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新型的耐火保温材料——硅酸铝耐火纤维(也叫陶瓷纤维),用于各式工业窰炉的内衬和隔热保温层,一般可节约能源30~40%。这种材料由江苏省东台县安丰特种耐火器材厂生产,目前已推广应用。实践证明,在工业窰炉內使用这种新材料花錢少、改造简便、收  相似文献   

2.
黑城出土的刻本、写本律令文书,为研究元代法律典籍提供了版本学的新材料.出土的元代词讼文书,对元代的诉状文书格式进行了验证,同时提供了民事案件审理中新的状式写法,为我们了解元代多民族交汇地区的生活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为研究元代审判程序提供了新材料.研究好、利用好这批文书,将对元代西北地区的司法现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一任总统奥巴马被称为"网络总统",因为在他和其团队的竞选过程中,网络这种新媒体发挥了巨大的功能,个人网站、博客、播客、搜索引擎、网络游戏都成为其总统之路的助推工具.本文通过分析这些网络营销工具的使用,揭示竞选中新媒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某,男,58岁,农民.1997年8月29日被张某用铁锨击伤左上臂部,伤后3小时住进医院.临床检查:左上臂外侧中上段有一长2 cm,深达骨质的裂创,无功能障碍,x线片报告:左肱骨内侧中下段线状骨折.公安机关法医鉴定认为左肱骨内侧中下段线状骨折,损伤属于轻伤.审判中被告人提出异议,进行复核鉴定.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法的起源问题,有的同志认为,中国早在原始社会,或者是传说中的黄帝、尧舜时代就已经有了法。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根据现有材料,我认为,中国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不过,那时还没有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  相似文献   

6.
孙国东 《河北法学》2007,25(9):8-11
庞德社会学法理学受到索罗金文化整合理论的影响,实质上是一种基于社会利益的文化整合与规范整合相结合而探讨法律与社会整合问题的学说.这种理论的(可能)代价是法律工具主义、政治威权主义甚或极权主义;这种规范整合的理论限度是其效果与社会规模和复杂程度成反比,谋求实质性判准的文化整合也不符合后形而上时代社会复杂化、多元化和理性情境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工具痕迹检验中使用的微量化学斑点测试法[刊,英]/Novoselsky,Y.//法庭科学杂志.-1995,40(5).-865~866 各种切割工具都有可能在犯罪活动中使用,例如:切割锁的钳子和切割电线的剪刀等。为了把从嫌疑犯处搜出的工具与被切割的物证联系在一起,就必须把留在物证上的痕迹与可疑工具产生的痕迹进行对照。在刀片长而留在物证上面的痕迹短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多次试切才能找到留在物证上的切痕。当物证材料与工具刀片的钢不同时.为了快速找出工具刀片的切砍区域,用斑点试验法找出留在物证上的可疑工具上的金属痕迹的  相似文献   

8.
高某,男,58岁,农民。1997年8月29日被张某用铁锨击伤左上臂部,伤后3小时住进医院。临床检查:左上臂外侧中上段有一长2cm,深达骨质的裂创,无功能障碍,x线片报告:左肱骨内侧中下段线状骨折。公安机关法医鉴定认为左肱骨内侧中下段线状骨折,损伤属于轻伤。审判中被告人提出异议,进行复核鉴定。法医学书证审查:①审阅原始肱骨X线片,肱骨内侧中下段可见一由皮质斜贯髓腔的线状低密度影。②审阅病历,无局部肿胀、骨擦音及功能障碍等骨折体征。③1998年3月10日X线片复查,肢骨内侧中下段线状影像消失,骨质结构来见异常改变。鉴定结…  相似文献   

9.
工具痕迹检验一直是痕迹检验中的难点,一是痕迹样本制作难,二是比对检验难。工具痕迹样本制作的难点一是表现在选用材料上,其硬度、塑性要适当,既要能很好的反映工具的特征,又要不破坏工具的特征;二是要利于操作,能尽量模拟出与现场痕迹形成条件一致的作用方式。因此,合适的材料,对样本的制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对检验难点表现在痕迹变化多,特征细、密,而比较显微镜视场小,难于定位。笔者在工作中发现“透明皂”是制作砍切工具痕迹样本的一种很好的材料,完全能满足上述二个条件,既经济又容易获得;样本制作完成后利用扫描仪转换成数码照片,与检材照片一同导人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就可以直观地进行比对检验。  相似文献   

10.
《唐刺史考全编》2000年1月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实际上付梓的时间较早。因此后来发现的新出土唐人墓志中的若干刺史材料,已来不及收入,同时,还发现书中有个别错误没有改正。考虑到这些材料对唐代史研究颇为有用,也为了不贻误读,现在把已经发现的新的刺史材料和未改正的错误54条发表出来,作为《唐刺中考全编》的订补,供研究唐代史的学参考。章分三个部分;一、增补刺史姓名及材料;二、增补重要新材料;三、订正任职年限和名字。  相似文献   

11.
在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过程中.经常遇到因建筑工程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艺使现有的检测规范和常规检测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举例介绍了运用现代材料检测技术如差示扫描量热,红外吸收光谱等判断地热管使用两年后失效的原因,以及测定外保温聚合物抹面砂浆中的有机物含量和性质判断保温板面层砂浆空鼓脱落的原因,证明了在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中采用现代材料检测技术的必要性。还介绍了建筑工程质量鉴定中采用现代材料检测技术的体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当事人之间对于纠纷的化解在任何阶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共同意志,这种共同意志的存在,使得合意解决纠纷的安排在任何阶段都有可能.民事检察和解具有解决纠纷的工具价值,还可以促进社会诚信,可以迭到化解纠纷与法律监督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用硫酸毁灭尸体、作案工具及犯罪物证的手段是近年来出现在西安市一种新的犯罪动向.犯罪分子之所以采用浓硫酸为毁证灭迹的主要工具,是因为它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小体积的木材、纺织物、纸张等在其强烈的腐蚀下倾刻间融化殆尽,很少留下残留物;而且这种试剂来源比较便利.以下介绍两例.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基层金融系统的“超前消费”现象十分普遍,主要表现在办公楼最气派,汽车最豪华,通讯工具最先进,职工福利最好.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专业银行利用手中的信贷大权,在向集体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租赁公司发放贷款时,要求这些企业建办公用房、购买豪华小汽车,然后通过租赁的方式归己使用.二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因车而起的矛盾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涉及到笔迹检验的案件也占到了很大的一部分.例如由于占用他人车位、占道等停放问题,停放的车辆被人用硬物锐器划伤,并写上辱骂、恐吓等字迹;还有因为个人之间的矛盾,而将车主的爱车划伤或者刻划上字迹等.这类案件集中体现了文检专业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刻划字迹的检验.这种刻划字迹的检验属于书写条件变化字迹检验的范畴,是书写工具和承受物等外部条件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字迹.所谓刻划字,就是利用各种硬性的非正常的书写工具,在各种硬性物体表面刻写而成的字迹.本文就汽车车身上刻划字迹的检验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玻璃品整体为钝器,分离的碎片为锐器,其作用于人体时具钝、锐器伤特征。现将本人近年来对玻璃损伤的案例观察报告于下。损伤检验资料玻璃器(如酒瓶、花瓶、烟灰缸等)打击头面部致伤6例,玻璃器未碎。检见损伤:(1)片状皮下出血,其边缘清楚;(2)圆形、类图形及片状表皮剥脱,剥脱面光滑,无点、线状擦划痕,有两例见大片表皮附着于剥脱面一侧;(3)条、弧形挫裂创,创周见条、片状表皮剥脱,其面光滑,创壁间有组织间桥,创底不平整;(4)有一例检见颅骨线状骨拆。玻璃碎片致伤3例。一例吻须自杀未死者,颈部见多道线状表皮剥脱,多…  相似文献   

17.
非对等咬合钳具形成痕迹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通过材料的变形分析,对非对等咬合的钳类工具所形成的痕迹进行研究,阐述了不同坡面上的变形性质和痕迹特点,总结了痕迹与工具的对应关系,为工作实践指出了分析和检验鉴定的方法,同时对钳类工具痕迹的形成原理作出了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18.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是从传统金融市场中衍生而来的新兴市场,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根源.20世纪70年代后,在规避市场风险,促进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同时,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几乎与金融衍生工具有着直接的联系.有鉴于此,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金融衍生工具经营机构都把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监管作为一项崭新的研究课题.研究各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法律监管体系,并对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作为两套基本价值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分析多样性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在国内法和国际法的体现,进而论述社会中与多样性有关的这些价值之间的矛盾或冲突。要解决这些争端,需要在相同类型的价值之间或不同类型的价值之间作出选择。一个理性的人和整个社会很有可能在两个工具价值之间选择更有效的一个,在两个内在价值或在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之间选择更重要的一个。虽然很少有明确的分析和论证,这种选择在法律中可以得到体现。有必要以更直接的方式来更明确和更好地分析和处理这种冲突。  相似文献   

20.
俄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应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只有采取了有效的教与学行为,才能唤醒沉睡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