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新时代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有着重大的时代价值,其形成、落实以及深化改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意见》的出台,使现阶段对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的框架设计和方式选择等方面进行阐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最好的场所、最便捷的服务"提供给人民群众,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司法为民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与高速发展期,由此引发的社会纠纷更富专业性、复杂性与多元性。传统的以司法为核心的纠纷解决机制已不再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化解社会纠纷、构建科学合理的纠纷解决机制,已成为每一个国家必须面对的课题。相较于大陆,台湾地区目前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行政解纷机制体系,客观、细致地梳理与分析台湾地区行政调解制度、行政调处制度在民事纠纷解决过程中的运用,汲取其有益经验并予以借鉴和发展,以期构建与完善大陆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中,由行政机关担任居中裁判主体的行政解纷机制因具备多重价值而逐渐凸显出优于其他解纷机制的特点。但事实上,行政解纷机制理论预期上的优势却尚未能在实践中得以全面实现,即尚未发挥其最大效能。若以自治为行政解纷机制构建之基石,以法治为行政解纷机制运行之保障,二者的契合将使行政解纷机制效能最大化的实现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解纷机制不断发展完善,逐渐成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质性研究方法,从形式特征与内容特征两方面入手,对十八大以来的224份政策文本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解纷机制的发展历程是向基层赋能放权、丰富治理要素、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可划分为承上启下、系统布局和全面深化三个阶段。其演化的核心逻辑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法治建设以及坚持多项制度的统筹协调与系统推进。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发展,我国农村解纷机制已然形成了目标明确、要素完备、层次分明的功能体系:顶层设计层探索并确立了一系列基本原则和较为完善的解纷工作格局;行动策略层以制度建设与平台建设为抓手,有效提高工作效能;保障要素层从组织领导、经费、人员、宣传、监督考评五个部分,对机制的有效运行予以支撑。  相似文献   

5.
涉诉信访制度是我国多元化解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完整的制度构建。涉诉信访的终结机制作为打开涉诉信访制度的突破口,亟须系统化、理论化的构建。各级法院在实践中也总结出了不同的终结机制,为整个制度的整合与完整提供了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布裁判文书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史,至今仍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对其进行规制;系统的研究也乏善可陈。不管以什么形式公布裁判文书都有其重大意义,但是,对于其公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略。在此基础上,为裁判文书的法治化,勾勒整体性的框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社会在加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积聚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往往成为引发群体性矛盾的导火索。基层公安机关迫切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解决纠纷机制来化解群体性矛盾。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协商和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解决机制的功能,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和手段化解群体性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文秘人员素质与文书档案管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瑞玲 《工会论坛》2007,13(3):159-160
文字秘书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必设的工作人员,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文秘人员的工作又往往与文档和文档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文字秘书的素质修养是形成高水平文书档案的重要基础条件。这就要不断加强基层文秘和文档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文字秘书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和法治现代化的纵深发展,要求我国民事纠纷解决领域的非讼解纷机制也应与时俱进,进行现代化转型。作为构建现代非讼解纷机制的逻辑前提,首先应当认清我国民事纠纷非讼解决机制的发展现状,并论证现代民事纠纷非讼解决机制的指标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寻找我国传统民事纠纷非讼解决机制与现代性要求之间的差距,并以现代非讼解纷机制的指标性特征为参照系,从理念和制度建构两个层面推动我国传统民事纠纷非讼解决机制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11.
注重和加强公安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实现从传统的专才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公安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公安高等教育思想转变过程中深化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公安院校注重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必须以人文学科为基础,其中语文学科以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最佳切入点。作为公安院校特有的语文课程,公安文书写作课最能融阅读、作文、做人三位一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笔迹鉴定、印章印文鉴定、时间鉴定、变造文件鉴定等常见案件中存在着案后样本质量不高、朱墨为同性色料的时序问题、相对时间鉴定缺乏比对样本、具有“先潜意识”的变造文件难以鉴定等问题.应当从提高样本质量、开展模拟实验、互动交流鉴定检验等方面提升司法鉴定工作水平和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在清至民国时期贵州清水江下游的黔东南苗侗等村寨,存在多种形式的纠纷解决文书,以应对当地基于不同主观过错或社会危害程度的各类纠纷。大量纠纷文书的存在既与本地民族特色有关,也与当地官方的制度安排关系密切。由清白字到诉讼相关文书,当事人的自由意志逐渐受到约束,直至由准权威的头人或具有完全权威的官方以单方面意志作出裁决,强制解决纠纷。在纠纷解决过程中,官府与国法成为最后一道潜在压力,在纠纷双方重复博弈的过程中,是促成纠纷于民间解决的重要机制。清水江纠纷文书是在"契约文书东来"过程中,汉文化与苗侗民族文化冲击与反应的产物。这些纠纷文书既有汉文化的特色,亦有本土民族特征。各类纠纷文书反映苗侗村寨内部演生的纠纷解决机制有着顽强生命力,与诉讼共同构成当地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判决书、裁定书,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职能的最终体现.法院裁判文书,是整个司法文书体系的核心,是特定时代、特定法律制度下法律文化的真实写照.裁判文书的结构和风格,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司法制度、审判方式的折射.裁判文书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审判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司法改革成果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5.
订书机是人们在民商事活动中文书往来传递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篡改、伪造、复制订书机装订的文书以达到自己不法利益情况屡见不鲜。订书机装订文书的特点主要反映在订书钉附近,参考订书钉的类型,根据使用原钉、新钉或不拆钉进行伪造表现出的特殊形态判断真伪,并对不同来源的文书检材或样本进行同一认定论证。  相似文献   

16.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兴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茶文化的兴盛是对历史上茶文化吸收和发展的结果。茶文化在唐代的最终形成,决定着唐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饮茶风气的普遍、陆羽《茶经》的问世、大宗茶市的出现、茶税制度的建立、饮茶习俗的外传等都说明了唐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7.
袁博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4,(3):144-144,F0003
“法官后语”是附加于裁判文书规范化格式后的一段针对当事人的偏重道德感化、伦理教育或者个案启示的简短文字,它代表合议庭全体法官的道德评判或者法律方面的意见,是对裁判理由和结果的补充说明,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法官后语”带有极强的道德教化和伦理色彩,实为对传统裁判文书规范形式的一种伦理化突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法官后语”自1996年首次在司法裁判中使用后一直争议不断。  相似文献   

18.
民事审判中辩论式的庭审方式强化了庭审的功能,明确了辩论双方的举证责任,引入了举证、质证、认证的程序。这一改革成果理应在裁判文书中予以充分反映,然而,目前民事审判实践中的做法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改革民事裁判文书,使之适应庭审方式的改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刑事裁判文书说理主要包括定性论证、量刑论证、总结性意见和对控辩双方不同意见的采纳说明以及引用法律条文等内容。评价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优劣可从正确性、针对性、平衡性等方面进行。法官后语、附案件裁判所依据的法律条文、结案报告书论文化、规范说理制度等方式可以有效地辅助刑事裁判文书说理。加强裁判文书说理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切入点;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可以提高裁判质量,维护司法权威;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可以提高法官的素养和自律力。  相似文献   

20.
司法是解决社会纠纷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屏障,司法发挥作用的程度通常受制于行政和社会自身之解纷机能的出色作为。故此,应当理性地正视司法的有限性;并树立"综合司法改革"理念,在定位于最后屏障的前提下,将司法改革置于整个社会改革体系之中,正视并充分整合行政与社会自身之纠纷调处资源,以促成社会矛盾解决机制的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