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3年10月31日,第58届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12月10日,公约签约会议在墨西哥召开,  相似文献   

2.
这个国庆节,外逃贪官们的日子可不好过。9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批准的《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正式生效,使我国成为该公约147个签署国之一。这对于我国在全球范围内打击腐败行为,以及寻求外国政府的司法协助,奠定了法律基础。10月1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谈判工作特设委员会第七届会议在维也纳确定并核准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草案。草案将正式提交第58届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并于今年12月在墨西哥召开的高级别政治签署会议上签署。这两个公约对外逃贪官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特大号的坏消息,但对我国乃至其他国家的政府和民…  相似文献   

3.
梅傲 《理论月刊》2012,(7):96-100
腐败已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毒瘤,打击腐败犯罪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协作。2003年10月31日,在第58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该公约旨在克服区域反腐败的局限性,倡导治理腐败的科学理念,并进一步形成全球打击跨国腐败的合作准则。在反腐败国际合作中,引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引渡原则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实施后有了新的发展趋势。我国应积极应对,加强国际合作,有力打击腐败犯罪,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公约织下天网反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利根 《半月谈》2003,(21):84-86
自9月以来,两个联合国公约引起了国内舆论的普遍关注,一个是于9月29日生效的《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另一个是第58届联大10月31日审议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评价这两个公约,媒体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外逃贪官的末日到了”。实际情况如何,两公约产生的过程怎样,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刘振民前不久接受本刊记者专访,详细介绍了这两个公约制定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5.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1994年12月9日第4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人员和有关人员安全公约》;同时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人员和有关人员安全公约》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予以保留,不受该款约束。  相似文献   

6.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1994年12月9日第4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人员和有关人员安全公约》;同时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人员和有关人员安全公约》第二十二条第一款子以保留,不受该款约束。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5,(6):38-38
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以全票通过了《联合同反腐败公约》;同时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同不受《联合同反腐败公约》第六十六条第二款的约束。  相似文献   

8.
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个反腐败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联合国大会通过,并将于12月9日至11日在墨西哥梅里达举行公开签署仪式。安南秘书长说,公约的通过标志着国际社会打击腐败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9.
我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5年10月27日批准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成为其缔约国.从我国反腐败及追究外逃人员责任的角度看,公约对我国生效后,必将推动我国与其他缔约国在国际反腐败工作中的合作.但并不是说有了该公约,我国缉捕外逃人员工作就会顺利开展,关键在于我国要以该公约为契机,将公约上的一些原则体现在我国国内法上,从而修改我国相关法律,为我国开展国际司法合作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能够更好地追究外逃犯罪嫌疑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个反腐败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联合国大会通过,并将于12月9日~11日在墨西哥梅里达举行公开签署仪式。安南秘书长说,公约的通过标志着国际社会打击腐败的坚定决心,并  相似文献   

11.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批准2000年11月15日第5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同年12月12日中国政府签署的《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同时声明:  相似文献   

12.
我国虽然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但如何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与该公约相衔接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关于私营部门内腐败犯罪的规定,从私营部门内贿赂犯罪到侵财犯罪,将其与我国刑法现行规定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利于我国立法上的完善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十八条与我国刑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十八条规定的是影响力交易犯罪,它包括“请求他人进行影响力交易罪”与“利用自身影响力交易罪”两个具体犯罪,我国刑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约》第十八条的内容,但与之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的刑法,使之与《公约》相协调。  相似文献   

14.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批准2000年11月15日第5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同年12月12日中国政府签署的《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同时声明: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本公约第三十五条第二款子以保留,不受该款约束。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另行通知前,本公约暂不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相似文献   

15.
朱立恒 《前沿》2005,(2):144-147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迄今为止关于治理腐败犯罪的最为完整全面而又具有广泛性的国际法律文件, 加强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公约》第21条有关私营部门内的贿赂和侵吞财产犯罪的具体规定, 在比较当今世界各国有关法律的基础上, 对《公约》文本加以解读, 并与我国刑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第六十一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残疾人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首部为保护残疾人权利而专门制定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是国际社会为保护和促进残疾人权利而做出的努力。中国是《公约》最早发起国之一,并于2007年3月首批签署《公约》,2008年6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公约》。2010年8月,按照《公约》有关条款规定,中国首次向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递交履约报告。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构建了腐败资产的追回与返还机制,为追回腐败资产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本文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框架,从直接追回、间接追回以及资产的返还与处分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腐败资产追回制度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完善建议: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性机构代表国家在境外提起民事诉讼;促进我国没收裁决在外国的承认与执行;构建资产分享制度。  相似文献   

18.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总理李鹏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2年6月11日在里约热内卢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相似文献   

19.
追回转移国外的犯罪资产。是国际法体系中的一个新的分支——国际司法合作制度新近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结合《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关条款的规定,分析实体法、程序法、证据法、司法协助法规则,研究追回资产国际立法初步确立的一整套原则、制度、规则和规范。探讨追回资产国际立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批准2001年3月15日由常驻联合国代表王英凡大使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署的《儿童权利公约关于儿童卷入武装冲突问题的任择议定书》,同时声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