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淑敏 《经济与法》2003,(12):90-91
商标反向假冒,是相对于一般商标假冒之特殊的侵权形式。一般商标假冒侵权行为是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将他人的注册商标冠于自己的产品之上进行销售的行为。商标反向假冒是指不经商标权人许可,将他人产品上的商标标识隐去或除去,冠以自己的商标,或者不冠任何商标而将商品在市场上出售的侵权行为。一般商标假冒侵权是假他人商标之名、行销售自己产品之实,商标反向假冒则是假他人产品良好质量之名、行扬自己声望之实,二者表现形式不同,实质都是商标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2.
美国商标法中的反向假冒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京中级人民法院于1994年5月受理了我国第一起商标反向假冒案,1998年6月作出了判决。该案例曾在知识产权界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讨论。有人认为“似乎难以自圆其说”,还有人认为这“在国外是老问题,并且是已经解决了”。笔者无意于在本文中对此作出评论。美国关于反向假冒的学说及其判例甚为发达,近年来有所发展。在评价、借鉴之前,不妨先看看美国知识产权中反向假冒理论是如何发展的。比较研究外国同类的法律制  相似文献   

3.
论商标反向假冒的性质——兼谈商标的使用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是我国商标法理论与实践进程中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一件新型的商标纠纷案件再次让我们感到理论常常是灰色的--这就是著名的"枫叶"诉"鳄鱼"案:北京百盛轻工发展有限公司将北京市京工工业集团服装一厂生产的西裤商标"枫叶"撤换成"鳄鱼"商标再进行销售,从而引发了这场风波.  相似文献   

4.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一直以来争议不断,商标权用尽原则是防止商标权人滥用商标权的重要原则,文章分析了商标权用尽原则及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含义,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不能以商标权用尽原则否定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侵权性。  相似文献   

5.
反向假冒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之  白洪娟 《知识产权》2004,14(1):36-39
自1994年"枫叶"诉"鳄鱼"案以来,反向假冒问题引起了长期争议.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总的来说,否定者占据了上风.1在已有的司法审判中反向假冒行为有的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有的被认定为商标侵权.2这些实践在2001年<商标法>修改时得到了反映,该法第52条中明确规定反向假冒属于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3  相似文献   

6.
商标领域的反向假冒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反向假冒商标是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消除他人的商标而将自己的商标用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上进行销售的行为。本文通过对反向假冒行为侵权性、商标权的分析及权利用尽原则的思考,论述了反向假冒行为属于侵害商标权的行为,同时应该完善我国反向假冒商标方面的立法。  相似文献   

8.
9.
对商标权取得原则和商标“反向假冒”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晓海 《知识产权》1999,9(1):16-19
一商标权取得原则① 1.我国商标权注册取得原则的绝对性 按现行中国商标法第3条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这一条确立了我国商标权只有基于注册才能取得的原则。商标注册取得原则包括下列内容:用于相同或相似商品或服务的相同或相似的商标核准注册在先申请的商标;同一天申请的,核准注册在先使用的商标②;同日使用或者均未使用的,核准注册由各申请人协商一致确定一申请人,核准注册该人的商标;如达不成协议,在商标局主持下由申请人抽签决定或者由商标局裁定一申请人,核准注册该人的商标③…  相似文献   

10.
于金葵 《知识产权》2001,11(6):45-46
根据欧盟——中国知识产权合作项目的安排,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于今年7月和9月分别在桂林、成都、青岛举办了3期知识产权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大约300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结束后,学员们交来的心得体会,有不少写得有一定深度。现选登其中3篇,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2002年8月12日起,在北京、天津、杭州、深圳四个试点城市同时发放"2002"式个性化车牌,有车一族可以自主选择一个自己中意的车牌号.一件原本是枯燥无味、政府包办的事,一时成了一种充满趣味性、全民参与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商标反向假冒是一种较一般商标假冒行为更为隐蔽、更具欺骗性的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如果说在商标法修订前,尚存在对反向假冒行为是否侵犯商标权的争议的话,那么随着新商标法的公布和实施,有关争论已经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3.
邓宏光 《法学论坛》2007,22(6):88-94
商标法的价值定位决定了商标法的取向,影响着商标具体制度的设计.目前我国《商标法》将"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和"维护消费者利益"作为立法宗旨,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应将商标法定位为"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护商标权人利益"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并应以此修改我国《商标法》的第1条规定.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生活》2013,(18):41-41
2013年8月30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正案。新《商标法》将根据该修正案作相应修改后重新公布,于2014年5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5.
新《商标法》对驰名商标制度进行了调整.有利于改变目前驰名商标异化的现象。追根溯源,从驰名商标制度的产生稻发震出发,  相似文献   

16.
依据<商标法>的相关规定,申请注册商标不得损害他人在先著作权.在商标评审案件审理实践中.对于如何判定是否构成对在先著作权的损害还存在不少争论.拟结合<商标审理标准>,对审理商标评审案件时,如何准确把握相关标准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履行WTO的一揽子协议以及加快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 ,新的《商标法》终于出台了。修改后的《商标法》基本上与Trips协议保持一致 ,并有所发展 ,但仍有遗憾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丁杰 《法制与社会》2014,(12):96+100
《商标法》中的"在先权利"是指在商标注册申请日之前已经存在的与该商标冲突的民事权利。商标法中的在先权有别于在先权利,是指处理在后商标权与他人在先权利的冲突所遵循的原则。新《商标法》的在先权条款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所列举的在先权利种类增多;限定异议主体资格符合在先权利的私权属性;异议程序趋合理化利于高效、合理解决先后权利冲突;厘定"撤销"和"宣告无效"使法律用语准确化。  相似文献   

19.
新《商标法》于2001年12月1日开始施行,这是我国1982年制定《商标法》,1993年修改一次后的又一重大举措。国家工商总局局长王众孚称之为“我国商标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反假冒贸易协定》述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反假冒贸易协定>是由美、欧、日等知识产权强国和地区发起并正在进行谈判的旨在全面加强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诸边协议.从2010年4月公布的草案看,该<协定>内容广泛,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民事、行政、刑事等所有保护手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TRIPS等现行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尤其是对数字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协定>谈判进一步彰显了知识产权国际发展的强保护趋势.一旦<协定>生效,作为贸易大国的中国将面临较大的加入压力.当前密切跟踪研究<协定>谈判,并适当做好相关应对准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