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历史上长期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由于政治需要在清代成为省城,是清政府统治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水陆要冲、军事重镇。为此本文从吉林成为一个因军事、政治因素而兴起的一个典型城市这一个案来探讨传统时代政治中心城市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儒学发展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是以孔子为宗师的思想学说的发展;二是以“六经”为法典的传注训释学的发展。研治中国儒学循此两条线索,思想贡献与典籍贡献并重,传注训诂与义理学说并重,汉学与宋学并重,方能较为准确、均衡、系统、完整地反映中国儒学发展的历史面貌。从中国儒学发展的基本事实出发,作者认为儒学发展有五大阶段:1.先秦——中国儒学的奠基时代;2.两汉——儒家经学的独尊时代;3.魏晋隋唐——儒、道、佛斗争与交融时代;4.宋明理学——儒学发展的新阶段;5.清代——中国传统儒学的清理与总结时代。  相似文献   

3.
王启才  肖果初 《湘潮》2008,(3):22-25
作为一座与共和国同龄的新兴工业城市,株洲经历了新中国工业的奠基、创业、复兴、繁荣等历史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株洲工业紧跟时代变革的脚步,踏准改革的每一个节奏,开拓创新,演绎了从改革走向辉煌的动人篇章。  相似文献   

4.
贵阳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严格遵循‘高标准抓好规划,高质量展开建设,高起点改善环境,高效能加强管理’的原则,力争在二十一世纪中叶把贵阳市建设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都市。”这是我市跨世纪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代脉搏,推进城市建设 回顾贵阳市的历史,城市建设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解放前。虽然历经几百年,贵阳市的建  相似文献   

5.
人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具有和谐思想的文化,都与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条件紧密相联,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在社会主义中国建设和谐文化,既要继承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又要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还要体现时代前进的方向。只有从历史的、现实的、发展的角度把握和谐文化的时代特征,才能建设成积极向上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6.
《廉政瞭望》2006,(10):53-53
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盛世有三次,即西汉盛世、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这三大盛世,一方面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也都没能  相似文献   

7.
在近现代中国史上,上海是一座特殊而重要的城市。毛泽东一生多次出入上海,对这座城市了解甚深。他在不同历史坐标对上海的认知,既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看法,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上海与中国互动的时代进程。  相似文献   

8.
(一) 在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上,特别是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如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等.这些时期,都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因而都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堪称"某某时代".诚然,用来划分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的"时代"这一概念,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9.
贾兆鑫 《世纪桥》2009,(3):73-74
清朝晚期中国的各项事业,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多领域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近代化变革。交通作为社会经济和人们衣食住行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清朝晚期铁路的兴起是清代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近现代化转型以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近现代以来的转变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交通事业也因晚清晚期铁路的兴起而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新时代"它标注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新坐标,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新环境,担负着相比过去历史更为艰巨的新使命。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思考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的过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迈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15,(7)
恩格斯对城市和自然关系的研究,历经萌芽、展开和深化三阶段。在萌芽阶段,恩格斯直接将城市和自然间的矛盾纳入资本主义批判的视域;在展开阶段,唯物史观的确立和剩余价值的发现推动恩格斯在哲学、社会历史和资本主义批判等角度全面展开对城市和自然关系的研究;在深化阶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方面恩格斯确立了城市和自然关系研究体系。恩格斯城市和自然关系的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2.
以创新思维打造“文化南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朝佳丽地金陵帝王洲”。古都南京素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于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创新思维打造“文化南京”的城市品牌,努力建设古都特色与时代文化交相辉映的现代化城市。在南京,文化正在从背景走向前台,从历史走向未来。传承历史文脉,让古城神韵永驻作为中国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近440年的建都史,经历了历史的沧桑。从30万年前汤山猿人头盖骨,到透出六朝风韵的台城柳絮;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到世界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从宣示孙…  相似文献   

13.
张延昆 《前线》2012,(Z1):64-65
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对于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部署,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阶段与主要政策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继同 《唯实》2004,(3):73-76
城市社区建设既是国家政策议程的核心议题,又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政策框架。城市社区发展与社区结构变迁过程中的社区建设可以分为六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的社会环境、社会需要、工作重点与主要政策目标均有不同,时间跨度基本与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吻合一致。  相似文献   

15.
商景龙  张勇 《实事求是》2006,192(5):21-24
社会结构的本质是历史时间,社会结构变迁乃是历史时间的流动。在历史时间中不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历史单元。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中有着具体而丰富的表现形态。作为中国社会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具体化地表现为对历史前进承担着不同角色的社会成员。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急剧发生的时代,这个主体被化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对处于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而言,社会基本矛盾往往表现为现在经济体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形态,在中国现阶段则表现为体制转型的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16.
<正>1.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摘要: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这是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提出的新判断。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生  相似文献   

17.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前提,是认清当今世界发展所处的大时代及其具体历史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时代的基本矛盾和时代主题。中国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实践的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在理论上具有同一本质,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统一,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在实践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3,(11)
"毛泽东思想观"是指人们关于毛泽东思想认识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思想观"的历史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毛泽东的"毛泽东思想观"阶段、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毛泽东思想观"阶段。研究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思想观"的历史发展,对于我们树立科学的"毛泽东思想观"有着深刻的思想启示。当前,在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特征日益明显、各种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碰撞的历史条件下,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毛泽东思想观"是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 国有五千年有文字记载和实物可考的历史 ,这是世界其他许多古国所难以比拟的。尤其是地上地下保存文物之丰富 ,更为世所少有。在中国 ,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历史的精华、文明的结晶 ,凝聚在各种类型的文物史迹之上 ,小至金石陶瓷、印章微刻 ,大至寺观坛庙、衙署宫殿 ,以至整个的古老村镇城市 ,无不是中华古老文明的体现。现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 ,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本文拟在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此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以判断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和教训。第一个阶段 ,是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 ,中国首次…  相似文献   

20.
闵生裕 《共产党人》2013,(11):50-51
正一、培育和提炼"宁夏精神"应遵循的原则植根历史、立足现实、紧跟时代、引领未来。城市精神应该根植于城市历史,城市精神是在城市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具有一脉相承的连续性,贯穿于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城市精神只有植根历史,才能内涵丰富、根基深厚;只有基于现实,才能形象生动、焕发活力;只有紧跟时代,才能承前启后、引领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