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润宇 《求索》2011,(11):113-115
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从语言角度来思考世界的人,其语言哲学思想的发展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迥然有别的阶段。本文结合维特根斯坦的生活经历,通过分机他前期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后期著作《哲学研究》,总结出其前期语言图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是对应的,可以建立一种严格精确的理想语言,以语言的逻辑形式构造整个世界的图式的观点;和后期语言游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强调语言的依赖性、约定性和语言使用的语境性的特征,最后指出这种思想转变对语言哲学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语言人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人权,是在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人使用的语言濒危的背景下所提出的人权主张。少数民族语言人权关系着民族问题处理、世界语言多样性保持等重要问题,具有学术、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研究价值。少数民族语言人权是社会实践发展中涌现出的问题,归属具体学科范畴,哲学对其有宏观上的指导意义,因此,语言人权问题可以用概括性的哲学思维来分析和思考,并根据哲学问题的方法论来对相关问题的进展提出指导性建议。哲学语境下的少数民族语言人权分析和研究可以使该问题研究脱离具体问题现象的羁绊,在理论高度上形成更为客观真实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汉语热”日渐升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有2000万人在学汉语,其中以亚洲“热度”最高,美、欧、大洋洲学汉语势头也赵来赵劲。美国《闻周刊》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的未来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未来,中国的未来将是世界未来的一部分。”汉语正日益成为国际语言领域中的新宠。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是中国语言哲学的鼎盛时期,先秦语言哲学的三个主要流派有不同的语言价值观。先秦语言哲学侧重语言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带有很强的伦理本位色彩和工具本位色彩。先秦语言哲学的语言价值观对中国语言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语言工具论始终占优势,语言哲学则逐渐衰微。  相似文献   

5.
王烈琴 《求索》2012,(7):166-168
语言霸权和语言濒危是当前国际语言环境的主要特征。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不利于语言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而且对汉语语言文化也构成了威胁。以孔子学院为传播形式的对外汉语教学已不能满足中国发展和汉语国际传播的需求。全方位、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汉语国际传播是时代的要求。汉语网络化传播将是一种长期、便利、有效的国际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6.
邓晓芒 《湖湘论坛》2017,(3):173-176
现代汉语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围剿:一个方面是官方的套话,它抽空了现代汉语的现实内容,只剩下政治正确的一套公式,让年轻一代从小就对现代汉语失去了感情和领悟能力;另一个方面是民间互联网的语言狂欢,它解构了现代汉语借以表达生活世界的、经过好几代语言大师苦心经营的语言形式,而使汉语走向低俗化、弱智化和粗野化。这两者都使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失去了存在之家,长此以往,汉语将死。当代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肩负着纯洁和净化现代汉语的责任,自觉地抵制从左、右两方面来的侵蚀,这不但是维护本民族文化的根,而且是为未来的文化创新保存实力,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7.
李世荣 《求索》2013,(8):98-100
现代西方哲学一个重要的特点.在于将语言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各个哲学流派都很重视对语言的哲学考察,把语言哲学看作其他哲学学科的基础。同样地,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对后世的影响是重大的,康德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康德在其学说中认为语言更多地只属于人的知性能力引导下的人的产物,是次一级的.而不是与人的理性、知性、感性能力一样被当作一种原初的能力。本文尝试发掘康德的语言观,并从康德语言哲学与当代语言哲学的离散与交互这个角度进行解读康德语言哲学的强大生命力。希望能对欧洲大陆的语言哲学研究有所启发和裨益。  相似文献   

8.
刘坛孝  张承安 《求索》2012,(12):111-113
宗教思维的运行主要通过语言的导向来实现,宗教现象是一种语言现象。宗教语言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其核心内容包括心智的体验性、思维的隐喻性和认知的无意识。体验哲学持语言体认观,认为宗教语言是人脑心智体验宗教语境的主观化产物。宗教语言的建构以隐喻性思维为体验方式,是人脑心智把世俗语言域的某些属性映射到宗教语言域的过程;宗教语言的建构以范畴化为体验手段,是无意识认知在宗教语境需寻求替代依恋对象的过程。宗教语言是反映权势关系的心智网络建构体,权势关系的构建是认知体验的主观化产物。  相似文献   

9.
汉语将改变世界大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汉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但现在世界上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人,100多个国家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开设汉语课程,各种社会培训机构不断增加,发展势头迅猛,而且,总的趋势是学习的人会越来越多。”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琳说。  相似文献   

10.
乔姆斯基语言哲学中的辩证统一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求索》2010,(9):114-115,169
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是近年来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我们认为他的语言哲学是一个包含了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语言的内在性和自然性、语言的普遍性和个性的三个方面辩证统一思想的完整体系,而这一体系的核心是他所提出的语言内在性。  相似文献   

11.
刘昱 《长白学刊》2005,(3):107-108
对语言问题的关注是现代哲学的共同特征.与传统哲学把语言理解为一种形式和符号系统不同,当代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认为语言并不仅仅是人的用具,而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经验的形式,即存在方式,语言由此获得了本体论的意义.伽达默尔籍此揭示了理解与语言的共在关系,形成了独特的解释学语言观.  相似文献   

12.
张向真 《求索》2014,(8):81-85
中国当代语言哲学理论维度的嬗变思潮与西方社会的发展变革、语言学思想和语言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契合。当代哲学因其固有的神学——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论性质,陷入逻各斯中心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困境,然而,语言作为社会生活的产物,社会的快速发展,必定会带来语言的急剧变化。因此,对中国当代语言哲学范式转换机制及其构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 ,常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中 ,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的或写出的不合乎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称之谓中国式英语“ChinaEnglish”或“Chinglish”。本文拟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词汇、句式、语篇等层面来分析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红娟 《青年论坛》2008,(1):133-135
西方语法学的产生早于中国语法学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从语言本身看,欧洲诸语言的语法特点是形态变化丰富,汉语语法的特点是语法意义通过语序和虚词来体现;从哲学对语法学发展的影响看,欧洲哲学重逻辑,中国哲学重感悟;社会生活对语法研究的影响方面,欧洲诸国间的交往比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更密切。  相似文献   

15.
哲学诠释学"存在"、"理解"、"语言"三位一体的视域蕴涵了改变语用学研究格局的语言适应理论.对语言适应理论的哲学诠释学解读可以进一步揭示出,语言工具论有其深刻局限性;语境的无限性在于人类世界经验的语言性;语言适应本质上是视域融合;语言具有实践性.语言适应理论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应从哲学诠释学中寻求理论养分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康晓亚 《前沿》2013,(8):141-142
汉语旗舰项目(Chinese Flagship Program)是由美国国防部资助的美国公立大学汉语语言项目,隶属于美国国家安全语言计划中的语言旗舰项目体系。此项目旨在培养一大批了解中国文化并深度通晓汉语的美国学生,为美国政府预备与崛起的中国相较量的语言智力资源。本文将以西肯塔基大学汉语旗舰为例,介绍该项目的运作模式以及课程设置,以期让中国读者了解这一战略性语言政策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的“中国热”的兴起,“汉语热”也持续升温。全球热学汉语现象折射出的是中国改革2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掌握汉语成为很多人把握机遇求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软力量的迅速增强,因为语言和文化一直是重要的软力量。但专家认为,对于目前出现的全球学习汉语热潮,兴奋之余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汉语真正成为世界强势语言还任重道远。美国:从边缘成为主流在曼哈顿下城的纽约大学教学楼里,汉语教师焦晓晓正在耐心地向学生们讲授中文句型。20多名初级班的学生们一问一答,踊跃造…  相似文献   

18.
刘东彪  刘怡 《前沿》2012,(4):180-181
随着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经被大多数不以其为母语的人作为通用语或者国际语言来使用。本文主要从英语语音方面探讨大学英语教师对“标准英语口音”以及不同英语口音的观点和态度。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已经成为国际语言这一当前形势,并且许多教师仍然认为标准英语口音只有美音和英音,而其他的口音并不标准,并且汉语式的英语口音是不被接受的。  相似文献   

19.
论诗的语言     
在海德格尔以降的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社会那里,语言已经上升为哲学的中心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自然性语言“双重架构”的透析,来探讨当代中国诗的创作在语言维度上的困境及由此而来的精神家园的失去问题。  相似文献   

20.
晓玲 《今日广西》2008,(19):41-41
有人说,李阳是中国教育产业里的比尔·盖茨,因为“李阳疯狂英语”让世界语言教学界为之疯狂:也有人说,李阳现象是一种哲学,他的哲学就是让哈佛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让“海归派”匪夷所思;中国著名策划大师王志纲先生则说他是一场革命,革命就是对传统的一种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