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本文特指国有企业)的改革,自1979年春开始至今已有10年的时间。在经历了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初始阶段后,从1986年底以来进入了突出“两权分离”、着重解决企业经营机制的阶段。人们的注意力已集中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上,并在此基础上着力研究、探索以较优经营机制为核心的新的所有制改革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内容和形式目前,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基本形式是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年全国已有95%左右的全民所有制工商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煤炭、冶金、石油和石化、铁路等行业也实行了行业承包或投入产出承包。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经济责任制的一种形式,它是在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上,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使企业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理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改革国家所有制的现实途径,对深化国营企业的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应如何承担法律责任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二条规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授予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企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以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十八条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以国家授予它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根据上述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民事责任应以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为限。但在实践中,有些企业债权人、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对"国家授予它经营管理的财产"的认识上有偏差,往往对领取企业法人执照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子企业在注册资本到位、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不足以承担债权人的债权时,要求其出资企业承担民事责  相似文献   

5.
信息博览     
陈燕:我国经济学出现七大学派 1、经营权主导改革学派。是我国80年代经济改革的主流学派,他们研究的重心就是国有制企业的改革,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两权分离理论为其理论基础。他们主张国有企业改革应当坚持全民所有制性质,即在保持国有企业国家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下放经营权,把经营权从政府转到企业手中,形成新的,国有企业经营体制,这种经营体制的基本模式是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相似文献   

6.
<正> 1987年10月12—16日,国家体改委与世界银行合作在北京举行“企业机制改革国际讨论会”。国家体改委、国家经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及几个改革试点城市的大企业的代表,与来自巴西、保加利亚、联邦德国、印度、美国、南斯拉夫和世界银行的专家,对拓宽我国企业机制改革发表了如下有见地的看法: 一、政府调控权与国家的所有权分离更重要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国有企业缺乏公平竞争条件,经营自主权没有完全落实。其原因是:国家的所有权、政府的调控权、企业的经营权三者关系没有理顺。目前调控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比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厉有为在1994年1月26日《深圳商报》上撰文指出,在国有资产产权改革中,实行三重所有权的分离与重组,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这样可最终把国有资产的产权落到实处。所谓“三重所有权”,即国家最终所有权、各级政府实际所有权、企业法人的委托所有权。这样对国有资产分离重组之后,有以下好处:第一,维护了全民所有制,为国有资产产权的实现形式找出了一条路子。这不仅从法律上使国有资产国家所有制得到保障,而且在必要时使国家对任何国有资产拥有最终占有权和处置权。第二,可以充分明确和发挥各级政府对国有资产的责任和权力,实现产…  相似文献   

8.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提出,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的产权界定所依据的处理办法是: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和机构以货币、实物和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向企业投资形成的国家资本金;全民所有制企业运用国家资本金及在经营中借入的资金等所形成的税后利润经国家批准留给企业作为增加投资的部分。以及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等;均界定为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9.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博特里克·博尔顿在《过渡经济学》杂志1995年第1期上发表《私有化和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中国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一文,认为企业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所有制,而在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后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监督和产品市场竞争机制。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可以引入上述机制。中国企业改革特别是乡镇企业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采取了在保留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同时,改  相似文献   

10.
全民所有制企业内部包含国家、企业、个人三个层次的利益关系。企业利益应该是全民所有制内部利益关系体系中的一个独立层次,在理论界是比较一致的。但对企业利益之客观依据的说明,则存在分歧。我认为:企业利益的客观依据是现阶段全民所有制还没有达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直接占有的程度;在现阶段以间接占有为基础的全民所有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形式中发生了生产资料法律上的所有权与经济上的所有权的分离,从而发生了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经济价值”的分割。  相似文献   

11.
<正> 全民企业所有制形式及经营方式的改革,不是企业生产关系变革的全部内容,职工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改革,必须与所有制形式及经营方式改革同步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对分配关系起主要作用。但分配方式不是完全被动的,它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实现,人们在生产中的实际地位具有反作用。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我国全民企业的按劳分配形式与生产资料所有权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背离”现象,两者在运动方向上缺乏趋同性,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对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能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  相似文献   

12.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臧志风(本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什么是企业法人财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出资者所有权同法人财产权分离,这同过去提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有什么不同?企业法人财产权是由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到经营承包、从利改税到拨改贷、从破产兼并到产权多元化等,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近年来,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提出,终于使国企改革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各经济实体为了谋取利益最大化,在逐步走向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以公司法人财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基本制度、保障股东合法权益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在所有制方面,主要表现为产权的多元化。并以此为基础,在经营机制方面,形成所有者各方共同参与经营决策和管理的制衡、激励和创新机制。它比以往企业的其他经营组织形式在体现所有者权益这个根本问题上有着更加直接的实际意义:把属于全体人民的国家财产经营权从理论的探索中真正放到经营者手中,把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从而把确保所有者权益的责任真正落实到实体人即自然人身上,实现了所有权人格化,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内部产生了真正的原动力。在我国现阶段,它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评“企业所有权”论吴易风在近年来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研究中,“企业所有权”论是颇有影响的一种理论。企业所有权论者抨击国家所有权即全民所有权是“产权虚置”。他们说:“何谓产权虚置?从名义上说,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营企业产权,属于全民所有,你我他人人有份。...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了企业改革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15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从放权让利的政策性调整阶段向着力于制度创新阶段的转变。 一、“两权”分离思路——山穷水尽疑无路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原有的企业制度的突出特征是不重视经济规律,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沿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思路,从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权利结构、改革企业经营方式、增强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经营权问题仍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一重要内容,本文在引出国有企业经营权问题的前提下,论述了经营权的概念、经济内涵及国有企业经营权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有效组织形式和合理选择及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企业经营权组织形式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市场化取向的国企改革必然消除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所有权单一化所造成的诸多弊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对分离,最终彻底完成由传统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进行了再认识。首先在农村实行了两权分离,并制订了一系列符合农村现状的新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农村两权分离的成功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实行两权分离,一方面继续保持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另一方面,全民所有制企业主要采取集体经营的方式,集体所有制的农业主要采取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使企业职工和农民有了经营管理权。实践表明,两权分离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张纯 《求索》2007,(11):102-104
我国国家所有权定位渊源于我国宪法第6条以及第7条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④国有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宪法的这一规定常常被人们诠释为:我国公有削就是全民所有权与集体所有权,进而简化为所有制即所有权。实际上,所有权制度仅仅涉及所有制部份利益关系的法律安排,并不能充当实现所有制全部目标的唯一工具。我国现行公有制所有权表现形态为全民所有与集体所有。全民所有应当是公共所有(公有),属于公法性质的所有权,国家所有权应当属于民法上的所有权,是独立于公有之外的公有制的另一所有权表现形式。中国语境下的“公有”既不是“全民所有”,也不是“国家所有”不属于传统民法上的任何所有权类型。  相似文献   

19.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本质上是产权多元化,其法理依据是借鉴现代企业的委托理论,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开。开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章程、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等研究,明确其产权归属和监管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显著的效应。(1)承包经营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明确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经济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