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氏父子桑梓情深2003年8月4日下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特区总部宣布,中央政府根据他的提名,任命唐英年为港府财政司司长。当天下午3时34分,无锡记者拨通远在香港九龙的唐宅电话,转达家乡人民对唐英年被委以重任的热烈祝贺。接电话的是唐英年之父、香港著名实业家唐翔千先生,他以洪亮的嗓音在电话里说:“感谢家乡人民的关心。任命一事来自香港人民的信任,作为新任财政司长,英年他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振兴香港经济……”唐翔千曾任香港工业总会及香港棉纺业工会主席,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1992年…  相似文献   

2.
廖承志遣使南洋 1940年10月,香港。这是中旬的一天下午。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匆匆来到香港国际新闻社,急切地找到刚从桂林转抵香港的胡愈之。 一阵寒暄之后,廖承志单刀直人:“最近,陈嘉庚向周恩来提出,他在新加坡办有一份《南洋商报》。考虑到该报在南洋一带有着广泛的影响,他建议中共派遣一名得力的文化人去帮他办报。周恩来答应  相似文献   

3.
一2004年冬的一场大雪,给古老的北京带来一片洁白。我如约前往拜访一位著名画家,没想到,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文楼也去拜访,我们由此而相识,真是意外的收获。文楼出生于台湾,在台湾读完大学,如今是香港著名雕塑家,他曾协助徐悲鸿纪念馆在香港举办画展。他与徐悲鸿未曾谋面,却与徐  相似文献   

4.
1833年,孙中山从夏威夷归国,进入香港中央书院学习。毕业后他开始思考救国之道,“决定做一个医生,用医道来为人民服务”,于是他进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医院学堂读书。1887年,孙中山又到香港雅丽氏医院继续深造,在那里他遇到对他一生有重要意义、担任教务长的康德黎博士。此后,康博士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业上都给予孙中山以无微不至的关怀。1892年,孙中山以全校之冠的优异成绩毕业获学士学位,教务长康德黎为西医学院能够培养出孙中山这样的优异学生而感到由衷的高兴,特意为他邀请50人赴宴祝贺。毕业后因工作难找,孙中山计划在香港开设药房,…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又是河南大学侨联主席。父亲张禹洲是一位民族企业家,祖籍安徽。祖父年轻时从乡下到上海打工挣钱供子读书。张禹洲一生辛苦创业,走着艰难的“实业救国”之路。他在上海创办“海浦制药厂”,当时中国第一个针剂产品就是由他父亲首创。他还建立了上海搪瓷厂。 1947年迁厂到香港,曾为香港日用品出口作出很大贡献,受到港督的接见。他共有姐弟四人,姐姐张仕仪在香港,妹妹张海仪定居美国,弟弟张信仪定居加拿大。只有他在 50年代毕业于上海一所名牌大学,来到河南古城开封。他在河南大学教授物理化学是一门概念性…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的北京,藏龙卧虎,群雄逐鹿,成为商界巨子云集之地。1992年早春,一个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年轻人悄然从香港来到了北京,北京,对于他太具诱惑力了:这里不仅是祖籍国的伟大首都,而且随着它的日益勃兴不断呈现出巨大商机……这位年轻人就是秘鲁籍华商、香港庄胜(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周建和先生。此时,他旗下已拥有庄胜房地产有限公司、庄胜纺织有限公司、庄胜家电有限公司、庄胜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庄胜车房材料有限公司。平心而论,周建和在香港的业绩十分骄人,30岁年纪,已白手起家创出了一份不菲的产业,而且,事业正在蒸蒸日上。但香港毕竟是…  相似文献   

7.
我和本社驻香港记者陈晓钟先生曾共同采访过香港的一位慈善老人——严宽祜先生。严先生虽已年近90高龄,但仍然奔走于香港与内地之间,以做慈善事业为乐。他的做人品行,令人仰慕。  相似文献   

8.
人民大会堂,第八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健步登上讲台他那洪亮的声音.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饱含深情地倾诉”我爱中国、我爱香港”时,会场响起热烈掌声。这位八旬老人就是全国政协常委、港事顾问、香港《镜报》文化企业发展公司董事长徐四民先生。 徐先生长在海外,中年回国,临近花甲又赴香港创办《镜报》,风风雨雨,近半个世纪,与祖国肝胆相照,为海内外侨胞所敬仰。  相似文献   

9.
正雉尾重插1979年,马玉琪去了香港,理由是"探亲"。他去看望他的父亲。曾经,有一部香港电影叫《城市之光》,讲大陆人来香港投靠老父后,如何被这里的繁华所吸引。可在皇城长大的马玉琪觉得,"香港也没什么,就洋玩意儿多点,但我也不喜欢。"真正打动他的,是这里的人。3月到港,5月郑少秋就拜他为师。"在翠园大酒楼摆了许多桌,挂上横幅,亲友、媒体围满全场,郑少秋当时也有些名气了,可仍旧单膝跪地,给我敬茶"。马玉琪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世界艺术中心的转移是不可避免的事。海外艺术正在把香港作为他们的家。香港出生的艺术家E. L,在美国生活了十年后重返香港,最近他在香港艺术中心成功地举办了一次画展。他说:“香港尚无法与美国相比,但画廊的主人们却看到了这座大都市的未来。我认为,下个世纪初亚洲将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 画廊的经理们认为,许多中国人在过去  相似文献   

11.
自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已先后向香港派驻了28位总督。这些总督既然驻在香港这块中国土地上,自然需要有个中文译名,但是如何译法,就大有讲头了。 英国首任驻港总督Henry Pottinger到任后,中国人把在鸦片战争中对英国人的积恨一股脑儿发在他的身上,因此按照字音给他翻译了一个三不像的中文名字“甸乍”。现在香港中环有一条“甸乍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许多人走到这  相似文献   

12.
1949年春,国民党政权已陷入崩溃前的一片混乱,孙科于3月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后,由广州移居香港。在此期间,他对国民党前途已不抱希望,同时台湾方面既不欢迎他,也不给他发放申请赴美的护照,无奈之中他只得流亡香港和海外。孙科在欧洲、美国前后旅居16年,息影山林,潜心读书,于1965年被邀前往台湾定居,次年出任考试院院长,在其晚年的最后八年,又开始了颇为忙碌的社会活动,直至1973年9月去世。垂暮之年蛰居海外1949年7月,孙科去广州参加国民党非常会议返回香港后,意气消沉,认为“大局已无法挽回”。12月10日,蒋介石由成都飞往台北,没有通知孙科赴…  相似文献   

13.
香港新移民体魄强健,后劲十足。他在广东省实验学校毕业后,下到雷州半岛尖端的徐闻县五一农场,种胶割胶,做小学教师,苦熬了整整十年。1978年5月,他获准移居香港。那时,他除了20港元,一无所有。连几件内衣裤和手表,也是舅舅给他买的。他在舅舅的工厂打工,头一个月得到300元血汗钱,舅舅名正言顺地扣除了手表、内衣费200元。俗话说,到哪个山上唱哪个歌。既来香港,就得学会跟钱打交道;要赚钱,最好自己当老板。这,正是母亲的哥哥给他上的第一课!蓝瑞明当机立断,脱离了舅舅的“庇护”,外出独立创业。他先到一家纸…  相似文献   

14.
一、东南亚国家对香港回归的看法(一)普遍看好香港回归,对“一国两制”寄予高度希望。东南亚各国普遍认为香港回归中国后将继续保持经济繁荣,认为香港与大陆的经济已融为一体,九七后香港作为中国门户的地位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说,“新加坡对香港的顺利回归和保持繁荣充满信心,新加坡将继续在香港投资”。泰国前总理差瓦利表示“相信香港将保持长期的稳定与繁荣”。泰国外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也高度评价“一国两制”的构想,他说,“一国两制”是中国在既要考虑香港的历史现状,又要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维护国家主…  相似文献   

15.
士方 《海内与海外》2014,(6):69+68-69
正自上世纪80年代我开始收藏名人亲笔签名的名片,至今已有藏品60余枚。香港武侠文学大师梁羽生和香港著名作家金依签名的名片很有特色。作为武侠文学大师,梁羽生鼎鼎有名,但梁羽生是他的笔名,他的本名陈文统却知晓的人不多。因此我请他在"陈文统"三字旁签上"梁羽生",这张名片就意趣横生了。金依也是笔名,他本名张初,名片上角有红色"金依"印。我请  相似文献   

16.
辜振甫先生是惠安人,辜姓祖籍地在永春儒林后庙,他对永春有着很深的感情,而他和永春交往的佳话也在永春人中口耳相传。 “泄密”拍拖趣事 1999年3月31日,作为香港福建社团联合会台湾工商考察团成员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实业家周安达源先生,邱祥坤先生与新华社香港分社台湾事务部副部长陈式海3个永春人,在台湾海基会拜会了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  相似文献   

17.
郑裕彤不忌讳别人说他“捞偏门”,大凡做生意皆为一个“利”字,偏门生意是赚钱,正道生意亦是赚钱。开赌的是图利,小赌大赌同样是图利——都指望将别人荷包的钱装进自己荷包。香港富豪强人何鸿桑,已在澳门搞得风生水起,生意火爆。何氏在香港拥有上市公司信德集团,他的大头在澳门,传闻来自赌业的纯利,超过香港任何一位富豪的股息红利。  相似文献   

18.
去年,听说我要去香港,中国作协的领导为我介绍了曾敏之先生,并说曾敏之先生是华人文化圈内的知名人士,他在全球的文化圈内都有相当大的知名度,他不但是香港作家联会的会长,还是加拿大加华作家协会顾问,华侨大学名誉教授,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顾问,广东社会科学院文学院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等等,到了香港,有些事情是可以帮助解决的,而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极好,究竟好到什么程度,作协的同志让我自己去做一个体验。到香港第二天,给曾敏之先生打了一个电话,从电话的印象里,曾先生仿佛是不怎么热情,他只是对我说,在晚上九点钟…  相似文献   

19.
他每走1公里,朋友捐赠1元港币,待6月1日走完香港至北京的2800公里后,382位香港朋友每人捐赠2800元港币,全部用于救助内地失学儿童。  相似文献   

20.
2010年7月30日,我在香港开董事会期间,对一个老朋友谈起近两个月时常困扰我的口腔溃疡,用了各种消炎的办法总不见好。他立即带我去见香港的一个著名医生,仔细检查后医生告诉我:"你得了口腔粘膜癌,需要立即切片做病理分析,才能最后确诊"。这无异于晴天霹雳,他们认定我会留在香港做手术,因为大多数在大陆工作或生活的外籍人士,一旦得了大病,第一时间就是选择回国,甚至不惜包飞机到美国、欧洲、香港或台湾治疗,他们信不过大陆的医院设施和医生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