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伟 《天津人大》2009,(7):20-21
近日,家住本市河东区东新街的刘奶奶欣喜地发现,以往要到大医院挂号就诊才能开的常用药,现在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可以买到,而且药费也便宜了。更令她高兴的是,大医院给她看病的主任,每隔几天就会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坐诊,她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专家看病。这些变化,得益于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然而,这一切的背后也与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去银行存钱取款要排队,去医院挂号看病要排队,去大型超市结账要排队,去售楼处买新房要排队,去买音乐会门票要排队……“排队”两字,似乎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奶奶的祈祷     
前些日子,我家老叔和张奶奶家的顺子叔各买了一辆“大黄河”卡车。为了让奶奶参加保险,我把大道理一条条摆出来,讲得我口干舌燥,但任你千言万语,奶奶却有她的主意。这天,张奶奶到我家来,我一看她进来,便气呼呼地出屋了,据说,张奶奶过去跳过“大神儿”,近些年虽比较安份守己,可我对她仍没有好印象。这些日子,她天天往我奶奶这儿跑,也不知这两个老太太整天嘀咕啥。  相似文献   

4.
王喆 《世纪行》2007,(8):71-71
湖北武汉脑梗塞患者曾新贺近日来到武昌区惠民医院输液,打了一个多星期的针,才花了几十元。他说:“在这里看病不仅便宜,还不用排队。惠民医院就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医院。”  相似文献   

5.
“现在到医院看病,发现‘医托’现象明显少了,看病环境、秩序明显好转。”这是一位年逾70、经常前往华山医院等三甲大医院看病的张老伯讲的一番话,达番话,也生动体现了被本市列入“上海市平安建设实事项目——严厉打击‘医托’欺诈专项活动”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据市卫生局近日通报打击“医托”专项工作情况中得知,2007年本市卫生、  相似文献   

6.
看病扎堆大医院。就诊不避高峰期,到了医院不知挂什么科,不少市民看病时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怎样看病才能“少走弯路”,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通过总结自己坐诊时的经验,教市民一些看病时的小窍门。  相似文献   

7.
, 《中国残疾人》2012,(11):7-7
“医院没有专设残疾人停车位,对我们践疾人来说真是太不方便了。”近日,福州市民林女士反映,福州多家大医院都没有设置残疾人停车位,对残疾人看病十分不方便。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一段"外地女子北京看病,怒斥黄牛"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让人们对于号贩子之猖獗异常愤慨。其实,不少"黄牛"充斥于大医院,早已不是新闻,但是对这些让我们见怪不怪的"黄牛党",我们仍有必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其一,"黄牛党"为何那么神通广大,轻易挂上号?比如,记者在医院暗访,排队挂号时,号贩子告诉记者":你这位置肯定挂不上,队前面有位置,300块钱一个位,保证能挂上。"有些"黄牛"也是靠体力排队挂号,但是有些"黄  相似文献   

9.
《世纪行》2019,(10)
<正>"几年前,华舟公司厂办医院撤销,改由凤凰山卫生院经营。现在卫生院即将搬到新院区,老人腿脚不灵,看病不便,能不能设立一个固定医疗点?"79岁的华舟社区居民王德福倒起了苦水。很多和她一样年纪的老人身体病痛多,去一趟大医院不容易,最盼望能在家门口就医。王德福还问道:"很多社区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地,空巢老人的吃饭、看病等都成了大问题,能否把空置的华舟技工学校改成托老所,解决老年人照料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钟师敏是陕西省汉中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1973年,当时钟师敏还是镇巴县的插队知青,一天被母亲急匆匆地叫回县城,告诉她:"你奶奶不行了"。这个奶奶不是她的亲奶奶,因为妈妈在百货公司工作,她从小被放在保姆冯俊英家照顾,把冯俊英叫奶奶,冯奶奶家很穷,丈夫拉板车,儿子还是个哑巴。钟师敏赶到医院时,冯奶奶处于弥留状态,命如游丝的她痛苦万状就是闭不上眼,合不拢嘴。钟师敏心想,她一定放心不下自己的丈夫和哑巴儿子。她走到奶奶面前,奶奶紧紧抓住她的手,她对奶奶说:"奶奶,你放心走吧!马爷爷我会照顾,马叔也请你放心,有我吃的,绝不会让他饿着。"冯奶奶听了她的话,点了点头,两行清泪顺着眼角滚下,撒手人寰而去。  相似文献   

11.
这个家庭走了一个罪犯,来了一个警察小思琦住在北京市郊区一幢居民楼里,这个年仅11岁的孩子,今年刚好上小学五年级。在她刚满月的时候,爸爸就因为盗窃罪被判了刑,妈妈扔下她不知去向。她只有和7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腿脚也不太好。懂事的思琦心疼奶奶,也可怜自己,没有爸爸妈妈,就像没有阳光、没有月亮,日子过得很难。有一天晚上,思琦刚钻进被窝就听见有人敲门。奶奶刚打开门,便一阵哆嗦,手里端着的一只碗“砰”的一声掉到地上。“奶奶,您怎么了?”思琦慌慌张张地钻出被窝,跑到门口,这时,她也…  相似文献   

12.
“小小孩张”:百姓喜爱的大夫本刊记者侯瑞丽“先切个脉看看”北京23名中学教师最近联名向北京新街口医院写信,反映说该院中医专家张吕夫的号难挂。因病人太多,清早5点钟就要去排队,有时还挂不上。他们希望医院专为他们安排一个时间接受张大夫诊治。新街口医院规模...  相似文献   

13.
看病扎堆大医院,就诊不避高峰期,到了医院不知挂什么科,不少市民看病时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怎样看病才能"少走弯路",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通过总结自己坐诊时的经验,教市民一些看病时的小窍门。去晚点:避开看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14.
《上海支部生活》2012,(2):25-25
国外不少国家的大医院几乎没有门诊部,到大医院看病的人都是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社区医生能根据每名居民的实际情况找到更合适的就诊医院和医生。  相似文献   

15.
子非 《民主与法制》2007,(8X):51-53
2007年6月,在天涯社区.猫扑社区等各大论坛上,平凡、慈祥的“地摊奶奶”迅速走红,成为最吸引网民注意力的热门话题之一。在百度上搜索“地摊奶奶”,相关网页约142万。 “地摊奶奶”到底是什么人?她缘何走上了网络?又为什么能感动众多网友?  相似文献   

16.
看病还得去大医院 因为在医院工作,所以总有亲戚、朋友、同学、同事来咨询问诊。前不久又有这样一次,只不过这次有一点不同,病人已经不在了。  相似文献   

17.
"过去要到30里外的城区去看病,不仅要转乘车,遇到医院病人多时还要排队。现在不出村也能就医看病了,村卫生室干净整洁,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好。确实需要住院的话,到定点医院去,还可以报销一部分……"出自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铺镇赵庙村的张老汉口中的这番话,印证了掇刀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给当地农村群众带来的实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使用居民健康卡真方便,挂号不用排队,看病后还省去了划价、缴费的排队时间。"这是11月5日,莅宛参加全国居民健康卡普及应用推进会的与会人员,在南阳市中心医院居民健康卡演示现场,听到的就诊人员的肺腑之言。2013年4月23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发放居民健康卡。截至目前,共制发居民健康卡176.6万张,制发卡总量居全省第一。辖  相似文献   

19.
金麟 《协商论坛》2008,(5):55-55
在荷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患者到医院看病,一定要把自己的病情描述得越严重越好,否则,可能会没人搭理你。曾有一位荷兰朋友告诉我,她的孩子发高烧,可家庭医生不仅不打针开药,更不同意去医院,而是让孩子回家休息。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已开展了四年多,从整体效果来看,社区卫生机构还没有起到“家门口医院”的实际作用。城镇居民习惯小病小灾跑药店,大病大痛去大医院,这往往造成了“大庙吃不下,小庙吃不着”的现象,认为“小庙没有大菩萨,看病还得到三甲”,这也是当前新医改所针对大医院“看病贵、看病难”顽症的主要根源之一,以及由此产生的“过度诊断”、“小病大治”等问题诱因。社区卫生服务“地理上很近、心理上很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