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立法原意而言。官员道教的制度化是对官员道教行为的规范约束,还是鼓励这种形式的权力反省?进而言之。官员道教制度化以后,道教行为将会越来越多。还是变得越来越少? 日前,深圳市监察部门出台了《深圳市政府部门责任检讨及失职道歉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政府部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或严重社会影响的,应当向公众道歉。  相似文献   

2.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立法背景及其沿革美国《反海外腐败法》于1977年制定,期间经过1988年、1994年和1998年三次修改,其宗旨在于限制美国公司和个人贿赂国外政府官员的行为, 是目前规制美国企业对外行贿的最主要的法律。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生活》2009,(9):61-61
美国《纽约时报》消息称,美国政府官员近日在采访中称,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近月来拦截和监听美国公民私人电子邮件和电话的行为已经超越美国国会去年设下的限制范围。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社会》2011,(6):58-59
安立志在《民主与法治》撰文认为,民众对政府产生“不满意”。应当从矫正政府施政。约束官员行为来着手,当政府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官员确立了执政为民的意识,并切实付之行动。民众的“不满意”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政府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国务院分别于1999年和2004年专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依法行政提出明确要求,并进行重点部署。尽管如此,不少政府部门和官员对依法行政的走向和蓝图并没有正确地认识和清晰地把握,一些地方的依法行政进程依然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6.
竞业限制关系中蕴含着由多元利益所构成的复杂利益结构,对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应当在利益衡量中谨慎地认定。其中的关键点是将经济补偿的约定和支付作为离职竞业限制协议的有效要件和生效要件之一,并将无经济补偿的离职竞业限制协议认定为无效。竞业限制本质上是对竞争关系的调整,《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侵害商业秘密行为的规制,其效果优于《劳动法》所确立的竞业限制制度。实践中,应进一步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商业秘密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7.
李娟 《法制与社会》2010,(15):150-152
国家豁免原则是一条习惯国际法原则,源自国家独立、尊严及平等原则。国家豁免原本只及于国家本身。政府官员个人是否享有国家豁免,国际公约和各国国内法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随着限制豁免论的发展,政府官员个人不享有国家豁免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多,私人行为、违反国内法的行为以及国际罪行等都将导致政府官员成为法院的被告。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社会》2012,(12):8-9
中介组织的腐败行为,不仅腐蚀了大量政府官员,由其出具的虚假证明文件,作出的鉴证文书,提供的法律意见等,还影响政府的决策水平和决策质量,甚至导致政府部门决策失误,直接引发国有资产流失、安全生产隐患、豆腐渣工程等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的反腐败委员会据日本《读卖新闻》与《每日新闻》自马尼拉的报道,菲律宾总统拉莫斯颁布总统令,设立一个直属总统的肃贪委员会,以防止政府官员及公务员贪污。反腐败委员会针对海关、国税局等政府部门职员的私生活进行调查,如发现有涉嫌绯闻。赌博等事情,一律撤...  相似文献   

10.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7条规定了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限制竞争行为,根据该条的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该条是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的禁止性规定。其中第1款禁止其实施行政性强制经营行为;第2款禁止其实施地区封锁行为。  相似文献   

11.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同样存在行政垄断问题。尽管美国的州行为理论可以使州和地方政府的反竞争行为在一定条件下豁免于反托拉斯法,但州行为理论的适用存在诸多限制,美国法院也十分注重对州及地方政府实施行政垄断的意图进行控制。我国《反垄断法》关于行政垄断规定的最大问题在于没有突出《反垄断法》的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7条规定了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限制竞争行为。根据该条的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该条是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的禁止性规定。其中第1款禁止其实施行政性强制经营行为,第2款禁止其实施地区封锁行为。 一、行政性强制经营行为 行政性强制经营行为是指以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行政权力为根据,对市场经营活动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上期答案     
《江淮法治》2013,(2):57-57
《公务员退休后还能构成受贿罪吗》 退休和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必须廉洁自律.否则也可能会受到刑罚处罚、根据我国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退休和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实施以下行为的,构成贿赂方面的犯罪:(1)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  相似文献   

14.
朱学磊 《时代法学》2015,13(1):8-14
所谓"管制性征收",是指政府在对经济社会诸领域进行管制时,由于过分限制了公民的财产权而造成对公民财产事实上的征收。管制性征收是一种"反向征收",它因公民对政府管制行为合法性和合宪性的挑战而出现。请求权基础对于公民面对管制性征收获得救济具有决定意义。美国公民可以基于宪法中的"征收条款"或者"补偿条款"提出对政府管制行为的挑战,德国公民只能依据《基本法》的规定请求法院判决政府管制行为无效。在中国,根据《立法法》和《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公民关于管制性征收的请求权基础是相当模糊的。  相似文献   

15.
笑笑 《江淮法治》2010,(4):42-42
美国的财产申报制度始于1978年颁布的《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根据这项法律,包括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任职前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上任后还须按月申报。同时,财产申报不只限于申报者本人,还须包括其配偶和抚养子女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6.
李泉 《天津检察》2008,(2):41-41
行为人在职时为请托人谋利,离职后收受财物的问题,在理论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离职后受贿”,即事后受贿。国家工作人员事先实施某种职务行为,为他人谋取利益时,没有受贿的故意,离职后明知他人交付的财物是对自己职务行为的不正当报酬而予以收受的(离职后受财),是否成立受贿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给予了肯定回答,这样的规定增强了实践中对事后受贿行为的认定。在此,笔者对于《意见》中涉及的“在职时为请托人谋利,离职后收受财物”的事后受贿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7.
杜放  桑彤 《政府法制》2014,(22):50-50
去年10月中组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下发以来,A股上市公司掀起独立董事离职潮。据记者统计,300余家上市公司已发布近260名独董的离任公告,其中“官员独董”120名左右,但也有不少上市公司的“官员独董”依然在职。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将与国家工作人员或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收受贿赂的行为,或者是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本人利用原来的地位、工作便利和影响力索取和收受贿赂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但是,《刑法修正案(七)》并未明确规定"关系密切的人"的内涵和外延,这给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增加了难度。一、"关系密切的人"的具体范围认定一般而言,除了近亲属之外,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或  相似文献   

19.
介绍和评述了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2007年9月28日发布的《知识产权利用的反垄断法指南》。该《指南》提出了在知识产权领域适用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并分别从私人垄断和不合理交易限制以及不公正交易行为的角度分别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排除限制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法讯     
《法律与生活》2009,(10):5-5
由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制订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已于5月1日正式生效。规定明确指出,各级政府在职官员不管谁弄虚作假都将被迫责问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