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港,弹丸之地,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如“皇冠上的明珠”光耀全球;香港,誉满五洲,却也刻着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耻辱,她是英国殖民者通过侵略战争从中国强割强租出去的。为了香港的回归,多少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又有多少华夏子孙拼搏斗争、矢志不渝。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一直关注着香港的发展,为了香港回归做了大量工作,真可谓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2.
香港,弹丸之地,却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如“皇冠上的明珠”光耀全球;香港,誉满五洲,却也刻着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耻辱,她是英国殖民者通过侵略战争从中国强割出去的,多少志士、多少华夏子孙,为了东方之珠的回归拼搏斗争,矢志不渝。周恩来总理生前一直关注着香港的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邓发,1906年出生于广东云浮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2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邓发担任过许多工作性质截然不同、让人“意想不到”的重要职务。大革命时期,邓发参加了香港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担任过中共广州市委书记、香港市委书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发担任国家政治保卫局首任局长,  相似文献   

4.
营救胡志明     
故越共主席胡志明,在其革命生涯中多次到过中国。 早在大革命时期,胡志明作为共产国际东方局常委,就使用“阮爱国”这个名字,在中国广州、香港等地进行发展革命组织的活动。他以苏联驻广州领事馆译员身份为掩护,依托中共关系,串联在华越胞,创立了越南革命青年同志会。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内地白色恐怖严重,他乃潜往香港另辟局面,被密探侦知,港英当局即以“苏俄间谍”罪名将其逮捕,关押一年多。 1933年初,在英国律师罗士  相似文献   

5.
孟红 《党史纵览》2023,(2):10-13
<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贯提倡勤俭朴素,他们自己也都是清正廉洁的典范。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刘少奇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他常说:“人在生活方面要懂得知足,现在生活比大革命和战争年代不知好了多少倍,一定要注意珍惜。”他在生活上对自己和家人都是低标准要求,积极倡导勤俭节约、节俭持家,在吃饭方面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香港,弹丸之地,却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如“皇冠上的明珠”光耀全球;香港,誉满五洲,却也刻着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耻辱,她是英国殖民者通过侵略战争从中国强割出去的,身上洒下祖国母亲多少血与泪.为了香港的回归,多少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又有多少华夏子孙心系香港,为了东方之珠的回归拼搏斗争,矢志不渝.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一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香港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获得了“东方之珠”的美誉。产生香港“经济奇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国因素”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政治上稳定香港,经济上支持香港。 一、政治上稳定香港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就已制订了“长期利用香港”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不仅为新中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1,(20):46-47
衡量干部政绩,选拔任用干部,不能眼盯“数字”下定论,而要在观念转变、工作科学、发展成效上找“真绩”。现实工作中,有些领导和机关干部患上一种久冶难愈的“数字癖”:不管什么事情、何种工作,都喜欢用“数字”来说明,拿“数字”撑门面,总是在“会议开了多少次”“文电发了多少份”“制度定了多少条”“问卷印了多少张”等上面转圈圈,  相似文献   

9.
数着手中厚厚的一叠钞票,陆良县华侨农场三分场的朝鲜蓟种植户严志生喜滋滋地说:“前些年,种朝鲜蓟最愁卖。现在万客齐公司到我们这里办起了加工厂,我们种出多少朝鲜蓟,公司就收购多少,不用再担心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了。”香港万客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童平华说,公司正式投产后,将年产1万吨罐头,需要配套建设原料基地3万亩,每天加工150吨。这是陆良县在发展现代农业中依托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鞋上的廉政     
和静钧 《廉政瞭望》2011,(13):60-61
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近期被香港住建局(潜称“屋宇署”)下达了“喻劝信”,指其位于半山麦当劳道上房屋阳台上的玻璃镶板为违章建筑,要求其限时自行拆除。被指“僭建”的曾荫权很纠结,此玻璃密封阳台之建,乃十多年前上代人时就有之。虽后来迅速表态将拆除违章建筑,以彰明法律之威信,但这桩“丑事”,多少影响了曾荫权历来所持有的“廉洁”形象。  相似文献   

11.
上 篇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就一直与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发生着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香港支持和领导的两次大罢工,直接促成全国反英浪潮的高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香港的特殊环境,开展各种革命活动,把香港变成保存革命实力、接通海内外渠道、从事统一战线工作、扩大中国共产党影响的重要基地。抗日战争时期,香港成为中国共产党抗击日寇的重要战场之一。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香港领导了反蒋民主运动,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后,便致力于开展工人运动,为此成立了专门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中共的推动和领导下,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出现了党成立后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而1922年1月爆发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则成为这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香港之所以能成为中共领导的工运高潮的起点,是因为它具有发达的工会组织,特别是海员工会组织,而且具有悠久的罢工传统。1921年,香港已成立了125个工会,并于当年3月成立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工会“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香港海员为改善生活待遇,连续三次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初建立的广东共产党组织,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它是大革命的中流砥柱,是广州起义的领导者,并参与了创建红军、开辟革命根据地等一系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原创性的斗争。但由于“左”的错误影响,广州党组织在1932年、香港党组织(省级领导机关)在1934年,均遭破坏,基本上停止了活动,于是有人宣称:“共产党的组织被消灭了”。然而,历史的发展没有就此止步,1936年,广东党组织得以重建和恢复,又以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广东历史的舞台。那么,广东党组织是怎样重新建立起来的呢?重建的过程如何,又是…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为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由于他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给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大革命失败后,“鉴于陈独秀继续坚持错误”,“并组织反党小集团”,被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9年11月15日开除出党。  相似文献   

14.
马哈伊斯基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内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左”倾错误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大革命失败后,在共产国际代表的传播和推动下,马哈伊斯基主义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内表现出来。从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到六大召开,再到1929年王明回国,中国共产党内反知识分子的倾向由此逐步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5.
在大革命时期,广州、香港两地工人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下,为响应“五卅”运动,支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在1925年6月举行了政治大罢工。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导,邓中夏参加并领导了这次省港大罢工。 罢工期间,经过邓中夏等人的努力,成立了香港总工会,并于1926年4月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次会上,为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建立了多少革命根据地——民心向背。执政之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反抗风起云涌,毛泽东带着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一模式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17.
1924年,旅欧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决定派周恩来等人回国参加革命,并向中央汇报旅欧党、团组织的工作。9月,周恩来抵达香港。这是他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他在香港大学找到了南开时的同学石志仁,老同学久别重逢更显亲切。在彻夜长谈中,对于香港的未来,周恩来充满信心地说:“等革命成功了,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一定会收回香港的!”第三天,周恩来离开香港,前往广州,投身于汹涌澎湃的大革命洪流之中。周恩来再一次来到香港已是大革命失败之后。1927年南昌起义取得初步胜利后,以周恩来任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率起…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业是香港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房地产及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20%以上,仅次于金融服务业,居第二位。香港房地产类上市公司股票占总币值的3O%,与银行股一起成为牵动股市涨落的“两驾马车”。房地产业的潮涨潮落广泛影响着相关产业乃至香港整体经济的状况。了解和借鉴香港房地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搞活内地房地产市场、刺激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大有裨益。一、科学规范的土地规划制度,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保障香港全境土地面积1092平方公里,约80%为陡峭的山地,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800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19.
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步骤,也有利于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鲜明的经济学意义。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陈可馄教授指出的那样“中国内地和香港经济上的唇齿相依、休戚与共、互补互利、共同发展关系与日俱增,与日加强。‘中国因素’对香港,‘香港因素’对中国内地,是怎样强调都不过份的题目。”1、有利于长期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及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用“一国两制”构想和平解决香港问题,使香港实施平稳过渡,顺利回归,这对过渡期及“九七”后的香港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徐世强 《党史博览》2010,(11):54-56
上世纪20年代初期,国共两党共同创办了一所著名的文科学校。当时,社会上曾流传有“五四运动有北大,大革命时期有上大”、“北有北大,南有上大”、“文有上大,武有黄埔”等。这个“上大”,即指被国民党右派称为“赤色大本营”的“红色学府”——上海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