应同盟会号召,出钱出人支持起义;追求共和理想,浴血奋战,宁死不屈。当年参加黄花岗起义先驱们的爱国精神,在海内外广泛传播,影响巨大,已成为海内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本期导读     
《春秋》2011,(6):1-1
美洲致公堂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海外华侨组织.也是中国致公党的前身。1904年孙中山。加入美洲洪门,对致公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于1911年决定同盟会会员一律加入致公堂:辛亥革命时期,美洲致公堂积极筹款支援革命,它所捐助的大量经费成为辛亥革命起义.经费的主要来源:洪门致公堂众多成员也是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惠州起义等二系列...  相似文献   

4.
《当代广西》2011,(21):59-59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经战一夜,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共57人战死,29人被捕遇难。革命党人潘达微收敛了72具遗体,安葬于广州东郊白云山麓黄花岗,故史称此  相似文献   

5.
骆燕容 《两岸关系》2011,(11):25-27
近代中国风云激荡,群雄并举。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在广州领导了三次武装起义:1895年的广州起义、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之役和1911年4月的黄花岗起义,并三次建立革命政权。这些事件显示出广州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和民主革命大本营的地位和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黄兴先生是当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因为他在参与领导的历次武装斗争中,以同年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二十七日)广州之役(俗称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所以很多人误以为他是埋葬于黄花岗的七十二烈士之一。  相似文献   

7.
《前进论坛》2020,(5):63-64
丘哲,字映芙(1885~1959),广东省梅县松口大黄沙人,生于福建漳州,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返回原籍。光绪三十二年由谢逸桥、温靖候介绍加入同盟会。1907年间,曾参加过由孙中山在越南河内策划的饶平黄冈起义;宣统三年(1911年)参加辛亥广州起义。后往香港、南洋各地筹备经费支持革命,并在印尼等地进行同盟会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8.
韩进英 《春秋》2011,(6):26-28
1911年是辛亥年.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领导下.这一年曾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即:4月27日的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和12月31日的滦州起义。我的父亲韩多峰就曾参加了以王金铭、施从云和冯玉祥为首的滦州起义。  相似文献   

9.
皮明庥 《世纪行》2011,(1):28-28
在一次讨论会上,有同志向我提问。我不假思索地说,因为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故人们便称为辛亥革命首义。设问者说,难道在辛亥年是武昌首先起义吗?广州在同一年3月29日就发生黄花岗起义,比武昌还早半年。也没有叫广州首义。又说,在保路运动中.四川发生成都起义,而且各地起而响应者有全省各州县。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关系武昌首义的发动者是文学社和共进会。这两个团体,从根本上说有许多共同点:他们都以推翻清朝政府、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作为自己的目标;都在湖北新军中进行比较深入的宣传和组织工作;都受到同盟会的深刻影响,共进会的领导成员原来几乎都是同盟会的会员,文学社的主要领导人蒋翊武、刘复基也曾参加过同盟会①。它们的成员有一部分是交叉的,既是文学社社员,又是共进会会员,如蔡济民等便是。但它们也有明显的不同特点: 第一,文学社在湖北新军中活动的历史很久。它的前身是军队同盟会、群治学社、振武学社,从1908年起便相继在新军中默默地坚持秘密的革命活动。它的活动重点始终在新军中。共进会本部是在日本东京成立的。1909年,孙武回国开始在湖北活动。他们最初在学堂、会党和新军中都发展力量,重点是想依靠会党起义。后来从挫折中接受教训,把重点转移到新军方面。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20)
<正>10月14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在广州会面,就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以及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交换意见,达成积极共识。张志军表示,我们在广州举行工作会面,很有意义。广州凝结着两岸同胞许多共同的历史记忆,记载着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记载着孙中山先生为了实现"振兴中华"的理想发动的黄花岗起义等抗争足迹,记载着国共两党为了国家的未来和民族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15,(3)
<正>林文英(1873-1914),男,原名林天泽,原籍海南文昌清澜镇世坑村人,1873年出生于泰国。年少就胸怀大志,通经史。中学毕业后自泰国赴东京留学,与孙中山结识,参加中国同盟会。毕业后返泰创办《华暹时报》,宣传革命,参加过镇南关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在患难中极力辅助孙中山,多次巧妙掩护孙中山脱险。1909年,遵照孙中山指示返琼成立同盟会海口支会。辛亥革命胜利后,任广东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0,(10):76-77
在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史上,广州无疑有着重要的地位。1841年,广州三元里乡民自发组织起来,予英国侵略军以有力的打击:1911年4月27日,由孙中山等领导的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为推翻帝制、创建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吹晌了前奏: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为海陆军大元帅,誓师北伐: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再揭护法旗帜: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4.
王亮 《两岸关系》2011,(5):14-17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世纪,当我们回首往事时,大多数人会联想到发生在中国南方的武昌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四川的保路运动,以及中山先生重要的活动地点上海、南京等。其实,在当时的北京也同样发生了许多与辛亥革命密不可分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5.
二、投身革民军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下午5时30分,黄花岗起义的枪声震撼着黄埔陆军小学堂的每个角落。按原计划,陆军小学堂的同盟会员都配合起义,夺取黄埔炮台,可惜还未下达出发命令,黄花岗起义因走漏消息而被镇压,牺牲70多人,这就是名垂青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革命党人英勇顽强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深刻地影响了邓演达等陆军小学堂的众多学生。  相似文献   

16.
史要回放     
《传承》2004,(2)
桂籍志士参加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黄兴按照孙中山的部署发动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是日,黄兴率130多名敢死队员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击毙卫队管带金振邦及卫兵多人,两广总督张鸣岐越墙逃走,义军焚烧总督衙门。其后,敢死队与大队清军激战,因敌众我寡而失败。黄花岗起义震动全国,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参加起义的桂籍志士有30人,其中7人壮烈牺牲。他们是平南县的韦统铃、韦统淮、韦荣初、韦树谟、林盛初,桂平县的李德山,永淳县(今属横县)的韦云卿。两广统一1926年3月15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两广统一案》,规…  相似文献   

17.
潘其旭 《当代广西》2011,(19):26-27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帝王统治,开创了中国走上民主共和的历史新纪元。正值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当我们回顾辛亥革命运动的曲折历程,尤其是开展武装斗争的英勇事迹,都一定会提起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也必然说到广州起义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而在这当中你可曾知道,孙中山任命的镇南关革命军都督黄明堂、副司令李佑卿,他们均为壮族人;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亦有韦云卿、韦统铃、韦统淮、韦树模、韦荣初等5位壮族英烈。  相似文献   

18.
王武 《求索》2011,(10):249-251
黄兴在黄花岗起义中的战略战术:1、召集全党的精英组成“选锋队”,带动新军及其他革命力量举义;2、集中力量发难于革命条件好且有影响力的省城;3、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的战略规划;4、精兵突袭、里应外合的战术方针等,较为完整地体现出此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武装起义的战术方针和光复全国的战略思路;在理论和实践上均为近代中国的军事斗争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叶剑英元帅曾赋诗《在广州丘老家宴》,诗曰:蛇羹鱼弹胜莼鲈,越秀山前客不孤。溜到新声翻旧调,顿令乡思起乘除。标题中的“丘老”,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丘哲。丘哲是同盟会会员,曾参加过黄花岗等多次武装起义。1930年参与组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党前身),1941年参与筹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他在寻求祖国富强、民族独立的奋斗历程中,与不少中共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03,(5)
辛亥元勋蒋翊武桂林就义1913年9月9日,辛亥革命的元勋蒋翊武于桂林市英勇就义。蒋翊武,湖南澧县人,1885年生。1905年加入同盟会,后在桂林新军混成协任工兵营长。1909年转往湖北新军,开展反清活动。1911年秋,与共进会组织起义领导机关,被推为总司令。10月10日,发动武昌起义,为推翻清王朝作出重大贡献。后继黄兴任战时总司令和驻汉(武汉)招抚使。袁世凯纂夺中华民国总统后,任命蒋翊武为高等军事顾问,并授陆军中将、上将衔,蒋坚拒不就。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蒋回湖南任荆豫招抚使,策动反袁。因事泄转往广西策动陆荣廷反袁,不幸在兴安被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